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清穿33(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综影视子鱼的快穿之旅》最新章节。

在经过与那几个孩子接触,康熙对于他们的学识和见识有一定的了解。

让嫡子一脉继任大清帝位,再名正言顺不过。

可这话听在胤礽耳里,就有些刺耳的很。

“哦?是吗?”

胤礽身体往后一靠,不复之前的紧绷。

他懒洋洋的躺在椅背上,嘴角扯出一个小小的弧度。

“这皇位,需要利用我的女儿为代价才能够坐上去吗?”

之前胤礽就说了,大清的公主和亲,都是命。

可这命,也是大清帝王的无能造就的。

原本,胤礽带着自己的妻儿回大清,也是想着让孩子们见见自己的亲人,熟悉一下自己的故土。

可结果呢?

他的子嗣,在皇阿玛这里被挑挑拣拣的。

儿子优秀,就可以作为培养的对象,为了那个皇位而斗争。

女儿才能,就可以被利用,当做牺牲品,成为联姻对象?

在得知这一消息时,胤礽在回大清时的那心底的丝丝暖意,在这一刻,瞬间凝固。

他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

即便他忘不了故土和亲人,也不该带着妻儿回来受累。

他的孩子,每一个都是他疼爱的宝贝。

结果呢,这才来大清多久?

就已经被拉扯进了斗争的旋涡之中。

甚至,就连女儿,也会被波及,不,是被算计。

这其中,有多少人算计,胤礽也懒的去数。

今日他如此激怒皇阿玛,也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的孩子,都是大夏国的子民。

大夏国的子民,不受大清皇帝的控制。

即便……这个皇帝是他们的皇玛法也不行!!!

康熙被说中,眼中有着黯然,他强调着:“你该清楚,这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自大清建国起,皇室与蒙古各部的联姻,就已经是国策了。

即便是康熙自己,也有女儿被送去和亲的。

他自己都是这样,为什么胤礽的女儿不不行?

在康熙心里,胤礽的子嗣,也是他的后代。

他的后代,就该为了大清而做出牺牲。

对于说不通的人,胤礽也懒得与对方计较。

“皇阿玛,儿臣出访大清多时,也该启程回大夏处理政务。在此,儿臣拜别皇阿玛,祝愿您长寿安康,可以看着大清盛世延绵。”

起身行礼,胤礽想了想,怕是他此生不会再回大清。

便直接跪地,行了叩拜大礼。

礼毕,胤礽都没等康熙叫起,就直接起身,从容走出乾清宫,一步一步离开紫禁城。

这个,他出生、成长的地方,终究是要成为了过往。

胤礽走的坚决,让康熙看着他的背影直愣神。

到最后,他还是没有出声叫住胤礽。

康熙知道,自己这个儿子,骨子里就是孤傲的。

一开始,这孤傲可能是来自他的出身。

皇帝皇后的嫡子,身份自然贵重。

之后,又有了太子身份,让他已然成为了大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可能,之前的孤傲,都是外界赐予他的。

胤礽的孤傲中,也有着些许底气不足。

也因此,才会有各种努力上进和想要求的肯定的想法。

可后来,在经历了走出大清去打拼属于自己的天下后,胤礽的孤傲,都是自己一寸寸自己长出来的。

他的优秀,他的成就,已经无需他人肯定和认可。

走到如今的地位,胤礽有足够的底气与康熙制衡。

哪怕这里不是大夏国,胤礽也有肆意的资本。

也因为这些,康熙才在与胤礽谈崩后,没有叫住胤礽。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大清与大夏国,不能起了兵刀。

只要他这个帝王压住,将一切往皇家私事上扯,就不会牵扯到朝堂,更不会有国与国之间的对立见面。

两国的百姓,也不会因为战乱而经历生死惨剧。

而在内心中,康熙也不想与胤礽对立。

即便,他的这个儿子,现在并不听他的话。

凝视着胤礽的身影越来越远,直到看不到人影,康熙也不曾收回视线。

而那边的胤礽,在离开乾清宫后,直接让人带着去找了自己那几个住在宫里的孩子。

说实话,这紫禁城里,除了康熙,再无胤礽的亲人。

而他的孩子们,也无需与别的主位娘娘们沟通感情。

在康熙忙碌时,几个孩子也只是住在临时安排的院落里待着,并不比之前的驿站舒服。

既然有了回程的想法,胤礽自然不会再将几个孩子留在这里。

等见到几个孩子,胤礽笑着说了一句:“回家!”

都不用细说,几个孩子什么都没带,就直接拉着阿玛的手朝外走。

“好啊好啊!”

“阿玛,额娘还在驿站吗?我想额娘了。”

自打进宫后,几个孩子与外界就没什么联系。

他们从海外来,在这紫禁城并没有什么人脉。

至于胤礽,他手里倒是还有些人脉。

可那是他最后的底牌,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使用的。

让几个孩子在宫里憋几天,也是好事。

免得他们回到大夏国后,跳脱的不行。

胤礽拉着孩子们的手,心里想着,看来这次的经历给他们的感受并不好。

“在,阿玛这边的事也忙完了。这不,今日来接你们回去,等安排好,就可以启程回大夏。”

几个孩子都是在大夏国长大的,听到阿玛这么一说,当下就高兴起来。

在来大清时,他们心里对于大清很是向往。

东方古国,神秘而富有传奇。

他们对大清没印象,自然很好奇这里。

即便,在来之前,子鱼姐姐有提醒他们关于大清的一些注意事项。

可到底是没有真正来过大清,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探究。

这一路走来,大清的风土人情,确实是他们未曾见过的。

有着华夏基因的他们,对于大清有着特殊的亲近感。

可在越来越了解大清后,他们心里对大清的好感度,也在逐步下降。

直到,在知道了他们的皇阿玛,大清的帝王,有着三宫六院后,心里的一些信念有些崩塌。

自小在大夏生活的他们,很少见到妻妾成群的人。

跟着阿玛大伯一起出去打拼的人,带在身边的妻儿并不多。

尤其是后来,随着大夏国的成立,一些制度也会被同化影响。

尤其是在国主都是一夫一妻的情况下,大夏国的一妻一夫制就算是被定在宪法中执行。

几个孩子的教育,也没有跟着大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