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帝心难决 三路夹击(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最新章节。

襄阳皇宫的偏殿内,刘表将黄祖的求援信狠狠摔在地上,鎏金的信纸在光滑的地砖上滑出老远,发出刺耳的声响。殿内的香炉被他一脚踹翻,灰烬混着火星溅得到处都是,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烟味。

“废物!一群废物!”刘表的声音因愤怒而嘶哑,帝袍的袖口被他攥得变了形,“张允败了,黄祖也只会求援!三万水军拿不下周瑜的一万残兵,还敢让蔡瑁撤军?他可知三十万大军一旦后退,南阳之战就彻底成了笑话!”

内侍们跪在地上,头埋得几乎贴到地砖,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自刘表称帝以来,还从未如此失态——黄祖的信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对南阳战局的最后一丝幻想,也让他看清了荆州水军的不堪一击。

“陛下息怒,保重龙体要紧。”侍中伊籍小心翼翼地捡起地上的信纸,递到刘表面前,“黄祖虽败,却也道出了实情:周瑜控制长江水道,蔡瑁大军的粮草仅靠陆路转运,确难持久。当务之急,是集众臣之智,寻一万全之策。”

刘表深吸一口气,胸口的起伏渐渐平复,却依旧脸色铁青:“传旨,召蒯良、蒯越、刘先、庞季、傅巽、王粲、邓义、韩嵩、裴潜入宫,再议军情!”

半个时辰后,众谋士再次齐聚偏殿。当看到刘表阴沉的脸色和地上未熄的火星时,众人便知黄祖的书信定是带来了坏消息。蒯良捡起伊籍手中的信纸,快速浏览一遍,眉头顿时拧成了疙瘩。

“诸位都看看吧。”刘表的声音冰冷,“黄祖在长江与周瑜僵持,竟要蔡瑁撤军!你们说说,这仗还怎么打?”

信纸在众人间传阅,殿内很快响起窃窃私语。蒯越率先开口,语气凝重:“陛下,黄祖虽无能,所言却非虚。周瑜扼守长江,粮道一日不通,蔡瑁大军便多一分危险。如今黄祖尚能在江面牵制周瑜,若其兵败,长江水道彻底失守,三十万大军便是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岳飞宰割。依臣之见,当机立断,令蔡瑁撤军,保存实力要紧。”

“子柔兄所言极是。”庞季附和道,“兵法有云,归师勿遏。蔡瑁大军若趁黄祖在江面接应时撤退,岳飞未必敢全力追击。若迟疑不决,待周瑜击溃黄祖,我军便再无退路,届时恐怕真要全军覆灭了。”

“荒谬!”王粲年轻气盛,猛地站起身,袍袖一拂,“三十万大军北伐,耗时三月,损兵折将,如今却要因黄祖一信便狼狈撤军,传出去岂不令天下耻笑?南阳是荆州屏障,若拱手让人,岳飞便可长驱直入,直逼襄阳,那时就算保存实力,又能守得住几日?”

邓义点头道:“仲宣所言有理。撤军之时最是凶险,岳飞若趁机半渡而击,我军首尾难顾,损失只会比坚守更大。黄祖虽在江面僵持,却未完全失势,不如令其死守水道,同时派快船转运粮草,虽路途远些,却能保水陆两军皆安,待寻得战机,再与周瑜决战不迟。”

韩嵩补充道:“周瑜水军不过一万余人,如今数战之后,只剩数千,黄祖尚有两万兵马,只要坚守不出,周瑜粮道同样紧张。届时我军以逸待劳,未必没有胜算,何必因一时困境便轻言撤退?”

殿内顿时分为两派:蒯良、蒯越、庞季主张撤军,以保存实力;王粲、邓义、韩嵩坚持固守,主张维持现状。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连一向沉稳的刘先也面露难色,不知该如何抉择。

刘表看着争吵的众人,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撤军,他不甘心数月之功毁于一旦;不撤,蔡瑁的粮草确实难以为继。两种选择仿佛都通向绝路,让他陷入两难。

就在众人争执不下时,一直沉默的伊籍忽然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诸位,依臣之见,撤军与固守皆非上策。”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刘表皱眉道:“机伯有何高见?”

伊籍躬身道:“撤军则恐遭半渡而击,固守则粮道终难持久,二者的症结,皆在周瑜水军占据长江水道。若不能击溃周瑜,无论撤军还是固守,我军都落于被动。”

蒯良问道:“周瑜占据地利,黄祖屡攻不克,如何才能击溃他?”

