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贝尔纳多·奥赛:"14岁医学神童"到"诺贝尔得主"(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论文与烤肉的博弈"
科研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说服同事们参与到他的研究中来,奥赛想出了一个独特的办法——自创“数据换牛排”制度。
他规定,谁要是发现了关键数据,就请谁吃阿根廷烤肉。
这个制度一出台,立刻激发了同事们的积极性。
大家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希望能发现关键数据,品尝到美味的烤肉。
然而,这个制度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实验室月均消耗半头牛,这可把会计愁坏了。
会计哭着求奥赛:“改吃素吧,牛都被你们吃成保护动物了!”
奥赛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激励大家的小手段,但也意识到这样的消耗确实有些过大。
不过,这段有趣的经历却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让实验室的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领奖台的"社死现场"——当科学直男遇上瑞典王室
"诺贝尔奖杯失踪案"
1947年,对于奥赛来说是一个无比荣耀的时刻,他凭借着在科研领域的卓越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
当他站在领奖台上,接受着众人的掌声和祝贺时,或许是因为过于激动,或许是因为一时疏忽,他竟然把奖杯忘在了酒店厕所。
当工作人员发现奖杯不见时,都慌了神。
经过一番寻找,终于在酒店厕所找到了奖杯,此时它正静静地躺在马桶边,而奥赛还在饶有兴致地研究着“黄金材质导电性”。
瑞典国王得知此事后,无奈地调侃道:“要不给您换个不锈钢的?”
这一尴尬的场景,成为了奥赛诺奖之旅中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
"皇室午宴的灾难"
诺贝尔宴会上,各国嘉宾齐聚一堂,气氛庄重而又热烈。
然而,奥赛这位科学直男却在这个场合闹出了一场“灾难”。
他试图用叉子给公主演示“垂体切除手术”,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忘记了这是在皇室午宴上。
侍从们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生怕发生什么意外,赶紧没收了全部餐具。
奥赛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灵机一动,用面包捏成脑模型,开始兴致勃勃地讲解起来。
他的讲解生动有趣,但却与这庄重的宴会氛围显得格格不入。
女王听了他的讲解后,幽默地点评道:“这是本届最下饭的学术报告。”
这一评价让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而奥赛也成为了这场宴会上的焦点人物。
晚年"科研狂魔的倔强"——轮椅上的战斗
"轮椅漂移赛"
岁月不饶人,70岁的奥赛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但他对科研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他重回实验室后,做出了一件让人惊叹不已的事情——给轮椅装上马达。
从此,他每天驾驶着这辆“特殊座驾”在走廊里与研究生们飙车。
那风驰电掣的速度,那潇洒的背影,仿佛在向大家宣告着他对科研的执着和不服输的精神。
墙上至今还留着“禁止奥赛教授弯道超车”的警示牌,这看似玩笑的话语,却饱含着大家对他的敬意和喜爱。
奥赛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研狂魔,即使身体受限,也无法阻挡他追求科研的脚步。
"临终遗言是实验数据"
1971年,奥赛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他躺在病床上,气息微弱,但他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对科研的热爱。
他抓着护士的手,用尽最后的力气写下一串数字。
儿女们围在床边,看着这串数字,满心疑惑,以为是什么重要的密码。
后来,经过仔细查看和研究,才发现这串数字是血糖监测值。
奥赛用生命践行了“科研至上主义”,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心系科研,这种精神让人动容。
他的一生,是为科研奉献的一生,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来的科研工作者们不断前行。
历史评价
这个总被军政府开除、拿诺奖杯当酒杯、用整个阿根廷畜牧业供养实验室的神人,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在作死边缘搞科研"。
如今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仍流传着四句真理:
永远别和奥赛比早熟——他14岁时的智商比你现在的发际线还高。
奥赛14岁就展现出惊人的医学天赋,打破了常规进入医学院学习,而很多人在这个年纪还处于懵懂无知的阶段,相比之下,他的早熟让人惊叹不已。
永远别和奥赛比倒霉——他实验室被查封次数比阿根廷队输球还多。
奥赛的科研生涯充满了坎坷,多次因为各种原因,实验室被查封,但他从未放弃,一次次地重新开始,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
永远别和奥赛比头铁——军政府拆他三次实验室,他就建四次。
面对军政府的打压,奥赛没有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一次次地重建实验室,继续他的科研工作,他的“头铁”体现了他对科研的执着和坚定信念。
永远别和奥赛比吃货——他能从糖尿病研究论文里闻出烤肉味。
奥赛在科研过程中,用独特的方式激励同事,将论文与烤肉联系起来,这种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科研的独特态度,成为了科研界的一段佳话。
贝尔纳多·奥赛的一生,就像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传奇小说,他的故事将永远在科研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