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盛宴下的阴影(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袭》最新章节。

“磐石一号”的巨大成功,将“新生科技”和林枫推上了神坛。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公司市值连翻数倍,林枫被誉为“实业报国的典范”。在一片赞誉声中,林枫却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冷静。他扩张产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磐石二号”——旨在提升混凝土自修复和智能温控性能的项目悄然启动。

然而,市场的狂热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磐石一号”性能卓越且供不应求,一种疯狂的“囤货炒货”现象在建材流通领域出现。一些投机商大量囤积“磐石一号”,抬高价格,甚至出现了假冒伪劣的“山寨版”,扰乱了市场秩序。

“林总,这样下去会损害我们的品牌声誉,是不是该出面干预一下?”市场总监忧心忡忡地汇报。

林枫沉吟片刻,摇了摇头:“堵不如疏。我们严格管控直销和授权渠道即可。市场的泡沫,需要市场自己来挤压。我们要做的,是跑得更快。”

就在林枫专注于应对市场乱象和推动新研发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橄榄枝”伸了过来。国内规模最大、背景深厚的国有投资巨头——“国兴资本”,主动联系林枫,表达了强烈的投资意向,不仅愿意提供巨额资金支持“新生科技”的全球扩张,还承诺带来难以想象的政商资源。

这对于任何一家谋求更大发展的企业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董事会内部一片欢腾,认为这是“新生科技”更上一层楼,成为国家栋梁企业的绝佳机会。

唯有林枫,在初步接触后,感到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国兴资本”派出的谈判代表,那位风度翩翩、言辞精准的副总王靖,总让他觉得过于完美,其背后意图深不可测。而且,对方提出的某些合作条款,看似优厚,却隐隐涉及核心技术的共享和未来战略的主导权。

林枫的谨慎引起了“国兴资本”的不满。很快,“新生科技”在一些地方的业务开始遇到莫名其妙的阻力:新工厂的用地审批被无故拖延;参与某个国家级重点工程投标时,在资质审核环节被提出各种苛刻要求;甚至税务部门也突然上门进行“例行检查”。

这些手段高明且隐蔽,完全在规则范围内行事,让“新生科技”有苦说不出,发展步伐明显受阻。

“枫哥,这肯定是国兴在敲打我们!他们这是软硬兼施,逼我们就范!”张浩愤懑不已。

林枫面色凝重。他意识到,这次遇到的对手,比科曼公司更加庞大,手段也更加“中国化”。这是一场基于资源和规则运用的“阳谋”,正面冲突毫无胜算。

压力之下,危机从内部爆发。一直与“新生科技”合作密切的华东建设集团,在“国兴资本”牵线的一个超级基建项目中,突然转向,宣布将与科曼公司(已与国兴资本达成战略合作)合作,并使用科曼公司提供的“最新一代”外加剂。

这对林枫和“新生科技”是沉重一击。华东建设的董事长私下对林枫表示歉意:“林总,对不起,对方给出的条件和承诺的资源,我们无法拒绝……企业要生存,也要为几千员工负责。”

屋漏偏逢连夜雨,之前因“磐石一号”火爆而眼红的几家国内同行,也趁势落井下石,联合向相关部门递交材料,质疑“新生科技”在获取政府补贴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存在“瑕疵”。

内忧外患,“新生科技”仿佛一夜之间从巅峰坠入泥潭。股价再次大跌,银行信贷收紧,连“磐石二号”的研发也因资金和人员波动面临停滞风险。

面对几乎是无解的死局,林枫没有坐以待毙。他深知,与“国兴资本”这样的庞然大物硬碰硬是死路一条,必须找到对方的命门,或者,开辟一条对方无法干预的新路。

他将目光投向了国内那些同样坚持自主研发、但在巨头挤压下步履维艰的中小科技企业。同时,他想起了前世记忆中的一个关键信息:国家即将启动一项名为“工业基石”的绝密计划,旨在扶持一批在关键基础材料领域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且未被资本过度捆绑的“隐形冠军”企业。

“国兴资本”的触角虽广,但也不可能完全覆盖所有领域,更无法凌驾于国家最高战略之上。

林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再寻求与“国兴资本”的对抗或妥协,而是主动收缩部分战线,集中所有剩余资源,确保“磐石二号”的研发,同时,他开始秘密接触那些志同道合的“硬核”中小企业家,形成一个松散但目标一致的“创新联盟”。

就在“国兴资本”以为“新生科技”即将屈服,王靖再次带着看似最终版的收购协议上门时,林枫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回应。

林枫没有看那份协议,而是将一份邀请函推到了王靖面前。邀请函来自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邀请“新生科技”作为首批核心单位,参与“工业基石”计划的筹备研讨会。

王靖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神中第一次露出了难以置信和一丝慌乱。他比谁都清楚这个计划的分量,以及其背后代表的意志。任何被纳入该计划的企业,都将受到最高级别的保护和支持,绝非“国兴资本”可以轻易撼动。

“王总,‘新生科技’的梦想,是成为国家的基石,而不是某个资本的附庸。”林枫平静地看着他,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的路,我们自己走。”

王靖沉默良久,最终收起协议,深深地看了林枫一眼,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他知道,这一次的较量,他和他代表的资本,已经输了。

“工业基石”计划如同一道护身符,瞬间瓦解了“国兴资本”带来的所有压力。那些拖延的审批迅速通过,刁难消失了,税务检查也得出了“完全合规”的结论。资本市场再次用脚投票,“新生科技”股价强势反弹。

更重要的是,凭借“磐石一号”的过硬技术和在危机中展现出的战略定力,“新生科技”成功入选“工业基石”计划首批重点扶持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资源和订单支持。

林枫倡导的“创新联盟”也初具雏形,一群有理想、有技术的中小企业开始抱团取暖,共同对抗资本的侵蚀和巨头的挤压。

站在新的起点,张浩感慨万千:“枫哥,这次我们差点就万劫不复了。”

林枫眺望着远方,那里是“新生科技”新的研发基地工地,塔吊林立。“危机永远都在。上一次,我们赢了技术;这一次,我们赢了战略。但逆袭的本质,不是赢得某场战斗,而是在任何艰难险阻中,都能坚守本心,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他顿了顿,声音坚定:“这条路,我们还远远没有走完。”

远处,工地的打桩声沉闷而有力,仿佛叩响着下一个时代的大门。而林枫知道,门后的世界,挑战只会更多,也更加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