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齐奥尔科夫斯基:逆天改命的航天先驱(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苦难童年与自学之路

1857 年 9 月 17 日,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出生于俄罗斯梁赞省伊热夫斯科耶村的一个护林员家庭。

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对他并不眷顾,十岁那年,一场严重的猩红热夺去了他大部分的听力,使他被迫辍学。

对于一个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但齐奥尔科夫斯基并未就此放弃学习。

失学后的他,在母亲的鼓励下开始了自学之旅。

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自学了中学和大学的数理课程。

没有老师的指导,他就自己反复钻研书本上的知识,遇到难题时,常常要花费数倍于常人的时间去思考和解决。

他还通过阅读各种科普书籍,了解到了当时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这也在他心中种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在自学过程中,齐奥尔科夫斯基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和科学思维能力。

他对物理和数学的热爱,让他在这些领域不断深入研究。

这种自学经历不仅培养了他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他日后在航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工作与早期研究

1878 年,齐奥尔科夫斯基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成为了一名中学数学教师。

在教学工作中,他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他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和图书馆资源,继续深入研究物理和数学问题。

当时,航空领域是科学界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齐奥尔科夫斯基受到气球和飞艇等飞行器的启发,开始思考如何实现人类的太空飞行。

他意识到,传统的飞行器无法突破地球引力的束缚,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动力来源。

在这个时期,他开始研究火箭的原理。

齐奥尔科夫斯基在研究中发现,火箭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进的,这与传统飞行器的飞行原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他通过数学计算和理论推导,得出了火箭在太空中飞行的基本公式,即着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

这个公式揭示了火箭速度与火箭质量、燃料质量以及喷气速度之间的关系,为火箭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孤独的开拓者

尽管齐奥尔科夫斯基在火箭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在当时,他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他的工作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缺乏资金和实验条件的支持。

由于他的听力障碍,他很难与外界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然而,齐奥尔科夫斯基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

他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继续在航天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他不仅研究火箭的基本原理,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太空飞行的设想。

他设想了太空站的建设,认为太空站可以作为人类探索宇宙的中转站,为宇航员提供生活和工作的场所。

他还提出了利用太阳能进行太空航行的想法,这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观念。

在研究过程中,齐奥尔科夫斯基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

他的实验多次失败,但他总是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理论和设计。

他的坚持和执着,为他赢得了“航天之父”的美誉。

理论被重视与时代变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