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田埂上的脚印 —— 信任是种出来的(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赤火汉末魂》最新章节。
说着,她把账本递到李老栓面前:“老栓叔,你看看,刚才你挖了两垄地,我记在这儿了。”
李老栓凑过去,眯着眼睛看账本。只见竹简上写着 “李老栓:两垄”,旁边紧挨着的,是 “陈烬:三垄”
他的名字和陈先生的名字,清清楚楚地写在同一页,连字迹大小都没差半分。
李老栓的手颤了颤,指腹摸着自己的名字,突然抬头问孟瑶:“孟姑娘,咱跟先生,也能平起平坐?”
孟瑶笑着点头,把账本举起来,让周围的村民都能看见:“在公社的地里,只有‘出力气的’和‘没出力气的’,没有‘先生’和‘百姓’。陈先生挖三垄记三垄,老栓叔挖两垄记两垄,到了分粮的时候,也是按这个数算 —— 谁都不能搞特殊,谁也不能占便宜。”
村民们凑过来看账本,见自家的名字都规规矩矩地写在上面,跟陈烬、秦狼的名字排在一起,心里突然亮堂起来。
张老头拄着拐杖,笑着说:“俺活了六十岁,头回见当官的跟咱老百姓记在一个本上 —— 这陈先生,是真把咱当自家人啊!”
接下来的半个月,村民们天天泡在地里。陈烬每天天不亮就来,教大家给土豆藤浇水、培土。
秦狼带着公社兵守在村头,防止赵大户的人来捣乱;孟瑶则每天都来核对工分,把谁家多除了一遍草、谁家帮邻居种了半垄地,都仔仔细细记在账本上。
田埂上的脚印越来越密,地里的土豆藤也越长越旺,绿油油的叶子铺满地,风一吹,能看见藤下藏着的圆滚滚的薯块。
终于到了收获的日子。
天刚蒙蒙亮,村民们就扛着锄头、提着竹筐来了。
陈烬先挖了一垄做示范,锄头下去轻轻一撬,“哗啦” 一声,土里滚出好几个拳头大的土豆,表皮红扑扑的,看着就瓷实。“大家轻点挖,别把薯块碰破了!” 陈烬笑着说。
村民们早就按捺不住,纷纷散开挖地。锄头起落间,一个个土豆被挖出来,堆在田埂上,没一会儿就堆成了小山。
狗蛋娘挖着挖着,突然蹲在地上哭了起来 —— 她面前的竹筐里,装满了土豆,比她家往年种麦子的总产量还多。
“长这么大,头回见地里能收这么多粮!” 她抹着眼泪笑,“以后狗蛋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旁边的村民也跟着感慨,有个中年汉子拿起个土豆,掂量着说:“这玩意比麦子顶饿,要是天天能吃,咱再也不用看赵大户的脸色了!”
陈烬让孟瑶把账本拿出来,按之前记的工分开始分粮。每家都围着个布袋子,孟瑶念一家,公社兵就往袋子里装土豆,称得清清楚楚
李老栓出力最多,不仅挖地还帮着教其他村民,分到的袋子最满,沉甸甸的扛在肩上,压得扁担都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栓叔,慢点走!” 陈烬见李老栓脚步踉跄,想上去帮他,却被李老栓摆手拒绝。
“不用,先生!” 李老栓脸上笑开了花,脚步都飘了,“俺自己扛,俺要赶紧让狗娃看看,这是咱自己种的粮!”
他扛着袋子往家跑,刚到家门口,袋子口的绳子突然松了,里面混着的几把麦粒漏了出来,撒在土路上。
那些麦粒是他之前藏在土豆里的 —— 去年收的麦子,交完租就剩这么点,他一直舍不得吃,想留着给狗娃当零食。
李老栓立马停下,扔下袋子就蹲在地上捡麦粒。路面的碎石子磨得他手指生疼,没一会儿就渗出了血珠,可他半点没在意,连沾着泥的麦粒都要放在嘴边吹干净,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
陈烬正好路过,见状赶紧蹲下来想帮他捡:“老栓叔,我帮你。”
“不用,先生!” 李老栓急忙摆手,把怀里的麦粒捂得更紧了,“这是咱自己的粮 —— 以前给赵大户交租,麦粒掉在地上,俺们连捡都不敢捡,怕被管事说‘偷粮’,要被鞭子抽的。现在不一样了,这粮是咱自己种的,掉了也得捡回来,一粒都不能浪费!”
陈烬看着他满是血痕的手指,又看了看他小心翼翼的样子,心里一阵发酸 —— 这些在公社看来再平常不过的 “自己的粮”,却是村民们盼了一辈子的安稳。
李老栓把麦粒全捡回来,扛着土豆袋子进了屋。
他家只有一个破陶缸,放在灶台边,缸底还有个小裂缝,以前只装过半缸糠。他把土豆倒进缸里,一个个码得整整齐齐,土豆堆得冒了尖,把整个缸都填满了。
“狗娃!快过来!” 李老栓喊着孙子的名字。
狗娃从里屋跑出来,他比半个月前胖了点,脸上有了血色,手里还攥着个小布偶。“爷爷,咋了?”
李老栓蹲下来,抓着狗娃的小手,按在陶缸里的土豆上。土豆还带着泥土的温度,硬邦邦的,满是实在的触感。
“娃,摸紧点,记住这感觉!”
李老栓的声音带着颤,眼里却闪着光,“这是咱自己种出来的粮,不用看赵大户的脸,不用怕被打断腿,以后咱顿顿能吃饱,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狗娃似懂非懂,却能感觉到爷爷的激动。他用力点头,小手紧紧攥着土豆,又从怀里掏出一粒刚才没放好的麦粒,小心翼翼地放在土豆堆上,小声说:
“爷爷,我把麦粒也放这儿,明年咱们再种,种好多好多粮!”
李老栓看着孙子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眼角却滚下两行泪。
他摸了摸狗娃的头,又看了看满缸的土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 他知道,从今天起,乱石村的日子,真的不一样了。
田埂上的脚印还在,那是陈烬和村民们一起踩出来的;陶缸里的土豆满了,那是信任种出来的。
风从田里吹过,带着土豆藤的清香,也带着希望的味道,往村子深处飘去
—— 赤火的种子,不仅种在了土里,更种在了村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