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新王拭剑(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朝魂》最新章节。

新王拭剑,暗流涌动(公元前828年,初春,镐京王宫)

宣王即位,召公临终托付,面对烂摊子

早春的镐京,空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却驱不散王宫深处的凝重。新继位的周宣王姬静,褪去了少年时的惶恐,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但眼神深处,却像压着一块巨石。他站在窗边,望着宫墙上尚未完全修复的破损痕迹,耳边仿佛还能听到十几年前国人暴动的怒吼。父王厉王客死彘地的消息传来,并未带来多少悲伤,只有一种沉甸甸的、名为“责任”的压力。

“陛下,召公……怕是不行了。”内侍低声禀报,声音带着哽咽。

宣王心头猛地一沉,立刻转身,几乎是跑着冲向召公虎的府邸。这位用自己的儿子换了他性命、又亲手教导他长大的恩师、忠臣,是他心中唯一的支柱。

床榻上,召公虎已瘦脱了形,白发稀疏,但那双眼睛,在看到宣王进来的瞬间,依旧亮得惊人,充满了殷切的期望和……深沉的忧虑。

“静儿……不,陛下……”召公虎的声音微弱却清晰,他颤抖着伸出枯槁的手,宣王立刻紧紧握住。“臣……怕是不能……再辅佐陛下了……”

“召公!”宣王跪在榻前,眼圈发红,“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召公虎艰难地摇摇头,喘息着:“听……听我说……周室……危如累卵啊……”他浑浊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屋顶,望向虚空,“国人暴动……伤的是皮肉……可真正的病根……在骨子里啊……”

“病根?”宣王凝神。

“井田……荒废了……”召公虎每说一个字都像在耗尽力气,“公田无人种……私田……贵族争抢……农夫逃亡……兵源枯竭……赋税减少……”他猛地咳嗽起来,宣王连忙为他抚背。待平息后,召公虎死死抓住宣王的手,用尽最后的气力道:

“陛下!欲救大周……必改田制!让……让农夫……活!让他们……有田种!有粮吃!愿意……愿意打仗!否则……否则……就是下一个厉王啊……”他的手陡然失去了力量,眼中的光芒迅速黯淡下去,只留下最后一句近乎叹息的嘱托:“用贤臣……远小人……攘外……必先……安内……”

枯槁的手滑落。这位力挽狂澜、义薄云天的老臣,带着对王朝未来的无尽忧思,溘然长逝。

宣王握着召公冰冷的手,久久无言。巨大的悲痛和更巨大的责任感交织在一起,压得他喘不过气。召公临终的遗言,如同重锤敲在他的心上。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烂摊子:

财政空虚: 国库跑老鼠,连维持宫廷运转都捉襟见肘。

军备废弛: 士兵缺额严重,装备老旧,士气低落。

贵族贪婪: 各级贵族疯狂兼并土地(尤其是肥沃的“私田”),压榨农夫,导致大量人口逃亡。

外患环伺: 西北的猃狁(匈奴的先祖)骑兵在边境烧杀抢掠,东南的淮夷部落也蠢蠢欲动,不断侵扰。

人心离散: 国人暴动的阴影犹在,农夫对王室和贵族充满不信任。

“召公,您放心!”宣王轻轻合上恩师的眼睛,声音低沉却异常坚定,“静儿,不会再让您失望,也不会再让大周……坠入深渊!” 他站起身,擦去眼角的泪,眼中只剩下破釜沉舟的决心。一场关乎国运的变革,即将在这位年轻君王的推动下拉开序幕。

危机往往孕育着变革的契机。看清问题的根源,勇敢地肩负起责任,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前辈的智慧如同明灯,照亮前路,但脚下的路,终究要靠自己走。

田亩惊雷 - 不籍千亩的破局(公元前828年,仲春,镐京郊外籍田 & 王宫朝堂)

**宣王宣布“不籍千亩”改革(废除象征性的籍田礼,承认私田耕种现实,鼓励垦荒)

春风拂过刚刚解冻的镐京郊野,本该是准备“籍田礼”的时节。按照几百年的老规矩,天子要在象征王田的“千亩”地上,亲自扶犁,做个耕种的样子,祈求上天保佑丰收。场面宏大,耗费不菲。