“以势压之,以谋破之。”伊籍语气坚定,“周瑜虽勇,却只有一万水军,且孤军深入,粮道远在庐江。我军可三路出兵:其一,令蔡瑁暂缓南阳攻势,派一员大将率三万兵马南下,沿江北岸推进,与黄祖的水军形成水陆夹击,牵制周瑜主力;其二,陛下亲派一员大将从襄阳出兵,沿江南岸西进,直逼周瑜后路,断绝其粮道;其三,令黄祖在赤壁正面强攻,吸引周瑜注意力。三面夹击之下,周瑜首尾难顾,必败无疑!”

众人闻言,皆眼前一亮。蒯越抚须道:“机伯此计甚妙!周瑜水师再强,也难敌三路兵马,且断其粮道,可谓釜底抽薪!”

王粲也点头道:“如此既能解蔡瑁粮道之危,又能歼灭周瑜水军,远比单纯撤军或固守稳妥。只是……派谁统领南下与西进的兵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表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显然已被伊籍的计策打动。他沉吟道:“蔡瑁麾下,文聘沉稳善战,可令其率三万兵马南下;襄阳方面,吾侄刘磐勇冠三军,可令其领兵一万西进。黄祖在江面正面强攻,三路兵马约定时日,同时发难,定能一举击溃周瑜!”

“陛下英明!”众谋士齐声应道。

刘表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在赤壁、南阳、襄阳三点连出一道弧线:“传朕旨意:一、令蔡瑁在南阳暂缓攻势,抽调三万兵马,由文聘统领,即刻南下,沿江北岸向江面推进,与黄祖水陆呼应;二、令镇南将军刘磐率一万兵马,从襄阳出发,沿江南岸西进,直取周瑜粮道;三、令黄祖在江面正面牵制,务必拖住周瑜主力,待文聘、刘磐抵达,三面夹击,务必全歼周瑜水军!”

“臣等遵旨!”

三道圣旨很快拟好,由快马分别送往南阳、江夏、襄阳。偏殿内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刘表看着地图上的三道箭头,仿佛已看到周瑜兵败的景象,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南阳前线的蔡瑁大营,中军帐内灯火通明。蔡瑁正对着地图发愁,案上的粮册显示,军中存粮已不足十日,陆路转运的粮草又屡屡被岳飞的游骑劫掠,损兵折将不说,运到营中的粮食还不够塞牙缝。

“将军,再等不到粮草,弟兄们就要断炊了!”副将蔡忠急道,“不如拼死一搏,或许能攻克宛城!”

蔡瑁摇头:“岳飞用兵谨慎,营寨坚固,强攻只会徒增伤亡。陛下的军粮迟迟不到,莫非襄阳出了变故?”

话音刚落,一名亲兵匆匆闯入:“将军,陛下圣旨到!”

蔡瑁连忙起身接旨,展开一看,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凝重。圣旨令他暂缓攻势,派文聘率三万兵马南下夹击周瑜,这意味着南阳之战的重心,已悄然转向长江水道。

“将军,陛下这是……”蔡忠凑过来一看,顿时急了,“若分兵南下,我军兵力更弱,岳飞若趁机逃跑,我军如何?”

蔡瑁沉默片刻,缓缓道:“陛下自有考量。周瑜不灭,粮道永无宁日,若是粮尽,别说进攻,我们怕是会活活饿死。文聘南下,既是夹击周瑜,也是为打通粮道,此乃釜底抽薪之举。”

他转身看向帐外:“传文聘入帐!”

片刻后,一员身材魁梧的将领大步走入,正是文聘。他身披黑甲,面容刚毅,抱拳问道:“将军唤末将何事?”

蔡瑁将圣旨递给他:“陛下令你率三万兵马南下,沿江北岸推进,与黄祖夹击周瑜。此去务必谨慎,待刘磐将军从南岸出兵,再行夹击之策。”

文聘看完圣旨,沉声道:“末将领命!只是……末将走后,大营防务……”

“我自有安排。”蔡瑁拍了拍他的肩膀,“南阳大营有我坐镇,你只管专心南下。记住,务必与黄祖、刘磐协同作战,不可孤军冒进。”

“末将明白!”文聘抱拳领命,转身走出大帐。

半个时辰后,南阳大营外响起急促的号角声。文聘一身戎装,立于点将台,看着台下三万整装待发的士兵,朗声道:“弟兄们,陛下有旨,令我等南下,夹击周瑜!此去关乎粮道畅通,关乎大军生死,唯有死战,方能破局!”

“死战!死战!死战!”三万士兵齐声呐喊,声震原野。

文聘拔出佩剑,直指南方:“出发!”

号角声再次响起,三万兵马如同一条黑色的长龙,朝着长江北岸的方向开拔。蔡瑁站在营门之上,望着远去的队伍,眉头紧锁。他知道,文聘此去,不仅关系到周瑜的生死,更关系到三十万大军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