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商汤祈雨-桑林剪发(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朝魂》最新章节。

商汤祈雨 - 桑林剪发

偃师琼瑶台上的酒池肉臭尚未散去,一场更可怕的灾难却如同无形的巨手,扼住了整个中原大地的咽喉——大旱。

时间悄然滑入了夏桀在位的某个酷烈年份。从初春开始,本该滋润万物的春雨就吝啬得如同铁公鸡拔毛,稀稀拉拉几场连地皮都没湿透。进入夏季,天空更是像被焊上了一块巨大的、纹丝不动的青铜板,蓝得刺眼,也闷得令人窒息。太阳一日毒过一日,以从未有过的暴虐姿态炙烤着大地。河流像垂死挣扎的巨蟒,水位一天天迅速下降,露出干涸龟裂、布满深灰色淤泥的丑陋河床。湖泊萎缩成了小水洼,浑浊不堪。井水枯竭,打上来的只有带着腥味的泥浆。

农田?那更是人间地狱的景象。广袤的原野上,曾经绿油油的粟苗、黍苗,如今变成了一片片枯萎焦黄的绝望之色,硬脆的叶子在热风中发出簌簌的哀鸣,仿佛随时会化作粉末。土地裂开的口子纵横交错,深不见底,贪婪地吞噬着最后一点残存的湿气。空气被高温扭曲,散发着尘土和死亡的气息。蝉鸣声早已绝迹,整个世界陷入一种令人心慌的死寂,只剩下热浪翻滚的嗡鸣。

民不聊生这四个字,从未如此真实而残酷。

在偃师,在王畿之地,夏桀的暴政与天灾叠加,如同两座沉重的大山。税吏的催逼比烈日更无情,他们骑着马,挥舞着鞭子,踹开一扇扇本就摇摇欲坠的柴门,抢走农夫们藏在墙缝、埋在灶底的最后一点口粮种子。饥饿像瘟疫一样蔓延。村落里,饿殍开始出现,倒毙在路边、田埂上,无人收敛,很快被盘旋的乌鸦和野狗啃食殆尽。侥幸活着的人,眼睛深陷,目光呆滞,拖着肿胀的双腿,在荒野里挖掘着苦涩的草根,剥着树叶,甚至吞咽着观音土。孩子的啼哭声微弱而绝望,如同风中残烛。绝望的气息如同浓雾,笼罩着夏王朝的心脏地带,怨毒的诅咒——“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在濒死的人群中低低地、一遍遍地回荡,如同地狱深处的合唱。

商丘:焦灼的部落与冷静的首领

目光向东移动,越过那一片焦渴死寂的平原,在一条同样水位大降、但尚未完全断流的河水(古济水或古泗水支流)旁,矗立着一片规模宏大的聚落——商丘。这里是商族部落的中心。

商丘的景象同样被干旱折磨着,但气氛却截然不同。聚落的栅栏和夯土城墙坚固整齐,大大小小的半地穴式房屋和夯土台基式建筑错落有致。虽然田地里同样一片枯黄,但聚落内井然有序。蓄水池被严密保护着,水井旁排着长长的队伍,由部落里强壮的武士维持秩序,确保每家每户每日都能分到定量的、浑浊却救命的饮水。部落中央巨大的仓廪里,储藏着往年丰收积攒下的粟、黍和豆类,此刻正由部落长老们严格监督,按人头进行极其有限的配给。没有人哄抢,只有沉默的忍耐和接受。

这一切秩序的核心,源自于部落中心那座最大的夯土高台建筑内——商族首领,子履(后世尊称“汤”)的王庭。

汤,年近五旬,身躯并不十分魁梧,却异常挺拔,像一棵经历过无数风雨却愈发坚韧的古松。他的面容方正,线条刚毅,古铜色的皮肤下是常年劳作和征战的印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那双眼睛,深邃、沉静,如同幽深的古潭,能在焦灼的氛围中投射出令人心安的力量。此刻,他正坐在一张铺着兽皮的矮榻上,听着几位重臣忧心忡忡的汇报。

