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龙旗召万邦,火种动西风(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相父在手,天下我有》最新章节。
海风如刀,割裂晨雾。
萨摩海岸的石碑仍冒着青烟,火灰在风中打着旋,像亡魂最后的呜咽。
赵构立于高崖,龙袍猎猎,眸光未收。
三十艘铁甲舰静默停泊在近海,炮口低垂,却如蛰伏的猛兽,随时准备撕碎一切反抗。
赵鼎立于其侧,手中《东瀛全境布防图》已被海风吹得哗哗作响。他目光沉静,却掩不住眼底一丝疲惫。
系统提示音在他脑海中回荡:“‘东瀛平定’任务已开启,当前积分:9872。”
“差一百二十八分,便可登顶巅峰。”赵构轻声道,仿佛自语,又似对天立誓,“相父,你说,这一百二十八分,值不值得一场万邦来朝?”
赵鼎微微一笑:“若只为积分,官家不会立碑于神社旧址,也不会带回一捧黄土。您要的,从来不是征服,而是——信。”
“信?”赵构挑眉,“信比火炮更难打出去。”
“所以,”赵鼎缓缓展开一道黄绢诏书,“该让天下人亲眼看看,大宋之强,不在杀戮,而在——立约。”
话音未落,林九娘已从营帐疾步而出,黑衣如夜,腰佩绣春刀,眉宇冷峻如霜。
她单膝跪地,声如寒铁:“启禀官家,八百里加急已发往突厥、高丽、大理、占城。臣亲率皇城司三十人,护送国书至泉州大食商馆,确保阿拉伯使节亲收。”
“去吧。”赵构点头,“记住,不卑不亢。他们若问大宋何以号令四海——你就说,朕不靠刀,靠信。”
林九娘领命而去,身影如电,消失在海岸烟尘之中。
七日后,汴京城外。
这座曾被金人铁蹄踏碎的旧都,如今已是万邦瞩目的中心。
断壁残垣早已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驰道、整齐的坊市、高耸的旗杆。龙旗猎猎,直指苍穹。城门上“万邦归心”四字金光闪闪,由赵鼎亲笔题写,笔力千钧。
然而,城外却非一片祥和。
阿史那·铁木尔率三千突厥铁骑驻扎郊野,铁甲如林,战马嘶鸣。他拒入城门,只遣使者传话:“宋人火器惊天,若以粮技为饵,诱我入彀,何以自明?”
与此同时,高丽王子李承焕乘舟抵岸,面色凝重。他连夜密见赵鼎,低声道:“我国与倭国仅一海之隔,若参盟,恐遭报复。官家仁德,可高丽百姓何辜?”
而远道而来的阿拉伯使节穆罕默德·萨利赫,则在泉州总馆冷笑:“大食不参战。若宋军不清剿马六甲海盗,若不许我商队免税通航——恕难结盟。”
消息传入垂拱殿,群臣震怒,纷纷请斩使节以立威。
赵构却笑了。他站在殿前玉阶,望着东方初升的朝阳,淡淡道:“疑则不聚,信则不战。他们不信我们,是因为没见过真正的‘强而不霸’。”
“传旨——南郊设‘兴邦演武台’,三日会盟,不演刀枪,只展火器与农技。”
第一日,演武台外人山人海。
火蛟营将士列阵百人,手持震天雷炮,炮口对准百步外三丈高石墙。
鼓声三响,炮火齐发——轰!轰!轰!
三轮齐射,地动山摇。石墙如纸糊般轰然坍塌,碎石飞溅,烟尘冲天。
各国使节脸色煞白,阿拉伯商人下意识后退,突厥骑兵紧握刀柄,眼中惊疑不定。
可就在这硝烟未散之际,农工署推来新式犁田机,牛力驱动,铁铧翻土,焦黑土地如浪花般层层翻开。随即,工匠撒下占城稻种,覆土压实,动作行云流水。
“此机一日可耕五十亩,稻种三月成熟,亩产六石。”赵鼎立于台前,声如洪钟。
第二日,纺纱机阵列启动。
水力驱动,齿轮嗡鸣,棉线如溪流般穿梭。半日之间,百匹细绢织成,雪白柔滑,轻若云雾。
赵构命人当场分赠各国使团,李承焕抚摸绢面,指尖微颤——这般精密度,高丽织坊需十日才能织出一匹,而大宋竟能流水线作业。
第三日,重头戏登场。
赵构亲登演武台,龙袍加身,目光如电扫过全场。
赵鼎展开《盟约九条》,朗声宣读:
“一、盟国自主其政,宋不驻军、不征税、不干涉内务;
二、战后所得,按功分配,不得私吞;
三、共设‘海防联军’,清剿海盗,护航商路;
四、宋供占城稻种、纺纱机图、火器基础技术,助各国自强;
五、市舶司向盟国开放通商权,关税减半……”
一条条念下,使节们神色渐变。震惊、犹疑、动容、最终化为敬畏。
阿史那·铁木尔抚刀而立,久久不语。直至赵鼎念完最后一条,他忽然仰天长啸,拔刀向天,用突厥语高喝一句——那是“以狼神之名立誓”的古老誓言!刹那间,突厥营地狼烟冲天而起,那是可汗宣誓结盟的信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