第59章 李斯:从厕鼠到丞相的传奇人生(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李斯出生于战国末年的楚国上蔡,年少时不过是郡里的一个小吏。
这份平淡无奇的工作,并未消磨掉他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命运的不甘。
真正触动他心灵的,是一次在厕所和粮仓的偶然经历。
他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吃着脏东西,见到人或狗就惊恐逃窜;而粮仓中的老鼠,吃着囤积的粮食,居住在宽敞的屋子,不用担心人或狗的惊扰。
这强烈的对比如同惊雷,在李斯心中炸响,让他深刻意识到,一个人的地位和命运就如同这老鼠一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环境。
他不甘心像厕所里的老鼠那样,在卑微和恐惧中度过一生,决心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
于是,李斯辞去小吏之职,前往齐国,拜在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
荀子虽是儒家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融合了儒法两家之长,强调礼法结合,这为李斯日后的法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在荀子的教导下,李斯如饥似渴地学习,深入研究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状况。
他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培养了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卓越的分析问题能力。
他清楚地认识到,战国时代的纷争需要强大的法治和集权来结束,而法家思想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学业有成后,李斯分析了当时各国的形势,认为楚国政治腐败,其他诸侯国也日益衰弱,唯有秦国国力强盛,有统一天下的趋势。
于是,他毅然决定前往秦国,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篇章。
初到秦国,李斯幸运地得到了丞相吕不韦的赏识,被任命为郎官。
这一职位虽然不高,但为他提供了接近秦王嬴政的机会。
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很快得到了秦王的注意。
他向秦王嬴政提出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战略构想,建议秦国抓住时机,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
这一建议得到了秦王的高度认可,李斯也因此被提拔为长史。
然而,秦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韩国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建议秦王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企图以此削弱秦国国力,避免其伐韩。
这一阴谋被识破后,秦国宗室大臣们纷纷要求秦王驱逐六国客卿,认为他们都是为了本国利益而来,会对秦国造成威胁。
秦王嬴政一时被情绪左右,下达了逐客令。
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但他不甘心就此离开秦国,失去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
于是,他写下了着名的《谏逐客书》。
在书中,他列举了秦国历史上商鞅、张仪、范雎等客卿为秦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指出“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做法是错误的,会让秦国失去人才,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落。
这篇文章言辞恳切,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深深打动了秦王嬴政。
秦王嬴政醒悟过来,立即撤销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此后,李斯更加受到秦王的重用,被提拔为廷尉,成为秦国的重要大臣。
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李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和策略,为秦国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外交上,他采用“离间计”,派人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到各国活动,贿赂各国的权臣,离间各国之间的关系,破坏他们的合纵联盟,为秦国的军事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在军事上,他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先灭弱小的韩国,再依次消灭其他国家。
公元前230年,秦国首先派内史腾率军攻灭韩国,拉开了统一六国的序幕。
此后,秦国按照李斯的战略部署,先后灭掉了赵、魏、楚、燕、齐五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统一六国后,李斯又协助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
他反对分封制,主张实行郡县制,认为分封制会导致诸侯割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