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危机纪元(12)(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崩坏:救世黎明》最新章节。
方舟的回归,如同在无尽长夜中骤然点亮了一座永恒的灯塔。
那悬浮于轨道之上的钢铁巨构,其意义远不止是一艘强大的战舰,更是一个象征——它向所有在泥泞与血火中挣扎奋战的人们宣告,他们并非在打一场没有后方的、注定被遗忘的战争。
他们的牺牲、他们的坚守,第一次有了一个清晰而宏大的目标:不计代价,延续人类文明。
这股信念,如同强心剂,注入了残存人类世界的血脉。
在新年刺骨的寒风尚未完全从太虚山脉褪去时,代表着地球上仍具反击能力的三大组织——神州、逐火之蛾、逆熵——的最高领袖,以及轨道“方舟”的军事代表苏尔特少将,齐聚于太虚战线那深入山腹、被层层符文与能量护盾保护的“穹顶”指挥中心。
这是一场迟到太久的会议,也是一场承载了太多期望的会议。
环形会议桌中央,地球的全息投影缓缓旋转,上面标注着大片触目惊心的猩红感染区,以及寥寥几处如同风中残烛般摇曳的蓝色坚守区。
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但在凝重之下,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意。
会议持续了仅仅一个小时。
没有冗长的辩论,没有无谓的推诿。
在文明存亡的终极命题前,一切分歧都显得渺小而可笑。所有的议题都指向一个核心:生存,然后反击。
当司徒筝泓、九霄、瓦尔特(通过全息影像)以及苏尔特,共同将手按在象征着权力移交与联盟成立的契约板上时,一道无形的波纹以太虚山为中心,扫过全球残存的通讯网络。
【通告全体幸存人类同胞:于此文明存亡之际,‘人类文明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无论后人如何评价,在联合政府停摆近三个月后,人类,终于再次团结在了同一面旗帜之下——一面由鲜血、钢铁与不屈意志染就的旗帜。
临时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挑战,并非立刻发动反攻,而是如何保住文明最后的根基。
会议上产生的文件堆积如山,任务清单繁杂无比,但核心只有一个:规划战争,并确保文明能支撑下去。
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便是依托 “方舟”无可匹敌的轨道打击能力,对全球范围内已探明的、最具威胁的帕弥什“母巢”发动一轮代号 “净空” 的精准清除行动。
苏尔特带来的不仅是方舟,更是一整套完整的近地轨道作战体系。
当那些如同陨星般坠落的动能弹丸,或是撕裂云层的定向能光束,将一个个庞大的母巢连同其周边数十公里的威胁化为焦土与深坑时,全球各主要防御节点的压力为之一轻。
尤其是神州太虚战线和东海防线,终于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预估至少在未来三十天内,不会面临毁灭性的冲击。
这宝贵的喘息时间,必须用来构筑真正的诺亚方舟——不是一艘船,而是遍布全球的、足以抵御末世的超级堡垒。
根据最新统计,全球总人口依然有五十亿左右。
这庞大的人口,如今绝大部分拥挤在那些曾经被现代文明所忽视或认为生存环境恶劣的区域:
· 西伯利亚的冰原与针叶林
· 中东广袤无垠的沙漠和城市废墟
· 美洲蜿蜒的科迪勒拉山系
· 神州高耸的川青高原、太虚战线、东海防线……
· 穆大陆北部,包括乌尔萨斯在内的苦寒之地,炎土的龙脊山脉,卡兹戴尔广袤无垠的荒原和废墟……
· 澳洲荒芜的内陆
· 以及最后的净土——南极洲
将这些区域在短时间内,改造为能容纳五十亿人生存、并能支撑长期战争的超级堡垒,其工程量堪称逆天,足以让旧时代的任何工程师绝望。
但……
人类拥有了一张王牌——神州。
这个古老的国度,在工业与建造领域的技术储备,于此刻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全球最先进的超大型3D打印技术、近乎魔法的分子分解与重组技术,以及源自“山海四界”的某些对地脉能量运用的古老智慧,被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
想象一下:在沙漠中,巨大的打印喷头以沙石为原料,直接“编织”出结构复杂的多层地下城骨架;在山脉内部,分子重组器将岩石转化为坚固的合金与高效的隔热材料;在南极冰盖下,利用地热与符文阵列维持着恒温的生态农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型……
原本需要五十年甚至更久的超级工程,在神州技术的驱动下,被压缩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三年!