“首领,”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愁苦的长老(伊尹,虽然此时身份尚为汤之臣属,但后世记载其智慧卓绝)率先开口,声音沙哑,“仓廪里的存粮,就算按最苛刻的配给,最多也只够支撑……支撑两个月了。”他干裂的嘴唇颤抖着,吐出这个残酷的数字。

另一位身材魁梧、负责军事的将领(仲虺)拍案而起,声音如雷:“两个月?外面那些部落的人呢?南边的葛伯,北边的韦、顾、昆吾!都在饿肚子!他们的首领派人来求援,甚至想要动手抢了!要不是我们商族的武士日夜巡逻,筑墙守卫,商丘早就乱了套了!”他眼中喷着怒火,矛头直指西方,“都是那夏桀!横征暴敛,耗尽民力,连祭祀上天都荒废怠慢!这才触怒了天神,降下这等大旱!他自己躲在酒池肉林里快活,却要天下人为他的罪孽受罚!首领!”他猛地转向汤,单膝跪地,声音激动,“不能再忍了!夏桀无道,天怒人怨!这正是神明启示我们商族,取代夏室,承继天命的时候啊!请首领下令,集合各部联军,我们西进!伐夏!”

“伐夏?!”这个词像一块巨石投入死水,殿内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支持的声音和忧虑的声音交织。

“仲虺将军说得对!夏气数已尽了!”

“可……夏毕竟是天下共主,力量强大……”

“难道我们就在这里等死?”

汤一直没有说话。他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激动或忧虑的臣子们,最后落在大殿门口。那里,透过敞开的门,可以看到外面广场上,一群面黄肌瘦的族人正排着队,默默地从负责分发食物的妇女手中接过那一小份粗糙的、掺杂着野菜甚至树皮的饼子。一个瘦弱的小女孩接过饼子,小心翼翼地掰下一半,塞给身边更小的弟弟。孩子们的眼神里,是超越年龄的麻木与隐忍。

汤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传来一阵尖锐的疼痛。他缓缓站起身,走到门口,望着广场上那些无声承受苦难的子民。仲虺的提议,充满了血性和复仇的快意,也符合部族发展的雄心。但汤看到的,不仅仅是夏桀的暴虐,更是眼前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灵。

“仲虺,”汤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嘈杂,带着一种磐石般的沉稳,“你说的,有热血,有道理。夏桀无道,天灾或许正是警示。”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西方偃师的方向,锐利如鹰隼,仿佛穿透了空间,看到了那座奢靡的倾宫:“伐夏,或许是天道所在,是迟早之事。”

他的话音一转,带着沉重的分量落回眼前:“但是!看看我们的族人!看看那些嗷嗷待哺的孩子!看看那些饿得站不稳脚跟的老人!看看那些眼神空洞的男男女女!”他的声音微微提高,带着痛心疾首的悲悯,“此时此刻,最大的天命,不是征伐,不是复仇,而是救民于水火,解苍生之倒悬!若我们自己尚且仓廪空虚,人心惶惶,又怎能凝聚万民之心?又怎能担当得起取代夏室的重任?伐夏,需要力量,需要时机,但更要紧的,是先聚拢住那颗被苦难碾碎的人心!”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伊尹:“伊尹,你是我们部落最有智慧的人,精通天文祭祀。如此大旱,非人力所能抗衡。除了尽人事,节约配给,挖掘水源,我们还缺了什么?如何才能感动上苍,降下甘霖?”

伊尹一直沉默地听着,此刻抚着花白的胡须,浑浊的老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古老的韵律:“首领所言,字字珠玑,皆是为民之心。天降灾异,必有缘由。君王失德,盘剥无度,祭祀不诚,皆为获罪于天之由。若要祈雨,寻常牺牲恐难动天听。”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异常凝重,一字一句地说道:“古之圣王,遇此大灾,曾有以自身为牺牲(人牲),向上天祷告,以示至诚,代民受过之例!”

“以自身为牺牲?!”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连一向勇猛的仲虺也倒吸一口凉气。

“这……这万万不可!”几位老臣惊得差点跳起来,“首领乃我商族之根本,岂能以身犯险!”

