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左宗棠:从寒门书生到民族脊梁的传奇(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在创办福州船政局的过程中,左宗棠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例如,资金短缺、技术人才匮乏、保守势力的反对等。
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克服了重重困难。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积极向朝廷申请拨款,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筹集资金,如发行债券、征收厘金等。
为了培养技术人才,他创办了船政学堂,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课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和海军将领。
除了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还积极推动其他洋务事业的发展。
他在兰州创办了兰州机器织呢局,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机器毛纺织厂。
兰州机器织呢局的创办,不仅促进了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还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洋务运动中,左宗棠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他认为中国要想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知识。
他积极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同时,他也注重培养中国自己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
四、西北定边: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1875 - 1881)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在西北,中亚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国和俄国的支持下,入侵新疆,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妄图分裂中国领土。
同时,俄国也趁机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
他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坚决收复。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左宗棠接到任命后,立即开始了收复新疆的准备工作。
他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积极筹集军饷,整顿军队,采购武器装备。
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他还亲自到前线勘察地形,了解敌情。 1876年,左宗棠率领清军进入新疆。
在战争中,清军士气高昂,作战英勇,先后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北疆地区。
随后,清军又向南疆进军,经过艰苦的战斗,相继收复了吐鲁番、达坂城等重要城市。
阿古柏在清军的打击下,兵败自杀,其残余势力也被清军彻底消灭。
1878年,除伊犁地区外,新疆全境收复。
为了收复伊犁地区,左宗棠一方面积极做好军事准备,另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与俄国进行谈判。
1880年,左宗棠不顾年迈体弱,抬棺出征,以示收复伊犁的决心。
在左宗棠的军事压力和外交努力下,1881年,中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地区。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为中国的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
五、暮年余晖:鞠躬尽瘁的最后岁月(1881 - 1885)
1881年,左宗棠回到北京,担任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
此时的左宗棠已年近七旬,但他依然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和军事事务。
在军机处和总理衙门,他主张加强国防建设,抵御外国侵略。
他建议清政府增加海军军费,购买先进的军舰和武器装备,加强沿海防御。
同时,他也关注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加强对新疆、西藏等地的管理,发展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等。
然而,左宗棠的一些主张和建议遭到了一些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抵制。
在朝廷内部,政治斗争激烈,左宗棠感到自己的抱负难以实现。
1882年,左宗棠被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在两江总督任上,他继续推行洋务运动,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和文化。
他在江苏、安徽等地创办了一些工厂和学校,促进了当地的近代化进程。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坚决主张抗击法国侵略者,他主动请缨,前往福建前线指挥作战。
在福建,他积极组织防御,加强海防建设,鼓舞了士气。
他还派遣军队支援台湾,与法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妥协,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告终。
战争的失败让左宗棠深感痛心和失望。
他看到了中国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落后,也意识到了改革的紧迫性。
但此时的他,身体已经每况愈下。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享年73岁。
左宗棠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从寒门书生成长为民族脊梁,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和挫折。
他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国家的统一与稳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他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和勇于担当的品质,将永远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