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红糖麻糍团,老周的石臼落了灰(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最新章节。

4. 揉团塑形(全程快速操作,避免糯米冷却发硬):

- 戴一次性手套(手套表面抹少量食用油,防粘),将捶好的米团从石臼中取出,放在撒有熟糯米粉的案板上,用手掌快速揉搓(揉搓时力度轻柔,将米团揉至光滑细腻,无气泡,约2分钟);若米团粘手,可少量补撒熟糯米粉。

- 将揉好的米团分成30g/个的小剂子(用手捏出剂子,放在案板上,用手掌按压成直径5cm、厚度1cm的圆饼状,边缘略薄,方便包馅);取一个圆饼,用拇指在中间按压出一个小凹槽(凹槽深度约0.5cm,避免包馅时糖浆溢出)。

- 用小勺舀15g微温的红糖浆,放入凹槽中(糖浆不要放太多,避免包合时溢出,若糖浆过稠,可加2ml温水搅拌稀释),将圆饼边缘向上收拢,用手指捏紧封口(封口处轻揉光滑,确保无裂缝,防止蒸制时糖浆漏出),再搓成圆形麻糍团。

- 将搓好的麻糍团放在熟白芝麻碗中,轻轻滚动(让麻糍团表面均匀沾满半碎白芝麻,用手轻轻按压一下,确保芝麻粘连牢固)。

5. 二次蒸制(锁味增糯):

- 蒸笼内重新铺一层湿纱布,将裹好芝麻的麻糍团均匀摆放在上面(每个麻糍团之间间隔3cm,避免蒸时粘连),中火蒸3分钟(从水开计时,二次蒸制让麻糍团更软糯,红糖浆充分融化,形成流心状态,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麻糍会变形)。

6. 食用与补救技巧:

- 趁热食用:刚蒸好的麻糍团软糯Q弹,咬一口能拉出细丝,流心红糖在口中化开,混着芝麻的焦香,甜而不腻,配一杯热豆浆或清茶,解腻又暖身。

- 凉后处理:若麻糍团放凉变硬,可放入平底锅,小火加热1分钟(无需放油),翻面再加热30秒,至表面变软即可;若红糖浆凝固,可将麻糍团放入微波炉,中高火加热20秒,糖浆会恢复流心状态。

- 常见问题:若捶打后的米团开裂,是糯米浸泡时间不足或捶打力度不均,下次可延长浸泡时间1小时,捶打时多聚拢几次;若麻糍团粘手严重,是熟糯米粉用量不足或手套未抹油,可补撒熟糯米粉,手套再抹少量油。

7. 成品特点:

- 麻糍团呈圆球状,表面覆盖着金黄的半碎白芝麻,质地柔软有弹性,用手轻轻按压能快速回弹。入口先是芝麻的焦香,接着是糯米的清甜软糯,咬开后温热的红糖浆缓缓流出,甜香浓郁却不齁,咽下去后喉咙里还留着淡淡的米香,完全不粘牙、不发柴。老周拿起一个刚蒸好的麻糍团,吹了吹热气,咬了一小口,眼睛瞬间亮了:“就是这个味!糯劲足,红糖香,跟我年轻时捶的麻糍一模一样!”

三、糯香满巷人潮聚,反转致歉搭把手

晚星和谢景渊忙着捶米、揉团,老周在一旁指挥:“捶的时候力道要匀,别光砸一处,不然糯米捶不透……揉剂子的时候手要快,凉了就硬了……”晨雾渐渐散了,阳光透过巷口照进来,落在青石臼上,映出米团捶打时溅起的白汽,混着红糖和芝麻的香气,飘出老远。

最先被香味引来的是送孙子上学的李奶奶,她牵着孙子的手,凑到摊前闻了闻:“老周,你这麻糍摊又开起来了?这香味,跟以前一样地道!”晚星递上一个刚蒸好的麻糍团:“李奶奶,您尝尝,用新糯米捶的,热乎着呢。”李奶奶接过咬了一口,红糖浆顺着嘴角流下来,她连忙用手擦了擦,笑着说:“好!好!就是这个糯劲,甜得正好,我孙子就爱吃你这口,给我称五个,带回家给老伴也尝尝。”

消息像长了脚,没一会儿,摊前就排起了队。开杂货店的王老板来了,说要多买几个当店里的赠品;放学回来的学生们围在摊边,踮着脚等着买麻糍团;连住在巷尾的张婶都来了,笑着说:“前几天听人说你这麻糍变味了,我还心疼呢,这下好了,又能吃上热乎的了。”

老周忙着给大家递麻糍,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跛着脚来回走动,也不觉得腿疼了,手里的拐杖都忘了拄。谢景渊负责捶米,额头上冒了汗,却没停下动作;晚星揉着剂子,手上沾了糯米粉,却笑得眉眼弯弯。

正忙得热闹,巷口传来一阵拖沓的脚步声,刘二拎着个布袋子,低着头走了过来。他穿着件油腻的夹克,头发乱糟糟的,手里的布袋子沉甸甸的,走到摊前,犹豫了半天,才低声说:“周叔……我来跟你认错。”

众人都停了下来,看向他。刘二把布袋子放在摊台上,里面装着一袋新糯米和一包整块的甘蔗红糖:“前几日是我浑,见你不从我这进原料,还不答应分利,就故意把你进的新糯米换成了陈米,红糖也换成了掺了沙的次品。昨天我媳妇吃了你以前做的麻糍,跟我说,老街的手艺都不容易,我不该为了钱坏了规矩……我这才醒过神来。”

他挠了挠头,脸涨得通红:“我那进货的渠道,其实能拿到新鲜的圆粒糯米和正宗的甘蔗红糖,就是想着压低成本多赚点,才动了歪心思。你这麻糍摊开了二十年,街坊邻居都认你,我不该毁你的生意。这袋糯米和红糖是赔给你的,以后你要多少原料,我都按进价给你送过来,绝不掺假。”

老周看着他,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刘二,做生意讲究的是良心,不是算计。我这麻糍摊,靠的是街坊邻居的照顾,用劣质原料,对不起大家,也对不起我爹传下来的石臼。”他指了指青石臼,“这石臼捶了二十年麻糍,从来没用过陈米次品,你要是真知道错了,以后就好好进货,别再干缺德事。”

刘二连忙点头:“周叔,您放心,以后我肯定守规矩。您这摊忙不过来,我来帮忙——捶米、搬原料的活,我都能干,不要工钱,就想跟着您学学怎么选好原料,怎么把生意做踏实。”说着就撸起袖子,要去帮谢景渊捶米。

晚星笑着对刘二说:“既然你想好好做事,以后咱们‘柳氏食道’也能帮你——这红糖麻糍团的配方,你要是想学,我可以写下来给你,咱们一起把老街的小吃生意做好,让大家都能吃到放心的好东西。”

太阳越升越高,巷子里的人越来越多,麻糍的糯香、红糖的甜香混着大家的笑声,飘满了整条老街。老周看着眼前排着队的客人,看着忙着捶米的刘二和谢景渊,又看了看手里捧着的麻糍团,心里暖乎乎的——石臼没落灰,老手艺没失传,连曾经坑过自己的人都成了帮手,日子总算又有了奔头。而案上那袋新糯米和整块红糖,正等着明天被泡发、熬浆,在青石臼里捶出更软糯的麻糍,温暖老街人的清晨与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