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硝烟散去前程有忧(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来了米兰就不会垮掉》最新章节。

圣西罗的喧嚣渐渐散去,如同退潮后的海滩,留下了满地的记忆与空旷。那场盛大的告别,像一颗投入湖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米兰城的球迷们还沉浸在送别三位传奇的复杂情绪中,一半是荣耀的余温,一半是未来的迷茫。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在这份感伤的平静之下,俱乐部的内部,一场无声的风暴却在悄然酝酿。

夏季转会窗口,这个每年夏天都能点燃整个欧洲足球激情的狂欢节,在米兰内洛的上空,却显得异常的安静,甚至可以说是死寂。

转会窗开启后的第一周,AC米兰连续召开了三场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第一场的主角是克里斯蒂安·阿比亚蒂。发布会现场没有过多的媒体闪光灯,气氛庄重而温情。阿比亚蒂穿着一身笔挺的俱乐部西装,剪裁得体的衣物也难掩他那运动员特有的魁梧身材,只是曾经坚毅的脸上,此刻写满了不舍。他身旁坐着的是俱乐部CEO林志华和技术总监保罗·马尔蒂尼。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阿比亚蒂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清了清嗓子,“但也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我的身体告诉我,是时候停下来了。将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我的每一次扑救,每一次呐喊,都献给了这身红黑色的球衣。我没有任何遗憾。”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记者,也扫过他身后那面印有AC米兰队徽的巨大背景板。“俱乐部给了我一个新的机会,一个让我能继续为米兰服务和贡献的机会。我将加入教练组,成为一名守门员教练。我的手套虽然挂起来了,但我的心,永远和米兰的球门在一起。我会将我所学的一切,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吉吉,以及所有米兰未来的守护神们。谢谢大家。”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的真诚。发布会结束后,马尔蒂尼给了他一个长久而用力的拥抱,在他耳边低语:“欢迎回家,克里斯。这一次,是永远。”

第二场发布会,气氛则完全不同。主角是里卡多·卡卡。这位永远的圣西罗王子,即使在告别的时刻,脸上依旧带着那标志性的、如沐春风的微笑。他宣布,他将加盟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的奥兰多城队。

“为什么是美国?”一位《米兰体育报》的资深记者问道,“以你的状态,完全可以在欧洲五大联赛的任何一支强队中获得一席之地。”

卡卡微笑着回答:“因为我体验过了巅峰。在米兰,我赢得了一切我能梦想的荣誉。现在,我想体验一些不同的东西。我想去一个足球正在蓬勃发展的地方,去那里传播我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去享受足球最纯粹的快乐。这与竞技水平无关,这关乎于我人生的下一段旅程。”他的言辞优雅而得体,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也巧妙地回避了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他感谢了米兰,感谢了球迷,他承诺,只要他还是职业球员,他的心就永远有一半属于红黑色。

而最后一场,属于兹拉坦·伊布拉希莫维奇的新闻发布会,则彻底变成了一场他的个人秀。他宣布将与卡卡一同前往美国,加盟洛杉矶银河队。

他一坐上发布台,就用他那独有的王者气场掌控了全场。

“你们看起来都很悲伤,”伊布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全场记者哭笑不得,“但我告诉你们,你们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们失去了一个上帝,但美国得到了一个上帝。现在,他们也有机会欣赏真正的足球了。”

一位瑞典记者站起来问道:“兹拉坦,你认为你在AC米兰的这两年,留下了怎样的遗产?”

伊布靠在椅背上,眼神睥睨:“遗产?我来的时候,这里是一片废墟。我离开的时候,这里是一座宫殿,上面插着欧洲冠军的旗帜。我不需要留下遗产,我本身就是遗产。下一个穿上11号球衣的人,他要背负的不是号码,而是我的影子。”

他的话语一如既往的狂妄,但这一次,没有人觉得刺耳。因为他说的,是事实。他用自己的力量,将一支沉沦的豪门重新带回了欧洲之巅。发布会的最后,林志华代表俱乐部,将一件镶在镜框里的、背后印有伊布名字和他所有出场和进球数据的11号球衣,作为礼物送给了他。

伊布接过这份沉甸甸的礼物,罕见地沉默了片刻。他看着那件球衣,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转过身,与林志华握手,然后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林,你是个好主席。但记住,国王只有一个。照顾好我的球队。”

三场告别,三种人生。忠诚的战士落叶归根,优雅的王子开启新篇,不羁的国王远征新大陆。随着他们的离去,AC米兰的阵容上,出现了两个肉眼可见的巨大窟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米兰内洛,等待着林志华和他的管理层,将如何填补这片真空。

然而,所有人都猜错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会市场风起云涌。曼城签下了新的超级中锋,皇家马德里豪掷亿金补强中场,甚至连同城的国际米兰也在积极运作。各大体育媒体的头版,每天都被各种“Here We Go”的转会新闻占据。

唯独AC米兰,像是在另一个次元。他们的转会操作栏上,引援一栏,始终是一个刺眼的“0”。

起初,球迷们还保持着耐心。他们相信,俱乐部一定在酝酿着一笔惊天动地的大手笔,或许是某个世界级的前锋,或许是某个才华横溢的中场大师。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制作着各种潜在引援的集锦,讨论着谁能成为伊布的完美替代者。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耐心变成了焦虑,焦虑最终演变成了质疑和愤怒。

“主席在做什么?!”一个知名的米兰球迷论坛上,一个置顶帖的标题言简意赅,下面却盖起了几千层楼的回复。

“伊布和卡卡走了,我们失去了差不多40个进球和助攻!难道指望内马尔一个人解决所有问题吗?”

