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豫州荡涤 新政清明(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最新章节。
第一百八十章 豫州荡涤 新政清明
沛国行宫的晨露还未干透,十三道身影已踏着晨光冲出城门,朝着豫州各地疾驰而去。赵云白袍银枪,纵马领先;李存孝手持毕燕挝,气势如虎;裴元庆双锤在阳光下闪着寒光,马蹄踏处烟尘滚滚;宇文成都金镋斜指,眉宇间带着凛然杀气……十三太保各领一支卫鼎军精锐,如同十三道惊雷,劈向豫州的广袤大地。
首当其冲的是颍川荀家。作为豫州世家的领头羊,荀家世代为官,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刘进推行政令时表面顺从,暗地里却串联各方,此次更是拿出三万族人参与叛乱。赵云领兵抵达颍川时,荀府外还挂着“世代忠良”的匾额,府内却已备好了反抗的甲胄与兵器。
“荀家勾结逆贼,意图弑君,罪无可赦!”赵云勒马立于府前,银枪直指大门,“传陛下旨意,荀家满门抄斩,家产充公,反抗者格杀勿论!”
话音未落,卫鼎军士兵已撞开府门,荀家子弟手持刀枪冲出,却被训练有素的士兵斩杀当场。荀家族长荀衍试图依仗身份呵斥,却被赵云一枪挑飞,厉声喝道:“乱臣贼子,也配谈身份?”银枪舞动间,荀家反抗的核心子弟纷纷落马,剩下的族人见势不妙,跪地求饶,却难逃抄家灭族的命运。
与此同时,汝南陈家正经历着灭顶之灾。李存孝率领的兵马如同猛虎下山,陈家府邸的高墙在他面前如同纸糊一般——他竟亲自扛起一根巨木,硬生生撞开了厚重的朱漆大门。“陈家参与叛乱,一个不留!”李存孝的怒吼声震得人耳膜发颤,毕燕挝挥舞间,房梁断裂,惨叫连连。陈家试图凭借深宅大院顽抗,却被卫鼎军士兵逐个房间清剿,不到半日,这座传承百年的世家府邸便血流成河,再无活口。
南阳庾家的下场更为凄惨。裴元庆与宇文成都两路兵马合围,庾家试图从密道逃跑,却被裴元庆的双锤堵住去路。“想跑?晚了!”裴元庆一声怒喝,双锤横扫,密道入口瞬间崩塌,将庾家核心族人全部掩埋。宇文成都则在府中搜出大量与陈友谅往来的密信,连同庾家囤积的粮草军械一同抄没,押解百姓前来围观的士兵高声宣读其罪状,看得众人拍手称快。
最令人心惊的是杨再兴与高宠的行动。杨再兴率领的轻骑如同鬼魅,一日之内连破三座参与叛乱的豪强庄园,枪尖所过之处,叛逆者人头落地,竟无一人能在他枪下走过三合;高宠则专攻那些隐藏在深山里的世家坞堡,他手持錾金虎头枪,连挑七座坞堡吊桥,吓得残余豪强纷纷开堡投降,却仍难逃按律处置的下场。
关铃与罗士信这对猛将更是锐气逼人。关铃继承了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在襄城一带追杀逃窜的世家子弟,刀光闪过,便有一颗人头落地;罗士信则赤膊上阵,手持镔铁霸王枪,将试图组织反扑的豪强武装杀得溃不成军,他甚至亲手将负隅顽抗的郭家族长钉死在城门上,以示惩戒。
高长恭与陆文龙则展现出不同的风格。高长恭治军严明,每到一地必先张贴告示,晓谕百姓叛乱世家的罪状,让百姓明白此次行动并非滥杀,而是替天行道;陆文龙双枪翻飞,却始终留着活口,专门擒拿那些试图化妆潜逃的世家核心人物,交由地方官审讯定罪,追缴隐藏的家产。
伍云召、伍天锡兄弟俩则负责清剿豫州边境的世家势力。伍云召的丈八蛇矛挑翻了何家的私兵大营,伍天锡的混金镗砸毁了韩家的军械作坊,兄弟俩配合默契,将那些勾结外族、意图里应外合的世家连根拔起,边境百姓见了,无不焚香叩拜,感谢汉军为民除害。
黄叙虽因武义不是特别出众,但却丝毫不敢懈怠,他率领一支偏师,专门清剿那些依附世家的小豪强,每到一地便开仓放粮,将世家囤积的粮食分给百姓,同时宣传刘进的新政,让百姓明白世家的恶行,渐渐收拢了民心。
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广袤的豫州而言不过弹指一挥间,却足以让这片土地经历一场彻底的涤荡。十三太保的铁腕清剿如同一场风暴,席卷了豫州的每一个角落——从繁华的县城到偏僻的乡野,从高耸的世家府邸到隐秘的坞堡庄园,凡是参与叛乱的世家、豪族,皆在这场风暴中化为灰烬。
颍川的街道上,曾经车水马龙的荀家府邸已被夷为平地,士兵们正在清理废墟,准备在此处建造学堂与工坊;汝南的田埂上,陈家霸占的万亩良田被重新丈量,插满了分配给农户的木牌,百姓们扛着锄头,在田地里忙碌着,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许昌的市集上,庾家垄断的盐铁铺子被官府接管,平价售卖的盐铁引得百姓排起长队,再也不用忍受世家的盘剥。
那些曾经在世家阴影下苟活的佃农、奴仆,如今挺直了腰杆。卫鼎军在清剿世家时,不仅释放了被囚禁的奴仆,还将世家的土地、房屋、牲畜分给他们,让他们成为有产者。许多人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士兵搜寻逃窜的世家余孽,有的甚至拿起武器,加入了地方的治安队伍。
