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沧海扬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碧霄剑魂》最新章节。
一、浪涌船行
咸腥的海风卷着白浪,拍在“破浪号”的船舷上,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虹光。赵寒立在船头,玄色劲装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腰间的长剑“听涛”随着船身起伏,偶尔发出轻鸣。
“赵大哥,已经出海七日了,照这风向,再有三日该能望见黑水沟了。”副将秦风捧着海图快步走来,羊皮纸上用朱砂勾勒的航线蜿蜒如蛇,“老舵手说,过了黑水沟,才算真正踏入外洋。”
赵寒抬手抹去脸颊上的飞沫,目光掠过随行的七艘海船。船队前后相衔,帆布上的“赵”字旗在风中舒展,这是他耗费三年心力打造的远洋船队,船身皆用岭南硬木打造,吃水深稳,正是为了探寻传闻中散布在东海之外的岛屿。
“让弟兄们轮流值守,夜里打起十二分精神。”赵寒的声音被风扯得有些散,“上次在泉州港,不是有渔户说,外洋常有异邦船只出没么?”
秦风刚要应下,忽听了望手在桅杆上高喊:“前方三里,有船队!挂着从没见过的旗号!”
赵寒眯眼望去,只见东南方向的海平面上,浮现出五艘狭长的海船。那些船的帆是奇特的梯形,桅杆比中原船只矮壮,船头上似乎还雕刻着狰狞的兽首。最惹眼的是船头插着的旗帜,猩红底色上绣着一轮金色的太阳,与大宋的龙旗截然不同。
“戒备!”赵寒扬声下令,腰间的“听涛”剑已半出鞘,寒光映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船队迅速调整阵型,七艘海船呈雁翅状展开,船舷后藏着的弓箭手已搭箭上弦。
他想起三日前离港时,苏婉站在码头送他的模样。她穿着月白襦裙,手里攥着他给的玉佩,海风拂乱她鬓边的碎发,却没敢抬头看他。“此去海路凶险,”她的声音细若蚊蚋,“我在清心阁给你求了平安符。”
此刻掌心似乎还残留着那枚平安符的温热,赵寒握紧了剑柄。无论前方是海盗还是异邦,他都得带着船队平安归来。
二、异帆初现
那支异邦船队渐渐驶近,赵寒才看清对方船上的人。他们穿着黑色的短衣长裤,腰间佩着弯刀,发髻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警惕,却并无明显的敌意。为首的船上,立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约莫三十岁年纪,额间绑着红色抹额,腰间的刀比旁人更长,刀鞘上镶嵌着铜质的纹饰。
“他们的船好生奇怪,”秦风凑到赵寒身边,“船板好像是拼接的,吃水线也浅些。”
赵寒没作声,他注意到那些异邦人的站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重心压低,右手始终按在刀柄上,看似随意,却能在瞬间拔刀。这种姿态,中原武者极少采用,倒像是时刻准备搏杀的猛兽。
两船渐渐靠近,能看清对方脸上的轮廓了。那些人肤色偏黄,眉眼与中原人有几分相似,却更显锐利。为首的红抹额汉子忽然抬手,他身后的船队便停了下来,与赵寒的船队保持着一箭之地的距离。
“他们好像想说什么。”秦风皱眉道。
红抹额汉子向前走了两步,用生硬的中原话喊道:“你们……来自何处?”
他的发音古怪,像是嘴里含着石子,但勉强能听懂。赵寒朗声道:“大宋,泉州。你们是哪国的?”
“神武国。”汉子答得干脆,目光扫过赵寒腰间的长剑,忽然露出一丝战意,“听说……中原人,会功夫?”
秦风刚要回话,却见那汉子猛地拔出弯刀。刀身狭长,弧度比中原的刀更弯,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他手腕一转,刀身在空中划出半轮弧光,带起的劲风竟将身前的海水劈出一道短暂的水痕。
“好快的刀!”了望手忍不住低呼。
赵寒瞳孔微缩。这一刀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极强的爆发力,刀刃劈砍的角度刁钻,显然不是寻常路数。中原武学讲究“力从地起,腰马合一”,而这汉子的发力方式,似乎更侧重于手臂与手腕的瞬间爆发。
“阁下这刀法,倒是别致。”赵寒缓缓拔出“听涛”剑,剑尖斜指海面,“中原武学,不止有刀。”
红抹额汉子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我叫武藏,想讨教……中原功夫。”
三、言语不通
武藏的话音刚落,他身后立刻走出两个武士,皆是短衣打扮,手按刀柄,眼神里满是跃跃欲试。赵寒身后的秦风也按捺不住,往前一步道:“赵大哥,让我来会会他们!”
赵寒略一沉吟,点头道:“点到即止,莫伤了和气。”他看得出来,对方并无恶意,只是想切磋武艺。
秦风提刀跃到船头,武藏那边也走出个矮壮武士,双手握着一柄比寻常刀更长的弯刀,刀柄缠着黑色的布条。两人隔着两船之间的空隙对视,海风将他们的衣摆吹得猎猎作响。
“请!”秦风拱手,用的是中原武者的礼节。
那矮壮武士却只是低吼一声,猛地踏前一步,脚下的木板被踩得“咯吱”作响。他身形微沉,弯刀突然从腰间划出一道寒光,竟直接朝着秦风面门劈来!