然而今年的千亩地,却显得格外冷清空旷。土地荒芜,杂草丛生。远处零星几个农夫在更远处的“私田”里辛苦劳作,不时抬头望望这象征王权的土地,眼神麻木。

宣王站在田埂上,身后跟着两位他新任用的重臣:一位是身材高大、面容刚毅、文武全才的尹吉甫;另一位是气质儒雅、心思缜密、精通民政的仲山甫。他们三人默默地看着这片荒芜的公田。

“二位爱卿,”宣王抓起一把干硬的泥土,任其从指缝滑落,“看到了吗?这就是我大周的‘根本’?这就是所谓的‘王业之基’?”他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愤怒和深深的无奈,“籍田礼年年办,锣鼓喧天,耗资巨大!可这田,荒了多少年?种这田的农夫,又逃了多少?”

尹吉甫沉声道:“陛下明鉴!籍田之礼,早已名存实亡,徒耗民脂民膏!农夫不堪贵族盘剥,逃亡依附于有实力的贵族开垦私田,或沦为流民。公田无人愿种,荒废至此,实乃制度腐朽之恶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仲山甫补充道:“正是。陛下,农夫并非懒惰,而是‘公田’所获大部被层层盘剥,所剩无几;而开垦‘私田’,虽也要向占有土地的贵族交租,但至少多劳能多得几分糊口之粮。此乃人之常情,也是农夫用脚对苛政的无声反抗!”

宣王紧握拳头,泥土硌得掌心生疼。召公的遗言、眼前的荒芜、臣子的分析,如同烈火灼烧着他的心。他知道,再守着祖宗那套虚伪空洞的“籍田礼”,不仅是自欺欺人,更是慢性自杀!

几天后,王宫朝堂。气氛凝重。宣王端坐王位,目光扫过下面心思各异、衣冠楚楚的贵族大臣们。

“众卿,”宣王的声音清晰地回荡在大殿,“一年一度的籍田礼,又要到了。”

一些守旧的老贵族脸上露出理所应当的表情,甚至开始盘算着这次又能捞多少油水(负责筹备礼仪可是肥差)。

宣王话锋陡然一转,如同惊雷炸响:“寡人决定,从今年起,废除籍田礼!‘不籍千亩’!”

“什么?!”

“废除籍礼?!”

“祖宗之法不可废啊陛下!” 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尤其是那些守旧派贵族,如丧考妣,纷纷跪倒一片,涕泪横流地反对。

宣王不为所动,眼神锐利如鹰:“祖宗之法?祖宗之法是为了劝课农桑,富国强兵!你们看看现在!”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压抑已久的怒火,“千亩公田,荒芜殆尽!农夫流离失所!国库空空如也!守着这徒有其表的礼仪,能变出粮食吗?能招来士兵吗?能让西北的猃狁、东南的淮夷不来抢掠吗?!”

这一连串质问,如同重锤,砸得守旧派哑口无言。

宣王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抛出他深思熟虑的改革核心:

“寡人‘不籍千亩’,并非废弃农事,而是要务实!其一,即日起,承认农夫开垦的‘私田’合法!只要向国家登记,按私田亩数缴纳合理的赋税(实物税),其耕种所得,由耕种者与土地占有者(贵族)自行议定分成,国家不再强制干预其耕种方式!其二,鼓励所有农夫,无论国人、野人(依附民),开垦荒地!新开垦荒地,五年内免赋税!”

(注:史载“不籍千亩”确切含义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宣王废除了徒具形式的籍田礼,并默认了对私田的承认和私有化的趋势。)

仲山甫立刻出列,大声赞道:“陛下圣明!此令一下,农夫必感念陛下仁德!私田合法,开荒免税,农夫有了奔头,必当尽心竭力!田亩增多,粮食增产,国库自然充盈!农人安居乐业,兵源亦可得补充!此乃固本培元之良策!”

尹吉甫也洪声道:“陛下务实之举,破虚礼而重实利,顺民心而强国基!臣附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