“这是我见过最奇怪的夏窗!我们是欧洲冠军,我们应该趁热打铁,巩固王朝,而不是坐以待毙!”

“自满!这是典型的自满!林志华是不是以为拿了一个欧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媒体的评论也从最初的观望,转向了深入的剖析和批评。

《米兰体育报》的头版用了一个极具争议的标题:“米兰的零引援夏窗:是对现有阵容的绝对信心,还是一场豪赌的冒险?”资深评论员卡尔洛·安诺瓦在他的专栏中写道:“失去伊布和卡卡,意味着米兰不仅失去了两个稳定的攻击点,更失去了更衣室的精神领袖和关键时刻的‘大场面先生’。俱乐部主席林志华显然选择了一条非传统的道路,他选择相信内马尔能够扛起伊布留下的领袖大旗,相信凯文·德布劳内和卢卡·莫德里奇能够支撑起球队的创造力核心。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激进的决定。成功,AC米兰将因为这份内部挖潜的魄力而赢得全世界的尊重,王朝得以延续;失败,则可能面临多线作战下的崩盘风险。这根钢丝,林志华走得异常惊险。”

法国权威媒体《队报》则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在金元足球横行的今天,当大多数豪门都在用亿万支票堆砌阵容时,AC米兰选择了一条返璞归真的道路。他们将宝押在了现有阵容的化学反应、战术体系的成熟度以及青训体系的潜力上。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决定,它向足球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团队的胜利高于个人的光芒。但理想在残酷的竞技体育中,往往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下个赛季,当米兰面临伤病潮或状态起伏时,他们会发现,板凳深度的不足,将是他们最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一片风声鹤唳之中,米兰内洛的“作战室”里,气氛却异常平静。

林志华、马尔蒂尼、布拉伊达以及俱乐部的首席球探有着“鹰眼”之称的哈维尔·罗查,正坐在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前。屏幕上,闪烁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报道和球迷评论,其中不乏尖锐的批评。

“保罗,外面的压力很大。”林志华端起一杯早已凉透的咖啡,神色平静地说道。

马尔蒂尼的表情一如既往的沉稳,他指着屏幕上的一条球迷评论,念道:“‘我们不需要另一个萨基,我们需要一个能进球的前锋!’……林,我理解你的战略。我们上赛季的成功,源于一个稳定且磨合到极致的团队。你不想轻易打破这种化学反应。但是,球迷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一个漫长的赛季,我们需要B计划。”

林志华站起身,走到窗边,俯瞰着训练场上正在进行恢复性训练的年轻球员们。阳光下,他们挥洒着汗水,充满了朝气。

“B计划当然有,”林志华的声音不大,但异常坚定,“但我的B计划,不在转会市场上,而在我们的脚下,在米兰内洛的青训营里。”

他转过身,看着马尔蒂尼:“保罗,告诉我,我们为什么要买一个30岁的、需要高昂薪水和转会费的前锋,来填补一个赛季的空缺?为什么我们不能给我们的年轻人一个机会?内马尔已经证明了他有能力成为领袖,奥巴梅扬的速度是任何防线的噩梦,我们还有马夏尔、王楚、德布劳内、莫德里奇,他们都能创造机会。我们需要的不是另一个伊布,因为世界上没有另一个伊布。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整体、更快速、更不可预测的米兰。”

“至于领袖,”林志华笑了笑,“我们有范戴克,有你,甚至……那个叫多纳鲁马的小子,他的眼神里有一种不属于他那个年纪的沉稳。领袖,是在逆境中打磨出来的,而不是买来的。”

他的话,让马尔蒂尼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林志华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俱乐部哲学变革。他要建立的,不是一支雇佣军,而是一支真正有归属感、有传承的“米兰之师”。这是一条更艰难,但可能也更伟大的道路。

在外界的纷纷扰扰中,米兰俱乐部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两笔看似不起眼的签约——但并非为了一线队。

第一笔签约,充满了传奇色彩和象征意义。在马尔蒂尼的亲自引荐下,他年仅15岁的次子,丹尼尔·马尔蒂尼,正式与AC米兰青训营签下了他的第一份职业学徒合同。

签约仪式没有对媒体开放,只是在马尔蒂尼的办公室里简单地举行。小丹尼尔穿着一身崭新的米兰训练服,脸上还带着少年的青涩,但那双眼睛,却和他的父亲、他的祖父一样,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沉静。