这一刀又快又急,带着破空之声,与中原刀法讲究的“起手式”截然不同。秦风瞳孔一缩,脚下“踏雪无痕”步法展开,身形如柳絮般向后飘出半尺,同时手中长刀斜撩,精准地磕在对方弯刀的侧面。
“当”的一声脆响,火花四溅。秦风只觉一股刚猛的力道顺着刀身传来,震得他虎口发麻,心中暗惊:这武士的力气竟如此之大!
矮壮武士一击不中,毫不停歇,弯刀回收,随即横向扫出,刀风凌厉,直取秦风腰肋。他的招式没有丝毫花哨,每一刀都直指要害,节奏快得惊人,仿佛暴风骤雨般让人喘不过气。
秦风不敢怠慢,施展师门传授的“流云刀法”,刀光如匹练般护住周身。流云刀法以灵动见长,讲究避实就虚,可此刻面对对方狂风暴雨般的猛攻,竟有些施展不开。那矮壮武士的刀法看似杂乱,却招招不离要害,而且发力方式诡异,往往在不可思议的角度能突然变招。
“这是什么路数?”船尾的老舵手看得直咂嘴,“像是砍柴刀劈木头似的,可就是快得邪门!”
赵寒眉头微蹙。他看得分明,那矮壮武士的步法虽然简单,却异常稳健,每一步都踩在船板的节点上,借着力道让刀势更猛。这种将环境与招式结合的法子,倒是与中原的“因地制宜”不谋而合,只是表现形式大相径庭。
三十招过后,秦风渐渐适应了对方的节奏,流云刀法开始显现威力。他不再硬接对方的刀势,而是借着船身的起伏,不断变换方位,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忽听他低喝一声,长刀陡然变向,从一个刁钻的角度绕过对方的弯刀,刀背轻轻拍在矮壮武士的肩头。
矮壮武士一愣,随即收刀后退,脸上露出悻悻之色,对着武藏叽里呱啦说了几句。武藏听完,对着秦风竖了竖大拇指,用生硬的中原话道:“中原刀法,灵活。”
秦风拱手道:“阁下刀法也很刚猛。”
虽然言语不通,但刚才的切磋已让双方少了几分敌意。武藏忽然对赵寒道:“你们……船上,有最好的武士?”
赵寒知道他是想见识更高明的中原武学,便上前一步道:“我来陪阁下走几招。”
四、刀锋相向
赵寒与武藏站在各自船头,相距不过两丈。海风似乎都变得滞涩起来,双方船上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盯着两人。
武藏深吸一口气,缓缓拔出腰间的长刀。那刀比刚才矮壮武士的更长,刀身呈现出优美的弧度,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青光,一看便知是柄利器。他双手握刀,刀尖斜指下方,身形微微下沉,眼神变得锐利如鹰。
赵寒则单手持剑,“听涛”剑剑身轻薄,此刻在他手中稳如磐石。他并未摆出特定的起手式,整个人却如同一株临风的古松,看似平静,却蕴含着无穷的韧性。
“请!”武藏低喝一声,率先发动了攻击。
他身形猛地向前一冲,脚下在船板上一蹬,整个人竟借着这股力道跃起半尺,手中长刀带着呼啸的风声,朝着赵寒当头劈下!这一刀势大力沉,仿佛要将船板都劈开,刀风凌厉,逼得赵寒身前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赵寒眼神一凝,不退反进。他左脚在船板上轻轻一点,身形如同柳絮般向右侧滑出半尺,恰好避开刀锋的锋芒。同时,手中的“听涛”剑如灵蛇出洞,剑尖带着一缕淡淡的寒芒,直取武藏的手腕。
武藏显然没料到赵寒的身法如此迅捷,仓促间手腕一翻,长刀回撩,挡住了这一剑。“当”的一声脆响,两人的兵器相交,武藏只觉一股绵密而柔韧的力道传来,竟让他的刀势微微一滞。
“好!”武藏低喝一声,攻势更猛。他的刀法大开大合,每一刀都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刀风呼啸,仿佛要将眼前的一切都劈开。他的步法也极为奇特,看似杂乱无章,却总能在间不容发之际避开赵寒的剑锋,同时寻找到攻击的机会。
赵寒则始终保持着从容不迫的姿态。他的剑法灵动飘逸,“听涛”剑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时而如春风拂柳,轻柔婉转;时而如雷霆万钧,迅猛凌厉。他的内力深厚,长剑挥舞间,隐隐有风雷之声,正是中原武学中“以气御剑”的体现。
两人你来我往,兵器碰撞的脆响声不绝于耳,火花在两船之间不断闪现。武藏的刀法刚猛霸道,招招致命,充满了搏杀的气息,显然是经过无数实战磨砺出来的;而赵寒的剑法则博大精深,蕴含着精妙的变化和深厚的内力,体现了中原武学千锤百炼的底蕴。
又斗了数十招,武藏渐渐感到吃力。赵寒的剑法看似轻柔,却总能在毫厘之间化解他的攻势,而且对方的内力绵长,仿佛无穷无尽,让他越来越难以抵挡。他深吸一口气,猛地一声长啸,刀法陡变。
原本大开大合的刀法突然变得诡异起来,刀身忽左忽右,角度刁钻,时而如毒蛇吐信,迅猛快捷;时而如老树盘根,阴柔难缠。这正是神武国刀法中的精髓,讲究“诡”与“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