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旧友携信来,新酪藏着和解意(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最新章节。

一、晨光拂柜台,故人携信诉前尘

西市街的晨光刚把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平直,“晚星酪铺”的铜锅里就飘出了熟悉的奶香味——林晚星正按着沈玉容的法子熬夏清酪,指尖捻着绿豆粉往锅里撒,动作比刚开店时熟练了不知多少。

“叮铃——”风铃响得慢悠悠,门口探进个花白的脑袋,是陈乐乐的奶奶王秀兰。她手里攥着个蓝布包,衣角沾着点尘土,站在门口局促地搓着手:“林老板,我……我能进来吗?”

林晚星放下手里的铜勺,笑着迎上去:“王奶奶,快进来坐!乐乐刚还说想您了呢。”王秀兰跟着走进来,眼睛不自觉地往老灶台上瞟,看到灶膛里跳动的火苗时,眼圈突然红了:“这灶台……和我小时候见的柳氏酪铺的灶台,一模一样。”

她打开蓝布包,里面是本泛黄的线装簿子,封皮写着“陈氏家事记”:“这是我公公陈万山的日记,我翻了好几夜,才敢给你们送来。当年他抢柳氏酪谱、造谣抹黑,都是被利欲熏心迷了眼。后来他临终前总说‘对不起柳老夫人’,可一直没脸道歉……”

苏砚刚从后院抱来一捆桑树枝,听到“陈万山”三个字,脚步顿了顿。沈玉容却叹了口气,接过日记翻了两页:“都过去了。太奶奶当年常说‘冤家宜解不宜结’,陈家人里,也有像你和乐乐这样心善的。”

林晚星腕上的“酪”字印记轻轻发烫,眉心系统光屏悄然亮起:

【柳氏酪道传承系统·和解模式已激活】

【当前状态:化解苏、柳、陈三家百年恩怨,探索传统手艺的“和解之道”】

【关键线索:陈万山日记中记载着“柳氏酪品的一味‘遗失配料’”,当年他偷偷藏了起来,后来传给了儿子,也就是陈景明的父亲】

【隐藏契机:王秀兰带来了“陈记老蜜方”,这是陈家祖辈做蜜饯的手艺,可与柳氏酪品结合,创造出“酪蜜双绝”的新菜品】

二、旧日记揭秘,剧情反转现遗珠

“遗失配料?”林晚星凑过去看日记,其中一页用红笔圈着:“柳老夫人做‘枣泥酪’时,总往里面加一味‘焦枣核粉’,说能‘中和枣泥的甜腻’。我趁她不注意,把装焦枣核粉的罐子藏了起来,以为能让柳氏酪品失味,没想到她竟不再做这道酪了……”

沈玉容突然拍了下大腿:“对!太奶奶当年确实说过‘枣泥酪缺了一味魂’,原来是被陈万山藏了!”王秀兰也跟着点头:“我知道焦枣核粉在哪!景明他爸临终前把个小陶罐交给我,说‘这是陈家欠柳家的,以后要还回去’,我一直锁在柜子里呢!”

就在这时,店门风铃又响了,周启明带着个年轻人走进来。年轻人穿件白衬衫,戴副黑框眼镜,手里拿着个检测箱:“林老板,这位是‘省非遗保护中心’的李研究员,专门来帮你们整理柳氏酪道的资料。”

李研究员刚放下检测箱,目光就落在了王秀兰手里的陶罐上:“这是……民国时期的‘枣核粉罐’?我在博物馆见过类似的!”他打开陶罐,里面是深褐色的粉末,凑近闻了闻:“这焦枣核粉炒得恰到好处,没有糊味,还带着点枣香,确实是老手艺!”

系统光屏瞬间弹出【核心剧情反转·百年遗珠】:

【焦枣核粉的秘密:这是柳氏“枣泥酪”的“灵魂配料”。柳老夫人用枣核炒焦磨粉,既能中和枣泥的甜腻,又能增加酪品的层次感,还能“助消化”——这是柳氏酪品“养身又养心”的体现之一】

【王秀兰的心愿:不仅想替陈家道歉,还想把陈家的“老蜜方”传给晚星酪铺,“让陈家的手艺和柳氏的手艺结合,也算给公公赎罪了”】

【新的方向:用“焦枣核粉”复原柳氏“枣泥酪”,再用陈家“老蜜方”做“蜜渍槐花”,两者搭配成“酪蜜双绝”,作为柳、陈两家和解的见证】

“我愿意把‘陈记老蜜方’传出来!”王秀兰突然站起来,语气格外坚定,“陈家的手艺不能再用来逐利了,和柳氏酪品结合,才能真正帮到人!”周启明笑着点头:“这才是传统手艺的‘活法’——不是互相争斗,是互相成就!”

三、枣泥酪复原,配方藏着和解味

“既然焦枣核粉找到了,我们今天就复原‘枣泥酪’!”林晚星兴奋地说,转身和沈玉容一起准备材料。王秀兰也跟着帮忙,她洗干净手,熟练地挑拣着红枣:“我年轻时跟着婆婆学过挑枣,做枣泥得用沧州金丝小枣,肉厚核小,甜而不涩。”

系统光屏同步弹出【柳氏酪道·枣泥酪(百年复原版)】,字迹带着和解的温润:

- 枣泥酪(柳氏百年复原版)

- 适配场景:日常食用,和解宴客

- 基础原料(融合柳氏古法与陈氏遗秘):

- 鲜牛奶900ml(辰时前取本地黄牛乳,三层纱布过滤,保留奶皮)

- 沧州金丝小枣500g(挑选个大饱满、无虫眼的,用清水浸泡2小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