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风起巷陌,影动临安(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相父在手,天下我有》最新章节。

钱塘江口的风浪还未平息,临安城内却已暗流涌动。

御书房烛火摇曳,赵构端坐案前,手中朱笔悬于奏本之上,迟迟未落。他的目光像淬了冰的铁,死死钉在那份压于造船进度表下的密报上——猩红封皮如同凝固的血渍,“皇城司急递·绝密”七个字烫金如刀,刻得人眼生疼。

“说。”他声音低沉,听不出情绪,指尖却在案几上轻轻叩出细碎的声响,敲得人心头发紧。

林九娘跪伏阶下,黑袍曳地,将身形藏在阴影里,声音压得比烛火跳动还要低:“北运河浮尸一具,指甲缝里嵌着半张油纸卷。译文已出,倭文写着‘朱雀未飞,先断其首’,落款……影武者·晴。”

赵构指尖一颤,朱笔在奏本上洇开一小团墨渍。

这个名字,他记得。不是从泛黄的史书里,也不是从纷乱的军情中,而是来自那日“万物兴邦系统”弹出的一行金光警告:【未来暴行之始,源于今日放走一人。】彼时他只当是寻常预警,如今想来,那行字竟像一道谶语,死死缠上了命运的线。

“好一个‘未飞先斩’。”他缓缓合上奏本,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喉间滚过一声几不可闻的冷笑,“朕的朱雀舰还没驶出明州港,他们倒先打上天子的主意了。”

烛火在他眼中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往日里带些少年气的嬉笑顽劣全然褪去,只剩下寒铁般的决断。“传朕令:封锁六门,宵禁提前一个时辰。”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窗外沉沉夜色,“全城搜查所有滞留三日以上的外乡人,尤其留意北地口音、形迹可疑者。查不到人,就给我掘地三尺!”

林九娘叩首:“喏。”

“此事……”赵构忽然抬手,阻止她起身,“不得惊动相父。”

林九娘心头一凛,应声退下。她懂皇帝的心思——赵鼎丞相近日为了稳固边关粮道,连熬三昼夜,眼下刚歇下,若让他知晓帝都藏着直指天子性命的刺客,以那位老臣的性子,必亲自提剑巡街,届时万一累垮了身子,朝堂根基都要晃三晃。

而此刻,真正的杀机已在巷陌间悄然蔓延。

林九娘回到皇城司值房,摊开城防记录,眉心越锁越紧。三桩异事并排摆在眼前,像三把淬毒的匕首:

鼓楼街药铺失窃黄檗水五斤——此物多用于火器图纸防伪显痕,寻常百姓买它无用;太平坊古井清晨浮起带腥灰烬,经查验混着硫磺与骨粉,绝非寻常焚烧之物;更诡异的是,守城卒夜巡时,见一蒙面人沿屋脊疾行,身形轻如猫狸,落地时连瓦片都未惊动。

“黄檗水被盗,是为了避开显痕网。”她指尖点过记录,低声自语,“灰烬带腥,是焚尸灭迹?还是……借骨粉行邪术?”

她立刻调出新编“夜鸢队”名录,笔尖落在“赵明远”三字上。此人出身捕快世家,最善追踪巷战。“令赵明远带三十人,巡查南市里坊。”她将令牌推过去,“那处客栈、贡院、商邸挤成一团,最易藏污纳垢,仔细搜。”

安排妥当,林九娘仅带两名亲卫,换了身便于隐匿的玄色劲装,黑袍覆面,隐于暗处尾随巡查队伍。她总觉得此事不止“刺杀”那么简单,那纸“先断其首”的谶语,透着一股献祭般的诡异。

子时刚过,细雨初歇。

南市巷口积着水,映着残月如钩。一名佝偻老妪提着竹篮,蹒跚走过贡院墙角,篮子里插着几枝蔫败的晚香玉。她走得极慢,却在经过贡院通风口时,手腕轻轻一抖,似要将什么东西塞进去。

就在此时,徐小七设在火器监外围的“黄檗水显痕网”骤然泛起淡金色微光——那老妪的裙角扫过墙面,竟留下一道清晰的痕迹!

“有诈!”赵明远眼神一凛,铜哨骤然吹响,尖锐的哨声刺破夜的寂静。

八方灯笼同时亮起,夜鸢队员从屋顶跃下,刀出鞘时寒光映着水光,弩箭上弦时发出“咔咔”轻响。老妪猛地抬头,原本浑浊的眼中陡现绿芒,袖中“啪”地炸开烟雾弹,黑雾瞬间弥漫整条长街,带着刺鼻的腥气。

“追!别让她进了暗渠!”赵明远挥刀劈开烟雾,率先追了上去。

巷战骤然爆发。黑影在屋檐与墙缝间腾挪如鬼魅,掌风扫过之处,灯笼纷纷炸裂,引燃了沿街民居的柴草堆。火光冲天中,一道黑影纵身欲逃,却被赵明远早埋在转角的钩索缠住脚踝,重重摔在地上。

“拿下!”

待黑雾散去,刺客已气绝,脸上蒙着的纱巾飘落,露出一张蜡黄的脸,竟与寻常老妪无异。可她袖中滑落的铜管滚入水洼,发出清脆的声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