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黑风口的密语(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影阁风云:寒刃破局》最新章节。
“阿澈!你在哪?”是阿竹的声音。
“我在这儿!”阿澈朝着声音的方向喊,“快过来,银莲使者进山洞了!”
阿竹和沈砚之、苏文很快赶了过来。沈砚之用灯笼照了照山洞,里面黑漆漆的,深不见底。“她启动了机关,怕是要毁了粮草库。”
岩壁上突然渗出水流,很快就汇成了小溪,往山下流去。苏文摸了摸水,突然喊道:“是盐水!她想让粮草受潮!”
“布防图说,粮草库的门是铜做的,怕盐水腐蚀。”阿澈想起拓片上的标记,“得赶紧找到门,不然粮草就全毁了!”
灯笼的光在山洞里晃来晃去,照亮了岩壁上的刻字。阿竹突然指着一处:“你们看,这上面刻着莲花!”
一朵半开的莲花刻在石壁上,花瓣的纹路里还残留着朱砂的痕迹。沈砚之伸手按了按莲花的花心,“咔哒”一声,旁边的石壁突然裂开道缝,露出扇铜门,上面挂着把大锁,锁孔是莲花形状的。
“用莲纹佩!”阿竹赶紧把半块玉佩递过去。沈砚之将玉佩插进锁孔,却发现锁没开——还差另一半。
“另一半在银莲使者手里!”阿澈突然明白,“刚才我看见她脖子上挂着半块玉佩!”
水流越来越大,已经没过脚踝了。铜门被盐水泡得“滋滋”响,上面的花纹渐渐模糊。沈砚之掏出匕首,往锁眼里撬,可锁太结实,撬了半天只留下道白痕。
“让开!”苏文突然喊道,他抱着枪,枪口对准了锁。“砰”的一声,锁被打烂了,可子弹反弹回来,擦过沈砚之的胳膊,划开道血口子。
“沈先生!”阿竹赶紧撕下衣角,给沈砚之包扎。
沈砚之推开她的手,用力拉开铜门。里面果然堆着粮草,麻袋已经有些受潮,散发出霉味。而银莲使者正站在粮草堆前,手里拿着火折子,另一只手攥着半块莲纹佩。
“你们别过来!”她把火折子往粮草上凑,“不然咱们同归于尽!”
阿澈突然掏出自己的半块玉佩:“你看,我有这个。莲妃的信上说,持玉佩者,皆是她要护着的人。你何必帮血楼做事?”
银莲使者盯着两块玉佩,突然哭了:“我是莲妃的贴身侍女,当年她把我藏在密道,可血楼抓了我的家人,我不得不听他们的……”她把火折子扔在地上,用脚踩灭,“总舵主说,只要拿到布防图,就放了我儿子,可我知道,他在骗我……”
她把半块玉佩递过来,两块玉佩合在一起,正好是朵盛开的莲花。“粮草库的机关我能关,可总舵主已经往黑风口调了人,你们快走,不然就来不及了。”
“一起走。”沈砚之抓住她的手腕,“你知道血楼的底细,跟我们去见李将军,说不定能救你儿子。”
银莲使者刚要说话,就听见外面传来脚步声。阿澈往洞口看,刀疤脸带着人冲进来了,手里的弓箭对准了他们:“银莲使者,你敢背叛总舵主?”
“砰”的一枪,苏文这次打中了刀疤脸的肩膀。那人惨叫一声,摔在地上。沈砚之拽着银莲使者往洞外跑:“快关机关!”
银莲使者按下石壁上的按钮,铜门缓缓关上,把剩下的人挡在了里面。水流渐渐停了,风声依旧在耳边呼啸,可阿澈觉得心里突然静了下来。
往山下走时,银莲使者突然指着远处的火光:“你们看,是李将军的军队!”
果然,山口处亮起片火把,像条火龙,正往这边移动。沈砚之笑了:“赵知府的信起作用了,朝廷派兵来了。”
银莲使者从怀里掏出张纸:“这是血楼在北疆的据点分布图,总舵主往北边跑了,说不定要去投靠蛮族。”
阿澈接过图纸,上面的墨迹还没干透。他想起秦远山,不知道他有没有脱险。可抬头看见沈砚之的背影,又觉得安心——只要他们还在一起,总有再见面的一天。
天快亮时,他们终于和李将军的军队会合。银莲使者把图纸交给李将军,又说了血楼的计划,李将军当即下令:“全军进发,捣毁血楼据点!”
阿澈坐在山坡上,看着军队往北边开拔。阿竹递过来块干粮,硬得像石头,可嚼着嚼着,竟尝出点甜味。苏文在旁边摆弄那把枪,嘴里哼着淮安的小调,跑调跑得厉害,却让人觉得心里暖烘烘的。
沈砚之走过来,手里拿着修好的竹笛,笛尾的“此心安处是吾乡”被重新描过,红得像朵花。“该走了,去玄武湖,把剩下的事了结了。”
阿澈接过竹笛,放在嘴边吹了起来。调子还是《漕运令》,可这次没那么明快,倒多了些沉甸甸的东西。风从黑风口吹过来,带着粮草的气息,也带着远处军队的号角声。
他知道,往玄武湖的路还很长,血楼的总舵主还没抓到,可身边的人都在,手里的布防图找到了,粮草库保住了——这就够了。
远处的天空泛起鱼肚白,把山脉的轮廓染成了金色。阿澈望着那片金色,突然想起银莲使者说的话:“莲妃当年总说,黑夜再长,也会有天亮的时候。”
是啊,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