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京都开仓,天下归心(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相父在手,天下我有》最新章节。

赵构望着那碑,心中默念:“相父,你曾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刑’,今日我以仁立国,可还像你教我的样子?”

就在此时,城外快马疾驰而来,尘土飞扬。

“报——!赵丞相船队已抵达博多港,正乘马赶京,三日内可达!”

赵构猛然转身,眼中骤然亮起少年般的光彩。

他大步走下高台,翻身上马,竟不顾仪仗,只带皇城司亲卫十骑,直奔城门而去。

风再度吹起他的衣袍,像当年成都宫门前,那个跪在雨中喊“相父慢行”的孩子。

这一次,他要亲自迎他回来。

而在京都城外五里,一道身影正策马而来。

青衫素袍,眉目如画,手中仍紧握那封已被摩挲得发皱的信。

赵鼎望着远处巍峨的城影,轻声道:“阿斗……你终于,把相父的北伐,走成了治世的开端。”

【相父压梁】

马蹄踏碎京都郊外的晨霜,五里长亭外,尘烟滚滚。

赵构一马当先,披风猎猎,身后仅十骑皇城司亲卫紧随,全然不顾帝王仪仗的繁文缛节。

他目光如炬,死死盯着远方那道青衫身影——那一袭素袍,曾撑起蜀汉半壁江山,如今,竟跨越千年时空,在这东海之滨,再度为他执掌乾坤。

“是官家!”随行将士低呼。

前方,赵鼎勒马停步,翻身下马,正欲跪拜,却被一只强有力的手臂猛然扶住。

“相父!”赵构声音微颤,眼底竟泛起水光,“您终于……来了。”

赵鼎抬头,望着眼前这张熟悉又陌生的脸——不再是成都宫中那个怯懦依赖的少主,而是执掌万邦、气吞山河的官家。

他喉头一哽,千言万语,终化作一声轻叹:“阿斗……你长大了。”

两人并肩而行,不乘轿,不鸣锣,步行入城。

百姓夹道相迎,却无人喧哗,只默默跪拜,仿佛见证一场跨越生死的重逢。

风拂过,卷起赵鼎袖间那封早已泛黄的信——《出师表》手稿,墨迹犹存,字字泣血。

行至城东一片开阔地,脚手架林立,工匠忙碌,一座宏伟书院正拔地而起。

赵构驻足,抬手指向中央地基:“相父,这儿将立一座碑,刻您写的《出师表》。”

赵鼎一怔,眼眶骤然发红:“官家何必如此?臣不过一介孤臣,何德何能……”

“您有!”赵构猛然转身,声音如雷贯耳,“当年成都未竟之志,是您一人扛着北伐的旗!是您在五丈原上,燃尽心血,只为一个‘汉室可兴’的梦!如今——”他指向四野,“这东瀛百废待兴,这天下万民归心,皆因您教我的‘以德服人’!相父,这不是您的碑,是大宋的魂!”

赵鼎怔立原地,指尖轻抚地基上的黄土,仿佛触到了千年前成都郊外的春风。

良久,他缓缓跪下,双手捧起一抔土,郑重覆于基石之上。

“臣……”声音低沉却坚定,“愿为官家再理十年天下。”

话音落,万籁俱寂。远处钟声悠悠响起,似天地共鸣。

【海图新篇】

夜,海图殿。

烛火摇曳,映照着墙上那幅巨大的《帝国整合全图》——东至倭地,北抵燕云,西望祁连,南控交趾。

赵构独坐案前,指尖轻抚图上西域一线,眼神深邃如渊。

系统光幕悄然浮现,金光流转:

【检测到多文明共治初成】

【激活三项战略推演模块】

——“草原归附推演:模拟整合蒙古、女真、契丹诸部可行性,成功率78.6%”

——“西夏经济渗透方案:通过茶马贸易、粮种输出、文化同化,实现非战而屈人之兵”

——“罗马航线勘探计划:联合阿拉伯商队,开辟地中海直航路线,预计航程三百六十日”

赵构呼吸微滞,指尖在“罗马”二字上久久停留。

“相父……”他低声呢喃,嘴角扬起一抹豪笑,“当年您六出祁山,只为兴复汉室。如今,我要让大宋的船,驶过葱岭,穿过大漠,直抵西海之岸——您写的《后出师表》里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这一次,我不许您死,我要您亲眼看着,这天下,如何从刀锋走向人心。”

窗外,京都灯火渐明,不再是战火燎原的赤红,而是万家炊烟的暖黄。

炊烟袅袅,如丝如缕,织成一片太平盛景。

他缓缓合上地图,目光投向南方——那一片水网密布、沃野千里的江南之地,仿佛有某种无声的召唤,在风中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