林志华亲自出席了签约仪式。他看着眼前这个略显瘦弱的少年,心中感慨万千。从塞萨尔·马尔蒂尼,到保罗·马尔蒂尼,再到丹尼尔·马尔蒂尼,这个姓氏,本身就是一部AC米兰的忠诚史诗。

“丹尼尔,”林志华蹲下身,平视着少年的眼睛,用温和的语气说道,“欢迎加入米兰大家庭。在这里,你不需要背负你父亲和祖父的光环,你只需要做你自己。用你的天赋和努力,去书写属于你自己的篇章。我们相信你。”

保罗·马尔蒂尼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眼神复杂。作为父亲,他为儿子感到骄傲;但作为米兰的传奇,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姓氏将给丹尼尔带来多大的压力。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沉声道:“记住,尊重这身球衣,比赢得任何比赛都重要。”

第二笔引援,则更具战略眼光。米兰的球探网络,从意大利乙级联赛的布雷西亚队,发掘了一位被整个意大利足坛誉为“新皮尔洛”的16岁天才中场——桑德罗·托纳利。

为了签下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马尔蒂尼亲自飞往布雷西亚,与托纳利的家人和他本人进行了一次长谈。当时,尤文图斯和国际米兰也都为托纳利开出了优厚的合同。

在布雷西亚一家安静的咖啡馆里,马尔蒂尼没有谈论金钱和薪水,他只是向托纳利讲述了米兰的历史,讲述了皮尔洛、加图索、安布罗西尼这些传奇中场的故事,讲述了俱乐部未来的建队哲学。

“桑德罗,”马尔蒂尼看着这位眼神中充满对足球渴望的少年,真诚地说道,“在尤文,你可能是众多天才中的一个;在国米,你可能需要漫长的等待。但在米兰,我们为你规划了一条清晰的成长路径。我们会让你在青年队得到最好的锻炼,我们承诺,只要你准备好了,一线队的中场,就有你的位置。我们买你,不是为了让你成为‘新皮尔洛’,而是为了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托纳利’。”

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托纳利和他的家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真正关心球员未来发展的计划,而不仅仅是一份商业合同。最终,托纳利拒绝了其他豪门的邀请,选择将自己的未来,托付给红黑军团。

这两笔引援,像两颗投入深水的小石子,没有在媒体上激起太大的浪花。毕竟,对于急功近利的现代足球而言,两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无法对一线队的战绩产生任何影响。但俱乐部内部,尤其是林志华,却清晰地知道这两笔签约的份量。

这是他足球哲学的一种极致体现:一个伟大的王朝,不仅需要购买当打的巨星来赢得现在,更需要自己培养忠诚的基石来赢得未来。他正在下一盘大棋,一盘关乎米兰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复兴大计的棋。

然而,就在他为俱乐部的宏伟蓝图殚精竭虑之时,他个人的生活,他赖以支撑的精神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毁灭性的、无声的坍塌。

六月的一个清晨,米兰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雨丝细密而冰冷,敲打在车窗上,汇成一道道水痕,模糊了窗外的世界。天空阴沉得如同林志华的心情,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车子停在了一栋位于市中心的老式建筑前。这里是一家在全欧洲都享有盛誉的律师事务所,专门处理上流社会的财产分割和家庭事务。林志华整理了一下领带,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走进了那扇厚重的橡木门。

事务所内部装潢考究,铺着厚厚的地毯,吸收了所有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旧书、雪茄和昂贵香水混合的味道。墙上挂着几幅不知名的现代派画作,色彩杂乱,线条扭曲,像极了他此刻的心境。

安琪拉已经到了,她坐在一张巨大的红木会议桌的另一端,身边是她的律师。她穿着一身剪裁精良的黑色职业套装,金色的长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脸上化着精致的妆容,但那妆容却无法掩饰她眼底的疲惫和疏离。

他们没有打招呼,只是隔着遥远的距离,交换了一个礼节性却毫无温度的眼神。

林志华的律师站起来,为他拉开椅子。整个会议室里,气氛冰冷得如同停尸房。

“林先生,德文郡女士,早上好。”安琪拉的律师,一个头发梳得油亮的英国男人,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用一种公事公办、不带任何感情的语调说道,“所有文件都已经按照二位之前达成的协议准备妥当。包括财产分割、股权转让,以及关于艾莉娜小姐的抚养权协议。只需要二位在这里签字确认,从法律意义上,你们的婚姻关系就将正式结束。”

他将一叠厚厚的文件推到会议桌中央。每一页纸,都像一块墓碑,埋葬着一段曾经的过往。

林志华拿起那支价值不菲的万宝龙钢笔,笔尖在纸上悬停了片刻。他的目光,落在了抚养权协议的那一页上。白纸黑字,清晰地写着:女儿艾莉娜·林的主要抚养权归母亲安琪拉·德文郡所有。父亲林志华则拥有定期的探视权,并需按月支付一笔不菲的抚养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