与此同时,一项更为宏大、也更具远见的计划—— 「阿卡狄亚大转移」——在临时政府的推动下启动。
方舟与尚在人类控制下的月球基地,成为了文明最珍贵火种的保险柜。
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最完整的实验室数据、最关键的科技蓝图、代表各文明精华的文化与基因库……被有条不紊地送往地月空间。
一位参与计划的逐火之蛾科学家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将在地月之间,建立一条长达38万公里的战略纵深。这是帕弥什与崩坏,永远也无法跨越的天堑。”
或许,只有当整个种族被逼到灭绝的边缘时,潜藏在基因深处的所有潜能才会被彻底激发。临时政府的成立,打破了旧时代所有的壁垒与隔阂。
国家的界限、机构的藩篱、学术的偏见,在“人类”这个统一的身份前,烟消云散。
全球的科学家,第一次真正地将思想和力量拧成了一股绳。这种前所未有的协作模式,仿佛给科学的进步安装上了火箭助推器。
奇迹,开始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涌现:
基于对帕弥什病毒结构的深度解析,以及来自异界客卿阿尔法提供的部分关键数据,第一款能够有效中和95%浓度以上帕弥什病毒的广谱血清,在联合实验室中被成功合成!
同年,数条自动化生产线在全球几个主要地下堡垒中建成,开始了大规模量产。虽然成本更高、能完全消除感染的“净化药剂”暂时还无法普及,但这已经是划时代的突破,它意味着人类终于拥有了在污染区主动行动的能力。
紧随其后,能量屏障技术取得突破,对帕弥什病毒信息扰动能量的隔绝率达到了75%以上。
大型“净尘”力场发生器和便携式过滤装置开始列装部队和民用避难所,极大地提升了生存率。
以逐火之蛾的“普罗米修斯”和逆熵的AI技术为核心,融合了多方智慧的 “格式塔”超级计算机云系统正式上线。
这个分布式智能网络,以其强大的算力和独特的抗干扰架构,终于在与病毒的网络战中稳住了阵脚,并在局部实现了反击,人类在电子智能领域,扳回至关重要的一城。
随着局势稳定,倾全球之力,数条连接地表与近地轨道设施的 “地月大动脉”——太空电梯,在严密保护下被建立起来。
它们如同文明的脐带,将地球的资源与轨道上的工业能力和战略优势紧密连接。
在阿尔法的建议和引导下,临时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搜寻并接触可能流落至这个世界的、来自“空中花园”的构造体小队。
这些异世界的战士们,带来的不仅是强大的个体战力,更是迥异于本世界科技树的、专门针对“帕弥什”的武器技术与构造体制造工艺。
虽然两个世界的“帕弥什”存在差异,但其底层逻辑的相似性,使得技术的借鉴成为可能。
针对性的能量武器、更高效的净化模块、以及初步的、适用于本世界材料的泛用型构造体骨架设计与战斗AI开始出现在实验室和前线。
这为人类对抗崩坏,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充满潜力的道路。
第二年。
「阿卡狄亚大转移」计划宣告完成。月球基地和“方舟”成为了人类文明最坚固的“备份”和最锋利的“矛尖”。
地表,各大生存区的超级地下城基本竣工,开始接纳经过筛选和登记的幸存者入住。
虽然生活依旧艰苦,战争仍在继续,但一种新的、有序的、充满韧性的社会结构正在废墟上重新萌芽。
随着血清的普及、力场的保护、轨道火力的支援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帕弥什病毒的扩张势头被有效遏制。
尽管局部地区的拉锯战依然惨烈,律者的威胁依旧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但总体而言,人类文明与崩坏,终于从一边倒的溃败,转入了残酷而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
希望,如同在冻土下顽强钻出的嫩芽,虽然微小,却蕴含着足以撕裂寒冬的力量。
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最终将走向何方,但至少,人类已经赢得了最宝贵的东西——时间,与团结。
而拥有这两样东西的文明,便拥有了无限的可能。
…………
神州 · 东海防线外围
月光,今夜格外凄冷,像是淬了冰的银屑,勉力穿透厚重得令人窒息的云层,吝啬地洒落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