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永恒江湖](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碧霄剑魂》最新章节。

一、莲池新叶

断云峰的晨雾,总带着莲香。

剑莲宗的演武场上,十几个少年弟子正在练剑。为首的阿竹已经褪去了粗布短打,换上了青色劲装,腰间的莲纹玉佩随着动作轻轻晃动。他手中的剑,已不是那柄枣木仿品,而是一柄真正的铁剑,剑身映着朝阳,泛着温和的光。

“气沉丹田,意守莲心。”白发长老站在廊下,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弟子耳中,“你们练的不是杀伐之技,是守护之心。看看池中的新叶,看似柔弱,却能顶开顽石,这才是‘剑莲真意’的根本。”

阿竹剑尖微沉,避开对面师弟的攻势,手腕轻转,剑脊顺势搭在对方剑身,看似轻飘飘的一下,却让师弟的剑不由自主地偏开。这是他从莲池荷叶上悟来的招式——荷叶承露,看似无力,却能随势化解重力。

三年前那个夜晚,仿龙吟剑上“未来等你”四个字,仿佛一道光,照亮了他的人生。如今的他,已不是那个懵懂的铸剑学徒,而是剑莲宗正式的弟子,每日除了练剑,还要跟着医馆的师姐学认草药,跟着书斋的先生学读书,日子过得充实而踏实。

“阿竹师兄,你的‘莲心剑’又精进了!”一个梳双丫髻的小师妹凑过来,递上一块干净的布巾,“昨日见你帮山下张婶挑水,用的就是这招‘顺水推舟’吧?一桶水挑得稳稳的,都没洒出来。”

阿竹接过布巾,脸上泛起微红:“师父说,武学在江湖,也在柴米油盐里。凌掌门当年帮农户耕地,苏掌门为妇人接生,都没觉得掉价。”

他望向演武场旁的莲池,新叶已亭亭如盖,将水面遮得密密实实。池边立着一块石碑,刻着凌云手书的“侠者,力之所及,必助于人”,字迹历经百年风雨,却依旧遒劲有力,仿佛能听到落笔时的坚定。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过云层,照在弟子们年轻的脸上。他们的招式或许还不够娴熟,内力或许还不够深厚,但眼中的光芒,与百年前凌云、苏沐晴眼中的光芒,并无二致——那是对善的坚信,对美的向往,对守护的执着。

二、先贤遗泽

望仙镇的“莲心书斋”里,说书先生正拍着醒木,讲一段“双剑合璧定江湖”的往事。

“话说那幽冥邪皇再临,灭世剑黑雾遮天,多少英雄豪杰折戟沉沙!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凌掌门与苏掌门并肩而立,手握圣剑,心念相通……”先生的声音抑扬顿挫,唾沫星子飞溅,“只听‘咔嚓’一声,圣剑金光乍现,竟将那灭世剑的邪力,化作了滋润莲池的甘泉!”

满座听众齐声叫好,茶杯碰撞的脆响此起彼伏。角落里,一个瞎眼的老妪正用手指抚摸着《剑莲真意》的抄本,她的指尖磨出了厚茧,却能准确地摸到每一个字的轮廓——这是她听人念了百遍后,硬生生“读”会的。

“先生,您说凌掌门和苏掌门,真的能让荷花在雪地里开吗?”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仰着脸问,手里攥着块莲心糕。

先生捋着胡须,笑得神秘:“何止雪地开花!老辈人说,他们走过的地方,荒滩能长出庄稼,仇人能变成朋友。前年漠北闹蝗灾,牧民们就是照着《剑莲真意》里的法子,合力挖渠引水,才保住了草场。你说,这是不是比雪地开花更神?”

老妪接口道:“那不是神,是心。人心齐了,黄土能变金。当年苏掌门教我们用银线针灸,不是靠什么仙法,是一遍遍试,一遍遍改,才摸索出的门道。”她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几根磨得发亮的银针,针尾都刻着小小的莲纹,“这就是她留给我们的‘仙法’。”

说书先生敲了敲醒木,换了个语调:“要说最神的,还是他们留下的那句话——‘侠心不灭,圣道永续’。你看这望仙镇,百年前是刀光剑影的战场,如今呢?孩子们在莲池边放风筝,老人们在书斋里听故事,这才是真正的江湖。”

听众们纷纷点头,有人想起自家屋檐下挂着的莲纹灯笼,那是每年“传灯夜”时点燃的;有人摸了摸腰间的玉佩,那是父亲临终前交给他的,说能辟邪,其实是提醒他“行事端正”。

这些,都是李云歌与苏婉清留下的“遗泽”——不是金银财宝,不是绝世武功,而是一颗颗相信“善有善报”的心。

三、江湖万象

暮春的江南,烟雨朦胧。

一艘乌篷船泊在秦淮河畔,船头坐着个青衫男子,正低头擦拭着一柄长剑。剑身倒映着两岸的画舫楼阁,却无半分浮华气,只有温润的光。他是剑莲宗的游方弟子,奉师命下山,查看各地“莲心堂”的情况。

“客官,要尝尝新采的莲蓬吗?”一个划船的老妪递来一串翠绿的莲蓬,“这是用剑莲宗的法子种的,甜得很。”

青衫男子笑着接过,剥出一颗莲子,入口清甜。他认出老妪腰间的莲纹木牌,那是“莲心堂”的信物,代表她是当地负责调解纠纷的“和事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