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清穿16(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综影视子鱼的快穿之旅》最新章节。
得到的结果,比胤褆给的更加全面。
可也因为如此,才让胤礽知晓这包衣世家的危害性。
当下,也顾不得胤褆对他的嘲讽,直接进宫禀告康熙。
而紫禁城的情况,只会比才建府几年的太子府和大阿哥要更加严重。
在康熙让人秘密调查后,得知那些包衣世家不光贪污银子,他们还觊觎贡品。
之前不少报损的贡品,都在包衣世家中找到。
这下,康熙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调查,抄家、判刑、杀头、流放一条龙服务,直接消灭了大半的包衣世家。
甚至,宫里那些出自包衣世家的宫妃们,也引来了康熙的忌惮。
他甚至发现,不止是在他的宫中,就连各位王公大臣府中,也有包衣血脉的存在。
长此以往,只怕大清江山都要易主。
作为帝王,康熙是见不到这样的事情出现。
当下,就将出自包衣宫妃的皇子皇女更改了玉蝶。
还下了旨意,明确包衣女子不得为妃,不得有子嗣。
现在有的子嗣,康熙也从心里划掉了他们的地位。
也是发现的迟,若是早一些,他甚至都不会去宠幸那些包衣出身的女子。
可为时已晚,康熙也只能尽力挽救。
他这一代已经这样,可后代就不能继续下去。
胤褆在嘲笑完胤礽后,便将注意力放在府中,去解决府中贪污的奴才。
至于外界的动荡,他是一点都不关注。
而康熙,也有意不让胤褆参与其中。
所以,大阿哥府可以安然度过危机。
现在听着胤礽为胤褆找补,康熙也是不置可否。
他揭过此事,专注于玻璃一事。
对于那些舶来品,康熙自己也是重视的很。
只是,大清的生产确实落后国外。
西洋的那些物件,稀奇不说,还有不少巧思。
至少,是现在的大清所不能模仿的。
可现在呢?
看着桌上的那玻璃方子,写的那样明确,就是来个再平庸的人,也能够仿制出来成品。
康熙点了点放在桌上的纸张,看向胤礽,问道:“此事,太子你有什么想法?”
已经有了现成的方子,想要实施下去,也并不难。
难的,是其中的调度问题。
康熙的问的,便是太子对此事的规划。
太子闻言,坦然看向自己皇阿玛,回道:“回禀皇阿玛,儿臣觉得,大哥此前说的也没错。我们大清虽然有不与民争利的规矩。
可真没有沾染商道的官员,并不多。
不如,朝廷借着这玻璃方子,就此开一个大清工厂。
一来,可以将这玻璃方子掌握在自己手中,进行大规模建造。
二来,所售卖出的玻璃,也可以入国库,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不时之需,就算是泛指了。
已经接手了一部分权力的太子,自然知晓整个大清还是有太多的地方需要银两建造。
除却日常的一些建筑维护,天灾人祸什么的,也得好好解决。
他们皇家人,看着是风光的很。
可处于这样的位置,不能不为天下而考虑。
尤其是太子,自小被教导为君之道。
他的眼见,只会更加长远一些。
对于太子的说法,康熙自然是满意的。
只是,他心中也有犹豫。
“太子觉得……此事该让谁去办?”
玻璃的价值,即便是帝王康熙自己,都会心动。
以现在琉璃的价值来估量,只怕等着玻璃到时候制造出来,会引来轩然大波。
随之而来的,便是巨额财富。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可当面对这比以往更加富有的机会,怕是再正直的人都无法抵抗。
就以康熙自己的了解,他的这些朝臣们,怕是没有那样的定力。
康熙在心里沉吟着,也想听听太子的想法。
时常被老父亲拉着讨论朝堂大事的胤礽,早已习以为常。
不过,今日的这事,太子也有些踌躇。
他思量着,开口说道:“按理说,这既然是朝廷所开设的工厂,自然是应该由朝堂掌管。”
说着这话,胤礽还在观察着自己亲爹的反应。
结果,康熙这位帝王的面部管理还挺好。
即便是听到太子说起这些,他也没有给出反应。
就那么静静的看着太子,等着他的后续。
太子对于随时考教自己的亲爹没招,只得继续说道:“可百姓也有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官官相护。
即便皇阿玛与我在这里权衡再多,在时间和金钱的冲击下,再怎么坚守的人也会缺失本心。”
不说现在,就是在大清入关之前,各级官员之间的关系都是依靠利益维护的。
胤礽并不觉得,在大清入关多年后,那些既得利益者会就此放过这样好的机会。
甚至,只要他们现在所谈论的消息流传出去,只会让更多的人拼上一把,将管理玻璃厂的差事拿到手。
当利益足够大的时候,足以让人疯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切的道德和法律,都已经无法约束对方。
胤礽不想赌一个可能,也不会去设想一个人性本善的大道至和的理念。
“所以……此时不能让朝堂的官员接手处理。”
对于胤礽的这番话,康熙没有给出自己的点评。
他淡淡的看了一眼太子,说道:“继续!”
这声音一出,太子就知道自己还得跟自己亲爹继续掰扯。
行吧,现在亲爹最大,他就得听。
“至于内务府,虽然他们与皇家关系密切。
可儿臣还是觉得,在出过之前的事后,皇阿玛不该让内务府多番插手大清要事。”
原本,这内务府就是为了皇家而成立的。
结果,这些奴才,竟然胆大包天的很。
直接成了硕鼠,挖自家主子的宝库。
即便此前才杀了一批犯罪的奴才,可胤礽并不觉得,现在留下的那些奴才就是好的。
即便,他们此时还未犯过什么错。
可人心,最不值得考验。
一旦得到的利益极大,即便是会有最坏的结果,也会有人甘愿冒险。
胤礽的初衷,是想为大清办实事。
所以,他一开始就不打算让内务府的人牵扯进去。
直接从根源上斩断可能性,才会断了某些人的念想。
不过,若是还有人不死心,胤礽也不介意让他们体验一下生不如死的滋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