汤的眼中也闪过一丝震动,但他没有立刻否决,反而更加沉静地看着伊尹:“具体如何?且详细说来。”

伊尹迎着汤的目光,感受到那份深沉的责任感,他继续说道:“古礼虽有人牲,然圣王存仁,亦有替代之法。桑林,乃沟通神灵之圣所。可于桑林之中,设坛祭天。首领需斋戒沐浴,断除荤腥,素衣跣足(赤脚),登坛祷告。最为至诚者,乃剪去自身头发、指甲,置于祭台之上。”伊尹的声音带着一种古老而庄严的力量,“此乃以身体发肤——父母精血所凝,象征首领自身——代替完整的牺牲,献于昊天上帝之前!以此昭告天地神明:首领愿承受一切责罚,祈愿降下甘霖,拯救万民!”

殿内一片死寂。剪发断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轻易毁伤被视为不孝。但比起牺牲性命,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仁慈的象征。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对子民无与伦比的责任感。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汤的身上,充满了紧张、忧虑,也有一丝期待。这位沉稳的首领,会如何抉择?

汤沉默了片刻。他仿佛看到了烈日下龟裂的田野,看到了族人干裂的嘴唇和绝望的眼神,听到了孩子们微弱的哭泣。一股磅礴的责任感和悲悯之情在他胸中激荡。他缓缓抬起手,抚摸着自己浓密的头发和修剪整齐的指甲。然后,他抬起头,眼神坚定如初升的星辰,声音沉稳而有力,响彻整个殿堂:

“若一人之发肤,能换万民之生息,

汤,何惜此身?!”

桑林祭坛:剪发代牲,甘霖天降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商丘及其周边的各个依附部落。商族首领汤,为了祈雨救民,要在桑林设坛,剪发断爪,代替自身为牺牲,向上天祈求甘霖!

这个消息,在如同炼狱般的大旱之年,如同一道惊雷,划破了绝望的死寂。人们纷纷走出低矮的窝棚,拖家带口,不顾烈日灼烤,从四面八方涌向商丘西郊那片神圣的桑树林。这片桑林,是商族祭祀天地祖先的传统圣地,古木参天,虽因干旱也显得不如往年葱郁,但相比光秃秃的田野,依旧带着一丝神圣的绿意。

短短几日,一座由泥土夯筑的巨大祭坛在桑林中央拔地而起。祭坛呈圆形,共三层,象征着天、地、人。祭坛周围早已是人山人海。商族的族人来了,依附部落的民众来了,甚至连一些听闻消息、艰难跋涉而来的远方部落的流民也来了。饥饿和干渴折磨着每一个人,但此刻,他们的眼中却燃烧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希望的光芒,是对那位甘愿为万民牺牲自身来祈雨的首领的无限敬仰与期盼。

人们安静地跪坐在滚烫的地上,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如同一片沉默的海洋。只有压抑的喘息声和婴儿偶尔虚弱的啼哭声在空气中飘荡。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祭坛顶端那一小片空旷之地。

午时三刻,阳气最盛之时。

祭坛之下,低沉而庄严的陶埙(xūn,古代陶制乐器)声响起,如同来自远古的叹息。紧接着,浑厚的青铜铙(náo,古代青铜打击乐器)声敲响,声震四野,带着洗涤心灵的肃穆。

汤的身影,出现在了祭坛之上。

他身上没有象征首领权力的华丽服饰,只穿着未经染色的粗陋麻衣,赤着双脚,一步一步,缓慢而坚定地踏上了滚烫的祭坛台阶。烈日无情地炙烤着他裸露的脖颈和双手。他的表情庄严肃穆,眼神清澈而坚定,仿佛承载着万民的千斤重担。

祭坛顶端,摆放着简单的祭品:一小捆枯黄的黍穗(象征粮食),一碗浑浊的饮水(象征生命之源)。伊尹作为大祭司,同样素衣跣足,站在祭坛一侧,手中捧着一个朴素的陶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