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阵堂初窥(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从金土灵根开始证道长生》最新章节。

“你看,这是今日的出入记录,光是玄铁母就领走了十七块,都是三楼刻阵纹用的。每一笔记录都清清楚楚,还附着领用者的姓名和用途,用灵识书写的字迹灵动得像活物一样。”

岩耕凑近细看,看到一条“领用梧桐木屑三钱,用于调试灵墨”的记录,忍不住问道:“连几片灵木碎屑都要记?”

“那是自然。”慕秋瑾表情严肃起来,

“阵法堂的材料都是各峰弟子辛苦寻来的,浪费一点都罪过。就像这梧桐木,只有朝阳面第三枝的碎屑才有调和灵墨的效果,其他部分用了也是白用。”

她指着水晶球里的图谱,“这些材料的特性和用法,你都要在三个月内记熟,到时候考核要随机抽考三十种,错一样都算不过关。”

岩耕心中一凛,看着水晶球里滚动的数千种材料名称,暗自庆幸刚才认真听了讲解。

“差不多该去领你的初始任务了。”慕秋瑾看了看天色,领着岩耕往东侧的厢房走,“一楼管事刘师叔最是公正,他安排的任务都很合理。”

刚到厢房门口,就见个穿月白长衫的中年男子正在翻检账簿,他手指修长,握着支玉笔在账本上轻轻点划,每划一下,账本上的字迹就会泛起微光。

听到脚步声,他抬头看来,目光温和却带着审视。

“刘师叔,这是泰定师兄介绍来的徐岩耕师弟。”慕秋瑾行礼道,“您给他安排下初始任务吧。”

刘管事放下玉笔,打量了岩耕两眼:“徐泰定师兄的人?”

见岩耕点头,他从柜中取出个竹篮,“那先从分拣灵木开始吧。这里面是刚送来的青楠木枝,你要按照年份分拣,五十年以下的放左边,五十年以上的放右边。注意看木心的纹路,三十年的有三道银纹,五十年的是五道,别弄混了。”

岩耕接过竹篮,只觉入手沉甸甸的,里面整齐码着上百根手臂长的木枝。

他拿起一根细看,木心果然有银线般的纹路,隐约还能感觉到微弱的灵力波动。“请问师叔,分拣这些有什么讲究吗?”

“自然有讲究。”刘管事翻开一本图谱,“五十年以上的青楠木能做阵盘底座,三十年的只能做刻刀手柄。用错了材料,布阵时灵力传导就会出偏差,轻则阵法失效,重则伤及布阵者。”

他指了指墙角的堆木,“今天先分拣五十斤,明早巳时交来查验。做得好有五个贡献点,出错了可要倒扣。”

岩耕心中一喜,没想到初始任务就有贡献点拿,连忙应道:“弟子定会仔细分拣,绝不出错。”

……

二人返回灵纹室时,日头已斜斜划过中天,正是申时三刻。慕秋瑾自去内室整理散乱的灵纹图谱,岩耕向徐开颜拱手告辞,循着山道返回背牛峰下的洞府。

洞府内的青石地面尚带着晨露的凉意,他刚解下腰间杂物,洞外便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掀帘望去,竟是泰定师兄立在崖边,玄色道袍被山风掀起边角 —— 这位素来深居简出的师兄,竟破天荒地踏足此地。

泰定师兄并未入内,只将一个灰布储物袋递来。

岩耕指尖触到袋口的禁制,便觉一股沉凝的灵力波动,神识探入,六万枚灵石的温润光泽在袋中流转,显然是精心清点过的数目。

“宗门有要务,需离山三月。” 泰定的声音比往日更显低沉,目光扫过洞壁悬挂的修行手札,“你眼下在瓶颈期,若遇参悟不透的关隘,不必等我归来,径直去稚鹰阁寻鼓老。他早年曾指点过我凝气法门,对你应当有用。”

话音未落,他已转身掠下石阶,玄色身影转瞬便隐入峰下的云雾中。

岩耕握着尚有余温的储物袋,望着空荡荡的山道,方才那句 “师兄何时动身” 卡在喉间,终究没能问出口。

山风穿过洞府石缝,发出呜呜的轻响。他摩挲着袋口的纹路“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吧!”。

这平静的山门之下,早已暗流涌动。

岩耕沉下心,将青楠木枝倒在案上,对照着图谱仔细分拣。夕阳透过竹窗洒在木枝上,银纹在光线下愈发清晰,三十年的木枝灵气温和,五十年的则带着隐隐的锐劲,果然如刘管事所说,差别极大。

岩耕全神贯注,时而用指尖轻抚木心,时而注入一丝灵力试探,不知不觉间,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当最后一根青楠木枝分拣完毕,他才发现手腕竟有些发酸,灵识也消耗了不少。但看着案上整齐分好的两堆木枝,心中却充满了成就感。

完成分拣任务,岩耕终于有了闲暇,得以细细品读那本让他心心念念的《墨灵御阵基础入门》。

就着跳动的油灯,他翻开第一页,“阵者,聚灵为界,引气为纹……” 古朴的文字裹挟着淡淡的灵力波动,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阵法的奥秘,岩耕瞬间被吸引,连晚饭都抛到了脑后。

戌时,岩耕已将整本《墨灵御阵基础入门》通读完毕,对阵道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油灯的光晕在字里行间缓缓流转,那些先前看来晦涩难懂的字句,此刻在他眼中竟多了几分鲜活的意趣。

书中记载的九种基础阵法 —— 灵涡聚萃阵、灵网缚禁阵……等,他也已了然其基本原理与布设要点。

然而岩耕深知,阵法学习不过是刚刚起步。

今日在阵法堂一楼的见闻如潮水般在心头涌动:

林松师兄推车里雷纹石闪烁的电弧,印证着 “引气为纹” 需依托矿石灵力;

镇灵柜上星辰灵晶旋转的轨迹,恰是 “聚灵为界” 的具象呈现;

灵牍玉鼎中水晶球里滚动的数千种材料名称,则昭示着阵法根基在于对物料特性的精准把控……

他指尖轻轻摩挲着泛黄的书页,心中清明:往后的日子里,二楼的灵墨调配、三楼的阵纹镌刻,还有更多比青楠木分拣更复杂的学问等着他去钻研。

而这份探究之路,定然离不开慕秋瑾的指点、周墨师的点拨,以及身边诸多引路人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