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香氛迷链:致命馈赠的溯源一(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林一探案集:第一季》最新章节。

法租界中央巡捕房地下实验室,灯火通明,彻夜未熄。

空气冰冷,弥漫着刺鼻的化学试剂气味、消毒水的微涩,

以及一种…若有若无、却极其顽固地附着在所有从百乐门现场带回的证物上的、诡异而复杂的香气。

这香气如同幽灵般萦绕不散,提醒着所有人那场发生于极致奢华之地的惨剧。

林一彻夜未眠。金丝眼镜后的双眼布满了血丝,

但目光却锐利如初,紧紧锁定在眼前一系列精密而冰冷的仪器上。

他的白大褂上沾染了些许试剂痕迹,双手戴着橡胶手套,动作稳定而迅速,

如同最精密的机械,正在拆解一个来自地狱的香水瓶。

实验台上,摆放着从现场采集的空气采样瓶、

从唐晚晴衣物上提取的纤维样本、以及模拟皮肤环境的培养皿。

林一的工作,就是要从这些微量的、混合的、可能已部分降解的样本中,

剥离出那夺命香气的每一个分子,并揭示其杀戮的机制。

1. 分离与提纯:

? 他首先使用精密分馏装置和制备型气相色谱仪(GC),对复杂的香气混合物进行初步分离。

仪器发出低沉的嗡鸣,复杂的香气被高温气化,

在不同极性的色谱柱中艰难地分离,通过检测器,

在记录仪上划出一道道起伏的峰线。每一个峰,都可能代表一种致命的成分。

? 他收集这些初步分离的馏分,用液氮冷阱进行低温浓缩,

得到极其微量的、相对纯净的单一组分样品。

2. 成分鉴定:

? 对每一个馏分,他动用了一系列当时最先进的分析手段:

? 质谱分析(MS): 将样品分子打碎,分析其碎片离子的质荷比,

如同破解分子的“指纹”,推断其分子量和可能的结构。

当看到某个馏分的质谱图出现m/z 319.1的分子离子峰以及一系列特征碎片离子(m/z 302, 284, 256…)时,

林一的目光凝固了——这是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及其衍生物的典型特征!

一种剧毒神经毒素,极微量即可阻断神经信号传导,导致呼吸肌麻痹和死亡!

? 红外光谱(IR)与核磁共振(NMR - 尽管1930年代此技术刚萌芽,

但林一实验室有早期原型机: 进一步确认官能团和碳氢骨架。

他发现TTX被某种复杂的有机酸修饰过,增强了其脂溶性和皮肤渗透能力。

? 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荧光检测器:

用于分离和检测极性的、具有天然荧光的成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