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风起东瀛·倭国惊雷(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相父在手,天下我有》最新章节。
他转身,下令道:“命王夫之筹建‘东瀛书院’,教授《论语》《礼记》,亦传火器制造与农业之术,教化倭民,以文化定其心。”
夜色降临,京都城头,灯火点点如星。
赵构立于风中,望向远方海天一线,心中豪情再起。
这一战,他赢了。
但,真正的征服,才刚刚开始。
而他,已准备好用文化与武力,重塑这方东瀛土地。
赵构站在九州岛的海岸线上,望着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雪白的浪花,心中却如潮水般翻涌不息。
他并非来屠城灭国,而是要让倭人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止是兵锋所指,更是文化所至,润物无声。
“王夫之!”赵构扬声唤道。
“臣在。”儒学大家王夫之快步上前,拱手而立,神情肃然。
“东瀛书院,即日筹建,选址便定在九州岛首府福冈。”赵构语气坚定,目光扫过远方倭人聚居的村落,“你为主持,教授《论语》《礼记》,传我汉家礼仪,更要传授火器制造与农耕之术。我要让倭人知道,大宋不仅有雷霆火器,更有教化万方的文明。”
王夫之躬身应命:“官家仁德广布,臣定不负所托,让汉家文化在此落地生根。”
数日后,第一座“东瀛书院”在九州岛拔地而起,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尽显大宋建筑风范。
书院门前,竖起一座丈高汉文石碑,上书“教化兴邦”四个大字,笔力遒劲,入石三分。
倭国士人纷纷前来观望,起初多有畏惧与抵触,但随着书院开讲,汉文典籍、礼仪制度、农技火器等知识如涓涓细流,悄然浸润人心。
赵鼎在旁观察良久,对赵构道:“官家此举,实为千秋之计。倭人虽国小,却善学仿造,若能以文化收其心,胜过十万雄兵。”
赵构点头:“我大宋要的不是他们的恐惧,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他们若能识汉字、懂礼仪、用火器兴农桑,便不再是化外异族,而是我大宋子民。”
倭国士人中,不乏识时务者,开始主动学习汉文,穿戴汉服,甚至有人毛遂自荐,愿入书院成为教习,传播大宋文化。
赵构亲自巡视书院,见倭人学子跪坐堂前,与大宋儒生一同齐声诵读《论语》,朗朗书声传出墙外,心中竟有一丝恍惚——这,才是真正的征服,不费一兵一卒,却能让文明延续。
【系统提示】文化传播任务已启动!
可消耗积分进行“语言同化”“礼教推广”“技术输出”等操作。
赵构微微一笑,心中已有详尽盘算。
倭国臣服·京都宫变
数月后,倭国天皇见大势已去,被迫遣使求和。使者携带国书与贡品,自奈良出发,渡海而来,在宋军大营前跪伏于地,不敢抬头。
“官家,倭国天皇献上国书与黄金千两,请求大宋宽恕其过往罪责。”赵鼎展开国书,低声禀报。
赵构接过国书,只扫一眼,便随手放下,淡淡一笑:“朕并非来征服你们的土地,而是来教你们如何不被他人征服。”
使者惊愕抬头,眼中满是不解。
赵构继续道:“自今日起,设立‘东瀛安抚司’,由赵鼎总揽政务,王夫之主持教化。尔等需遵我大宋律法,行我汉家礼仪,兴农桑,办学堂,方可保社稷平安,百姓安康。”
倭国使者连连叩首,满口应允,不敢有半分违逆。
赵鼎随即接手安抚司,整顿倭国旧官,设立汉文官制,推行大宋赋税制度,重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系统亦随之响应,激活“文化传播”功能,将汉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洒遍东瀛每一寸土地。
【系统提示】任务“东征倭国”完成!
获得积分 +8000,解锁“跨洲贸易”功能!
赵构站在京都城头,望着远处的海平线,心中涌起新的宏图。
倭国已定,但这只是他宏大版图中的一步。
他要的,是整个天下的安宁与文明的传承。
他的目光,悄然投向北方——那曾与大宋对峙百年的金国方向,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