豫州刺史陆秀夫是在这场风暴中成长最快的官员。这位原本只擅长文书的文官,在刘进的授意下,紧随十三太保的脚步,每平定一地便立刻派人接管,张贴布告、安抚百姓、丈量土地、登记人口,将新政迅速推行下去。他深知此次清剿是推行新政的绝佳机会,特地请命从各州抽调了两百余名寒门士子,充实到各县衙,取代那些被世家把持的旧吏,确保政令能够畅通无阻。
“陆大人,这是颍川、汝南、梁国三郡的土地分配名册,请您过目。”一名属官将厚厚的账簿呈上来,脸上带着疲惫却兴奋的神色,“三郡共计清剿世家土地六十三万亩,分配给无地农户八万余户,百姓们都说是陛下给了他们活路啊!”
陆秀夫接过账簿,仔细翻阅着,眼中露出欣慰之色:“好。告诉各县,土地分配要公平公正,不得徇私舞弊,若是有人敢克扣百姓,定要严惩不贷。另外,那些被释放的奴仆,也要一视同仁,给他们分地、分粮,让他们安心生产。”
“是!”属官领命而去。
陆秀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忙碌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来豫州任职时,曾因世家阻挠而处处碰壁,推行的均田、减税等新政寸步难行,如今十三太保雷霆一击,扫清了所有障碍,新政的推行顺利得超乎想象。这让他更加明白,对于那些冥顽不灵的世家,温和的劝说毫无用处,唯有铁腕手段,才能打破沉疴痼疾。
豫州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土地的重新分配上,更体现在民心的转变上。曾经被世家蒙蔽、对新政心存疑虑的百姓,在亲眼目睹了世家的叛乱罪行与汉军的公正处置后,渐渐明白了刘进推行政令的苦心。
在许昌,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农捧着新分到的地契,对着长安的方向三跪九叩,老泪纵横:“俺活了一辈子,做梦都没想过能有自己的地!陛下是青天大老爷啊!”
在谯县,一群曾经的奴仆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护卫队,协助官府巡逻,防止世家余孽反扑。他们说:“陛下给了俺们自由和土地,俺们就得护住这份家业,不能让那些坏种再回来作威作福!”
在颍川的学堂里,新招收的寒门子弟正在朗朗读书,他们中许多人是世家叛乱的受害者,如今却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教书先生是陆秀夫从长安请来的儒生,他在课堂上说道:“陛下推行新政,便是要让天下人都有书读、有饭吃,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莫负陛下的期望。”
随着民心归向,豫州的生产迅速恢复。春耕时节,田野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官府发放的种子、农具及时到位,水利设施也在士兵与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修缮。市集上的商品渐渐丰富起来,粮价稳定,民心安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沛国行宫中,刘进看着陆秀夫送来的奏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奏报上详细记载了豫州的变化:清剿叛乱世家九十八家,抄没土地一百二十三万亩,释放奴仆七万余人,分配土地农户十五万余户,各地学堂、工坊、驿站正在陆续修建……
“看来,十三太保这次是真的把豫州的毒瘤给剜干净了。”刘进将奏报递给身旁的房玄龄,“陆秀夫也做得不错,能在短时间内稳定局面,推行新政,是个可塑之才。”
房玄龄看完奏报,点头道:“陛下英明。豫州世家盘根错节,若不是这次借叛乱之名彻底清剿,恐怕再过十年也难以推行新政。如今豫州清明,不仅能为大军提供粮草,更能成为钳制徐州、荆州的屏障,实在是一举多得。”
刘进望向豫州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深邃。他知道,清剿世家只是第一步,要让新政真正扎根,还需要长久的努力。但他有信心,只要民心在握,有陆秀夫这样的能臣治理,有朝廷大军的武力保障,豫州定能成为大汉复兴的坚实基石。
窗外的阳光正好,洒在案头的舆图上,照亮了豫州的每一寸土地。这片经历了血火洗礼的大地,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属于它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