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江湖永续](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碧霄剑魂》最新章节。
一、莲镇春深
暮春的莲心镇被一场夜雨洗得清亮。镇口的老槐树抽出新绿,树下的青石板路泛着水光,倒映着"莲心永存"石牌坊的影子。清风观的钟声准时响起,悠远的余韵掠过护城河,惊起几只白鹭,翅尖划开水面,搅碎了满河的剑莲倒影——那是云歌与婉清三年前用圣剑为引,在河底刻下的永恒印记,每逢月圆便会浮现。
"凌先生,苏先生,今日的早课开始了吗?"一个扎着总角的少年捧着剑谱跑过,他腰间挂着枚小小的莲花形玉佩,是莲心堂新入门的弟子。三年前,云歌与婉清在此开设"莲心堂",既教剑术,也传医理,弟子已逾百人,有渔樵耕读,也有曾经的绿林人。
云歌站在观前的莲池边,正指点几个弟子练习"莲生"式的起手式。他已褪去少年时的青涩,青色道袍衬得身姿挺拔,腰间的圣剑剑鞘被摩挲得温润如玉,剑穗上系着的半枚玉佩(如今已与婉清的合璧,此处为象征)随动作轻晃,与池中的莲影相映成趣。
"阿竹,沉肩坠肘,想象剑尖托着片荷叶。"他轻轻拨正少年的手腕,指尖的温度带着淡淡的莲香——这是常年与圣剑相伴,被圣道气息浸透的缘故,"剑莲圣道,重意不重力,你越想用力,反而越僵硬。"
婉清从堂内走出,手中端着两盏莲心茶。她今日穿了件月白长衫,领口袖口绣着银线莲纹,正是当年苏清寒常穿的样式,只是腰间多了个装金针的锦囊。看到弟子们的招式,她笑着补充:"就像揉面团,要顺着劲儿走,阿竹你昨日揉的莲蓉糕,不就很像样吗?"
弟子们都笑了起来。莲心堂的规矩,练剑前要先学做莲糕、采莲药,云歌说这是"养心性",婉清说这是"知民生"。那些曾经打家劫舍的绿林人,如今竟能做出细腻的莲蓉,手上的老茧也多了层揉面的薄茧。
"方才收到飞鸽传书,"婉清将茶递给云歌,茶盏是用寒莲石碎片烧制的,杯壁上的莲纹随茶水温度变化,"岭南的'裂石帮'送来贺礼,说他们新帮主上任,废除了过往的路引税,还在帮中设了'莲心角',教帮众读书识字。"
云歌接过茶盏,茶香中带着熟悉的岭南气息:"裂石帮当年靠劫道为生,帮主额间还有蚀星教的旧疤,如今能有这番作为,也算不负老帮主临终所托。"他想起三年前在裂石帮总坛,用圣剑化解帮内叛乱时,那个缩在角落的少年帮主,眼中闪烁着和当年阿石一样的倔强。
池中的白莲花忽然齐齐转向东方,花瓣上的星图纹路亮起。云歌与婉清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然——这是圣剑在示警,却非凶险,而是有重要的传承之事。
二、心合之证
三日后,莲心镇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为首的是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拄着根与云歌紫木拐杖相似的藤杖,身后跟着十二个身着各异的男女,有猎装的少数民族,有戴方巾的书生,甚至有个穿袈裟的僧人。
"老朽乃守阙阁现任阁主,奉历代长老遗命,特来拜见剑莲传人。"老者取出块刻着完整剑莲纹的玉牌,玉牌与云歌的圣剑一碰,同时亮起金光,"这是'万族令',持此令者,可调动天下守阙阁分舵的力量。"
云歌认出玉牌样式,与老隐士临终前交给他的半块残牌完全吻合:"阁主见谅,莲心堂从不涉江湖权柄,只愿守护一方安宁。"
老者哈哈一笑:"凌先生误会了。此令并非要调遣你们,而是要将它交还给剑莲正统。"他指着身后众人,"这些都是各族的'莲心使',他们所在的族群,都曾受过剑莲圣道的恩惠,今日特来共商'新莲会'。"
婉清沏上莲心茶:"新莲会?"
"每三十年一次,各族共商守护之策。"穿袈裟的僧人合十行礼,"贫僧来自西域莲台寺,寺中青铜匣里的剑莲真形,三年前突然大放光明,预示着传人现世,圣道重兴。"
猎装的少数民族首领接着说:"我族圣地的'狼牙莲',也在三年前复苏,指引我们来中原寻找剑莲传人。"
云歌看着众人眼中的虔诚,忽然明白圣剑剑脊"轮回不灭,圣道永恒"的深意。所谓的万族,并非要归于一统,而是像这些莲心使一样,各自守护本族的安宁,却又因共同的信念联结在一起。
"新莲会不必设盟主,"婉清轻声道,"不如就设在莲心镇,各族轮流主持,互通有无,共解危难。就像这莲心茶,需用不同山的水、不同季的叶,才能泡出最醇的味。"
老者眼中精光一闪:"苏先生此言,正合守阙阁古籍记载的'和而不同'之道!"他将万族令放在桌上,"此令便留在此地,作为新莲会的信物,见证各族同心。"
当日午后,莲心镇的护城河畔摆满了各族的信物——猎族的狼牙、渔族的贝壳、书族的竹简、僧族的念珠......这些信物围绕着圣剑摆放,竟自动组成一朵巨大的莲花,花瓣间的光晕互相流转,没有丝毫排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薪火相传
新莲会持续了三月。这三月里,莲心镇成了江湖最热闹的地方。各族的能工巧匠合力修缮了莲心堂,将它扩建成一座融合各族风格的院落;医者们共同编写了《莲心药经》,收录了各地的偏方;甚至连孩子们都在一起玩耍,学着对方的语言和歌谣。
离别的前一日,守阙阁阁主带来个意外的消息:在西域的沙漠深处,发现了一处疑似藏珍窟的遗址,窟门的锁孔与云歌的紫木拐杖完全吻合。
"历代长老推测,那是凌云霄大侠当年预留的'后手',藏着应对'末法之劫'的方法。"老者看着云歌,"是否开启,全凭二位心意。"
云歌抚摸着圣剑:"末法之劫若真会到来,也非一处遗址能化解。"他指着正在互相传授技艺的各族子弟,"真正的应对之法,就在他们身上。只要这份互相学习、彼此信任的心意还在,再大的劫难也能渡过。"
婉清补充道:"遗址便让它继续沉睡吧,给后人留一份念想,也留一份敬畏。我们这代人,该做的是种下更多的莲种,而非寻找前人的遗物。"
她的话让众人陷入沉思。最终,守阙阁阁主收起了钥匙:"二位的境界,已超越历代传人。老朽佩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