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寸缕之间一(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林一探案集:第一季》最新章节。

箱内安装精密张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 实验一(恒定张力): 将面料试条一端固定,

另一端施加恒定张力(设定为面料断裂强度的30%,约 13.5 MPa)。

持续监测面料在模拟环境下的蠕变变形(随时间缓慢伸长的现象)。

? 结果: 在模拟环境下,面料蠕变速率显着加快!

30分钟内,伸长量达到初始长度的1.8%! 远超常温常湿下的蠕变量(<0.5%)!

? 实验二(模拟缝合): 将两块面料按死者西装左肩缝合方式(针距、线张力)缝合。

将缝合部位置于模拟环境中,并在缝合线两端施加持续、微小的侧向拉力(模拟西装偏小导致的张力)。

? 结果: 缝合线承受的张力随时间持续增加,

面料在缝合点周围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和蠕变变形,

1小时后,缝合线局部区域张力接近断裂极限! 缝线本身也出现松弛和轻微变形!

? 结论: 在书房特定的温湿度(壁炉环境)下,该款羊毛呢面料的蠕变性能显着增强;

当西装关键部位被故意做小,并因死者保持量身姿态(双臂微张)而承受持续张力时,面料和缝线会缓慢但持续地变形、拉伸!

如同一个不断蓄力的、无形的弹簧,这为后续的“触发”提供了力学基础!

3. 金线末端的魔鬼:金属碎屑与润滑油

? 显微分析: 林一将弯刀刀柄缠绕的金色丝线末端置于高倍生物显微镜下。

在强光斜射下,他清晰地看到:

? 金属碎屑: 几粒极其微小(<0.1mm)、边缘锐利、闪烁着银白色金属光泽的碎屑,

深深嵌在丝线的纤维缝隙中,形态类似断裂的钩状物尖端!

? 油渍残留: 丝线末端沾染着极其微量的、无色透明、略带粘稠感的油渍,

在紫外灯照射下,油渍区域发出微弱的蓝色荧光(特定矿物油特征)!

? 成分鉴定:

? 金属碎屑: 使用显微硬度计和能谱分析(EDS),

确定碎屑成分为高碳钢(硬度高,脆性大),表面有淬火处理痕迹。

形态学分析:与小型弹簧挂钩或机括卡榫的断裂尖端高度吻合!

? 润滑油: 进行红外光谱(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

光谱特征峰显示:长链烷烃、环烷烃为主,含少量芳香烃。

与高级钟表润滑油(如Moebius品牌)成分高度一致!

其特有的荧光添加剂也与紫外灯下现象吻合!

? 地毯碎屑比对: 书房地毯提取的金属碎屑,

成分、形态、硬度与金线末端碎屑完全一致,属同源物质!

? 结论: 金线末端曾连接着一个精密的金属挂钩或卡榫装置,该装置在触发时发生断裂,残留碎屑!

装置使用了高级钟表润滑油进行润滑,这绝非简单的缝纫线,而是杀人机关的关键传动部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