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白手套的鲜血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林一探案集:第一季》最新章节。

林一没有参与审讯。他回到了那间被证物淹没的临时实验室。

无影灯下,他如同最耐心的考古学家,再次将目光投向那五张染血的剪贴画——

腐烂的苹果、破碎的针筒、扭曲的锚链、枯萎的试管、断裂的钢笔。

他不再关注纸张、颜料、剪报来源(已锁定德康内部期刊)。

这一次,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穿透色彩和构图,聚焦在那些图像本身的细节和排列组合上。

1. 符号学分析:

? 重复元素: 林一注意到,在五张画的背景角落或主体边缘,

极其隐蔽地,用极细的、近乎透明的白色颜料,

绘制着一些极其微小、扭曲、如同痉挛般的抽象符号!

这些符号形态各异,但都带着一种神经质的、病态的韵律感!

像癫痫发作时的脑电图,像濒死细胞的显微结构,像精神分裂者的涂鸦!

? 符号位置: 符号总是出现在画面中痛苦最集中

(如苹果溃烂点、针筒断裂处、锚链扭曲点、试管干涸处、钢笔裂口)

或死亡象征最强烈(如棚户的破窗、十字架的尖顶、

海浪的漩涡、德康Logo的鹰爪、报馆墓碑的尖顶)的位置!

2. 笔迹比对(核心突破):

? 林一立刻调取德康洋行所有核心研究人员(尤其是能接触内部期刊者)的签名样本、实验记录笔迹。

? 高倍显微对比: 将剪贴画上的白色符号放大、

提取线条特征(起笔、运笔、转折、收笔、力度变化、颤抖频率)。

? 数据库筛查: 林一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在数百份笔迹样本中快速比对。

? 锁定目标: 一份标注为“受试者#089临终神经反应记录”的档案上,

记录员签名:“H. Schmidt”!其笔迹在描述“抽搐波形”和“瞳孔放大特征”时,

使用的曲线符号,与剪贴画上的白色抽象符号形态、韵律、颤抖特征高度吻合!近乎签名!

3. 汉斯·施密特(Hans Schmidt):

? 背景深挖(韩笑线): 韩笑根据林一提供的线索,立刻调取“H. Schmidt”档案。

? 身份: 德康洋行高级神经药理研究员(德籍)。

负责记录、分析试毒者神经系统反应数据(抽搐、麻痹、幻觉、脑电波等)。

? 履历: 柏林大学医学院毕业,艺术史双学位!

曾短暂就读于维也纳艺术学院(后因“精神问题”退学)。

? 精神病史: 档案备注(绝密):偏执型人格障碍,伴有严重艺术强迫症及死亡迷恋!

曾因在实验室绘制“尸体解剖美学图谱”被警告!

评估:“天才与疯子的结合体…需严密监控…”

? 工作表现: 记录数据极其精准、细致!

尤其擅长捕捉试毒者临终前的细微表情和生理变化,被同事私下称为“死亡记录者”。

? 近期异常: 据实验室助理反映,汉斯近期行为愈发怪异,

经常独自在实验室待到深夜,对着受试者录像反复观看,并在笔记本上疯狂涂画!眼神狂热!

韩笑和林一亲自带队,在深夜突袭了汉斯·施密特位于法租界僻静处的一栋高级公寓。

公寓门锁被技术开启(林一)。

门内,一股浓烈的松节油、油画颜料、福尔马林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死亡气息的甜腻味道扑面而来!

眼前的景象,让见惯血腥的韩笑和林一,都感到一阵头皮发麻的寒意!

这哪里是公寓?分明是一座用痛苦和死亡堆砌的、病态的艺术圣殿!

1. 剪贴画工坊:

? 客厅中央,巨大的工作台上,散落着成堆的德康内部期刊,许多页面被精准地裁剪,留下空洞!

旁边是高级卡纸、五颜六色的颜料、各种剪刀、刻刀、胶水!

? 墙上、地上、甚至天花板上!

贴满了未完成的、或已完成的剪贴画!数量远超五张!主题无一例外——痛苦与死亡!

? 扭曲的肢体(从期刊解剖图剪下)。

? 放大的瞳孔(充满恐惧)。

? 痉挛的脑电波图(抽象化)。

? 腐烂的内脏(色彩艳丽)。

? 破碎的玻璃器皿(沾着“血迹”)。

? 甚至…有冷秋月遇袭的模拟场景(破碎的窗、倒地的身影、注射器的寒光)!尚未寄出!

? 每张画作的角落或边缘,都用白色颜料绘制着那扭曲、痉挛的抽象符号!如同专属的死亡签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