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归魂未散时,黑潮卷孤岛(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相父在手,天下我有》最新章节。
直至黎明前一刻,海面轰然炸响!一道火光自迷雾中心冲天而起,映红了半边雾霭,紧接着是山体崩塌般的巨响,仿佛整座岛屿都在颤抖、碎裂。
片刻后,一艘小舟残骸漂回,上面只有一枚染血的手雷引信,和一块刻着奇异符文的石片——符文扭曲如蛇,似在蠕动。
又过了整整一日,搜救队才在一处裂谷边缘找到重伤昏迷的石川忠雄。他浑身湿透,右臂不自然地扭曲,嘴里反复呢喃着几个字,气若游丝:“长生未遂……恨锁东海……”
赵构亲自为他包扎,眉头紧锁如川。当晚,他召集赵鼎、林九娘、萨利赫密议,将那枚石片置于烛火之上,石片骤然发烫,竟浮现一行血字:“封印裂,百鬼出;若不重铸,十年内,东海陆沉,万民为祭。”
赵构久久不语,最终站起身,望向南方茫茫海域。那里,雾仍未散,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雾中窥伺。而海底深处,那座巨碑的裂缝,正像一只沉睡千年的眼睛,缓缓睁开。
江风卷过临安宫阙,龙旗在太极殿顶猎猎作响,边角被风撕出细碎的裂口。赵构立于高台之上,玄甲未解,甲片上还凝着东海的咸腥,眸光如刃,扫过阶下群臣。
三日前那场自海底升起的邪雾尚未散尽,他心中却已燃起另一场风暴。“传朕旨意!”他声音不高,却如惊雷滚过殿宇,“即日起,沿海百里之内,禁止一切船只出海捕鱼、祭祀、焚香祷告。凡私自近海者,视同勾结冥府,以‘通冥罪’论处,满门流放三千里!”
群臣悚然,阶下响起一阵倒抽冷气的声音。御史中丞张九渊颤巍巍出列,袍角微抖:“官家,沿海数十万渔民赖海为生,此举恐致生计断绝,民怨沸腾啊!”
“民怨?”赵构冷笑一声,从袖中掷出那枚染血铜铃,铜铃砸在玉阶之上,发出刺耳的嗡鸣,回荡在殿内,“你可知道,那些消失的渔民,是被谁拖入海底?是千年前被始皇献祭的童男童女怨灵!他们不是亡魂,是积怨千年的厉祟!若不封海止祭,用不了十年,整个东南海岸都将沦为鬼域,届时何止民怨,怕是连尸骨都剩不下!”
殿内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似被冻结。
林九娘执刀立于侧,刀锋映着她冰冷的眼神,扫视百官:“已有十七村出现‘鬼船’幻影,三人在梦中疯癫自溺,五名孩童夜夜啼哭,口中喊着听不懂的秦腔古语。这不是天灾,是阴劫将至,容不得半分姑息。”
赵构缓缓踱步至丹墀前,目光落在赵鼎身上:“相父,天下可安于一时武功,却不可久恃而不立根本。倭地已破,然其根未化,若不趁此机重塑其制,百年后必再生祸端。”
赵鼎披着薄氅起身,咳嗽两声,声音沉稳如钟,压过殿外风声:“臣以为,当设‘东瀛都护府’,行三化之政——一化姓氏:废除藤原、源、平诸族旧称,百姓皆依宋律编户齐民,统一冠汉姓;二化文字:禁用片假名、变体假名,全国公文、学塾一律使用汉字正体,编订《东瀛字韵》为范本;三化兵制:解散藩镇私兵,择其精锐编为‘东海水师’,直属枢密院调遣,军械粮草由中枢统一供给。”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这哪是治理藩属,分明是要斩断倭国千年血脉,彻底融入华夏秩序!
藤原千夏跪伏案前,手中狼毫微颤。她正在誊写改制诏书,当笔尖划过“天孙降临,神裔永昌”这句倭国旧典时,忽然顿住。那一刻,她仿佛看见祖庙中跳动的火把,听见三百稚儿沉海前最后一声哭喊,尖利得刺穿耳膜。
她闭了闭眼,抬手狠狠划去旧文,墨痕如疤。重新蘸墨时,指尖微抖,写下八个大字:“本出华夏,源流同宗。”
墨迹未干,窗外忽起阴风,卷着暴雨拍击窗棂,数盏宫灯应声而灭。一道闪电劈落,惨白的光瞬间照亮她苍白如纸的脸,映出眸中复杂的光——有痛苦,有决绝,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
同一时刻,深宫之中,赵构猛然从梦中惊醒。夜已三更,窗外血月高悬,红得妖异,像浸透了千年冤魂的泪,将庭院照得如同炼狱。
他胸口骤起闷痛,低头一看——贴身佩戴的那枚白玉佩竟渗出殷红液体,顺着衣襟滴落,在青砖上汇聚成一行细小篆字:“鼎寿虽延,劫难将至。东海之底,非人力可挡。”
他浑身一震,猛地攥紧玉佩,玉质冰凉,渗血却带着滚烫的温度:“相父……难道连系统都无法逆转这一劫?”
几乎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政事堂内,赵鼎正秉烛校阅《东瀛改制录》。忽然喉头一甜,一口鲜血喷涌而出,溅在纸上。他强撑着用袖口擦拭嘴角,却见那血迹与未干的墨痕诡异地交织,竟勾勒出一幅模糊的地图——北起登州,南至琉球,中央标注着一座孤岛,位于渤海极深处,四周环礁如锁链,将孤岛囚在中央,形似巨大的囚笼。
“这是……何处?”他喃喃低语,指尖刚触到地图,烛火突然剧烈摇晃。
风骤起,窗棂“砰”地洞开,一股带着咸腥的海水气息扑面而来,呛得人喉咙发紧。蜡烛应声熄灭,黑暗中,赵鼎隐约瞥见窗框边缘,印着一只湿漉漉的脚印——脚趾分叉,宛如鱼尾,还在缓缓渗着水。
半月后,石川忠雄仍在昏睡,只是夜里的呓语变了,反复念着:“碑裂了……鱼人……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