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圣道纪元](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碧霄剑魂》最新章节。

他们还去了西南的山区,那里瘴气弥漫,百姓们缺医少药。苏沐晴带着当地的采药人,辨认出上百种能治病的草药,教他们炮制方法。凌云则用内力打通被山石堵塞的河道,让清澈的水流进村庄。

他们的足迹遍布九州大地,从繁华的都城到偏远的山村,从冰封的北国到炎热的南疆。他们很少动用武力,更多的时候,是在教百姓们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种出更饱满的粮食,如何织出更结实的布匹,如何化解邻里间的矛盾,如何让孩子们笑得更灿烂。

三、大道无形

五年后,江南水乡。

暮春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在青石板路上,溅起细碎的水花。一家名为“莲心小筑”的客栈里,两个穿着蓑衣的客人正临窗而坐,面前摆着一壶温酒,两碟小菜。

正是云游归来的凌云与苏沐晴。五年的风霜在他们眼角刻下了淡淡的细纹,却让他们的眼神更加温润平和,像被雨水洗过的青石,沉静而有力量。

“听说了吗?上个月,漠北的几个部落联手修了一条水渠,把天山的雪水引到了沙漠里,长出了好大一片绿洲呢。”邻桌的书生正在高谈阔论,手中拿着一卷新出的《圣道见闻录》。

“何止啊!东海的渔民们组成了船队,不仅能自己抵御海盗,还帮着朝廷剿灭了好几股倭寇呢!”另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接话道,“我上次去岭南,看到那里的女子都在学一种‘莲心针’,说是能治风寒,比太医的方子还管用。”

“这都是剑莲宗的功劳吧?”有人问道。

“不全是。”书生摇头晃脑道,“听说凌掌门和苏掌门早就不在断云峰了,他们云游天下,教百姓们的也不是什么绝世武功,就是些种田、治病、修桥铺路的法子。可奇怪的是,学了这些法子的地方,民风都变好了,很少再有争斗了。”

商人笑道:“这就是圣道吧?不是高高在上的规矩,而是落在实处的日子。你看这江南,以前帮派林立,现在呢?大家都忙着开茶馆、做买卖,谁还有功夫打打杀杀?”

凌云与苏沐晴相视一笑,端起酒杯,轻轻碰了一下。酒液温润,带着淡淡的莲香,是店家自己酿的莲子酒。

雨渐渐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在对面的墙上。那里贴着一张告示,是当地百姓自发写的《乡约》,上面没有严厉的惩罚条款,只有“和睦邻里”“互助互爱”“勤劳致富”等简单的几条,末尾盖着一个小小的莲纹印章——那是百姓们自己刻的,不是剑莲宗的标志,却比任何标志都更有力量。

“该回去看看了。”苏沐晴望着窗外渐渐放晴的天空,轻声道。

“好。”凌云点头,“回去看看那些种子,都长成了什么样。”

他们没有急着动身,而是起身走到客栈外。雨后的街道干净而热闹,孩子们在巷口追逐嬉戏,手里拿着木雕的小莲花;老人们坐在屋檐下,用一种慢悠悠的拳法锻炼身体,那是简化后的“静心诀”;年轻的男女们并肩走着,手里拿着同一卷书,正是誊抄的《剑莲真意》。

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恩怨情仇,只有寻常日子里的烟火气,温暖而踏实。

这,就是他们想要的圣道纪元。不是靠一柄剑、一个人来守护,而是靠千千万万颗向往善、践行善的心,共同支撑起一片清明的天地。

四、薪火相传

断云峰下,夕阳正浓。

凌云与苏沐晴站在山脚,望着那片蔓延至天际的莲田。五年不见,莲田又扩大了数倍,田埂上,几个戴着草帽的孩童正在追逐蝴蝶,他们的笑声清脆,像风铃一样在风中回荡。

山门前,“莲心书斋”依旧人来人往,门口的石碑上,新刻了许多名字——不是武林高手,而是那些用圣道改变了家乡的普通人:漠北引水的阿古拉,东海造船的陈三郎,岭南行医的李秀娘……

“赵馆主在里面讲课呢。”苏沐晴指着书斋的窗户,里面传来熟悉的声音,正是赵馆主在讲解《圣道见闻录》,只是声音比五年前苍老了些。

他们没有进去打扰,只是沿着莲田慢慢往前走。田埂上,一个年轻的女子正在教几个农家孩子辨认草药,她的手法娴熟温柔,像极了当年的苏沐晴。不远处,一个中年男子正在指导工匠们建造新的水车,他设计的样式巧妙省力,带着凌云的影子。

走到半山腰,他们遇到了冼少寨主。他已经成了一个沉稳的中年人,正带着弟子们在修缮山路,见到凌云与苏沐晴,先是一愣,随即激动地迎上来,眼眶微微发红:“师父,师娘,你们回来了!”

“别叫师父,还是叫我们凌云和沐晴就好。”凌云拍了拍他的肩膀,“这里交给你,我们很放心。”

冼少寨主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现在各门派都派了弟子来帮忙,武当的道长教大家太极养生,少林的师父们开了医馆,连西域的回纥人都送来种子,说是能在沙漠里种出粮食呢。”

他们边走边聊,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一起,像一对相守了千年的石人,沉默而坚定。

走到峰顶的莲池边,他们停下了脚步。池中荷花盛开,粉白相间,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池边的石头上,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在给几个孩童讲故事,讲的正是当年凌云与苏沐晴净化灭世剑的事迹,只是语气轻松,像在讲一个久远的传说。

“爷爷,凌掌门和苏掌门真的能用剑开出莲花吗?”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好奇地问。

老者笑了:“傻孩子,他们不是用剑开的莲花,是用心。心里有莲,走到哪里,哪里就有花开。”

凌云与苏沐晴没有上前,只是静静地站在远处,听着老者的讲述,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向往光芒。

夜色渐渐降临,断云峰上亮起了点点灯火,像散落的星辰。山下的村庄也升起了炊烟,与山上的灯火遥相呼应,构成一幅温暖而安宁的画卷。

“我们还要继续走吗?”苏沐晴轻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却更多的是满足。

凌云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依旧温暖:“走。只要还有一个角落没有被光照亮,我们就继续走下去。”

他们没有回头,沿着山路缓缓向下走去。月光洒在他们身上,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光晕。身后,剑莲宗的钟声缓缓响起,悠远而平和,传遍了整个山谷,传遍了这片被圣道滋养的大地。

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只是开始的结束。一个以圣道为名的纪元,正在缓缓展开它的画卷,而画卷的每一笔,都由那些平凡而善良的人们,用自己的生活,细细描绘。

江湖路远,圣道绵长。只要还有人愿意相信善,愿意践行善,这纪元的灯火,便会永远明亮,永远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