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赤火南下的决策(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赤火汉末魂》最新章节。
张横嗤笑一声:“顺风水?眼下这风头,官家的船都查得底朝天,老子这条破船,可经不起折腾。”
“三倍船资,只求夜半无人时,一叶扁舟,静水无波。”燕七塞过去一小块碎银。
张横掂量了一下银子,又仔细打量了燕七几眼,忽然压低声音:“听说……北边出了伙人,叫‘赤火’?专跟曹丞相和大户们过不去,还给穷苦人分地?有这事?”他的眼神里带着好奇,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燕七心中一动,面上却不显,只是嘿嘿一笑:“道上的传言,真真假假,谁说得清。反正咱就是跑腿挣口饭吃的主,哪边天晴走哪边。不过嘛,”他话锋微转,声音更低,“要是真有那么一伙人,想必也是被逼得活不下去的苦哈哈,这世道,谁不想有条活路呢?”
张横沉默了片刻,将银子揣进怀里,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今夜子时,下游三里,芦苇荡歪脖子柳树下等着。记住,老子只认钱,不认人。出了事,滚水里喂王八的可是你们自己。”
“谢张爷!”燕七笑着拱拱手。
是夜,燕七带着小队如约而至。张横果然驾着一艘不起眼的小船等在那里。
众人悄无声息地上船,小船如同水鬼般滑入漆黑的河道,巧妙地避开了所有有灯火的地方和巡逻的船只。
一路无话,只有船桨破开水面的轻微哗啦声。快到对岸时,张横突然闷声说了一句:“要是……以后真有什么‘赤火’的好汉路过,价钱好商量。”说完,也不等回话,将船靠岸,催促众人下船,随即调转船头,迅速消失在夜色水汽之中。
燕七站在岸边,望着小船消失的方向,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回头对赵将和周苇低声道:“瞧,路子就是这么一点点趟出来的。这些地头蛇,消息灵通,各有门路。现在他们只是图利,或许还有点好奇。将来……未必不能成为朋友。”
小队再次隐入南方的夜色。燕七的江湖,成了他们穿越荆北最可靠的护身符。
紧张的气氛中,因燕七的机敏和这些底层人物带来的些许转机,而穿插进一丝令人放松的幽默与希望。这片土地之下的暗流,似乎已开始与他们悄然共鸣。
南下小队穿过紧张的荆北地带,终于踏入了荆南四郡的地界。首站便是四郡之中最为重要,却也最为疮痍满目的长沙郡。
此地名义上归属荆州牧刘表管辖,实则天高皇帝远。
刘表的心思多在应对北方的曹操和稳定襄阳核心区,对荆南的控制力相当薄弱。真正的权力,掌握在地方豪强大族手中。
其中,尤以区氏一族势力最为庞大,盘根错节,横行无忌,官府吏员多与之勾结,形同虚设。赋税沉重,徭役不休,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却敢怒不敢言。
小队初入长沙地界,所见景象便令人心沉。田野虽广,但耕作的农人大多面黄肌瘦,眼神麻木。高大的坞堡与低矮破败的茅屋形成刺眼的对比。
正当他们在一处村庄附近观察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上演了。几名如狼似虎的区氏家丁,正围着一户佃农逼租。
那家男人跪地苦苦哀求,言说今年收成不好,恳求宽限几日。为首的恶奴却毫不理会,一脚将其踹倒,厉声喝骂,甚至动手抢夺家中仅有的少许口粮和一只下蛋的母鸡。
拉扯推搡间,那瘦弱的佃农一头撞在院中粗糙的石磨上,顿时头破血流,抽搐几下便没了声息。
恶奴们见状,只是啐了一口,骂了句“晦气”,拿着抢来的东西扬长而去,只留下孤儿寡母趴在尸体旁嚎啕痛哭,围观的村民面露悲愤,却无人敢上前。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南下小队每一个人。
周苇第一个走了过去。她没有立刻说什么大道理,而是快步上前,蹲下身,紧紧搂住那痛哭不止的农妇和吓得瑟瑟发抖的孩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眼中含着泪,声音哽咽却无比温柔:“大嫂…别怕…别怕…我们也是苦命人,从北边逃难来的…”
她轻抚着孩子的背,看着死去的男子,眼泪滚落下来:“这吃人的世道…俺们家在颍川,也是让豪强逼得活不下去,地没了,房没了,爹娘都…都没了…才逃到这里…没想到…天下乌鸦一般黑…”她诉说着半真半假的悲惨遭遇,情感却无比真挚,瞬间击穿了那农妇的心理防线。
农妇仿佛找到了宣泄口,抱着周苇哭得撕心裂肺:“天杀的区家!根本不给我们活路啊!当家的死了…我们娘俩可怎么活啊…”
周围的村民见周苇真情流露,且同病相怜,戒心大减,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控诉区氏和官府的种种恶行,情绪激动。
赵将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知道契机来了。他低声对燕七道:“老七,去摸摸这附近,哪个豪强最是为富不仁、民愤最大,且护卫相对松懈?咱们需要找个合适的‘见面礼’。”
燕七点点头,身影迅速消失在村舍之间。
不过半日,燕七带回消息:附近有一姓张的豪强,虽不如区氏势大,却也仗着与区家有点姻亲关系,欺男霸女,强占田产,手段酷烈,附近百姓恨之入骨,且其庄院防卫远不如区家坞堡森严。
“就是他了!”赵将果断下令。
是夜,月黑风高。由赵将策划指挥,燕七带路摸清岗哨,小队精锐悄然突袭了张姓豪强的庄院。过程干净利落,负隅顽抗的护院被迅速解决,那张姓豪强及其帮凶子弟被擒拿。
第二天清晨,庄院大门洞开。赵将、周苇等人当众历数张姓豪强的罪状,将其囤积的粮食、财物大部分当场分发给被压榨已久的周边百姓,只取一小部分不易追踪的金银作为日后活动的经费。
百姓们起初不敢相信,直到粮食真真切切地拿到手中,方才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和感激的哭声。
“是义士!北边来的义士!”
“他们叫…叫‘赤火’!老天开眼了啊!”
“谢谢赤火义士!谢谢恩人!”
“赤火”这个名字,伴随着分粮的义举和严惩恶霸的事迹,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在长沙郡的乡野间飞速传开。它不再是一个遥远模糊的符号,而是成为了苦难百姓心中一抹真实而温暖的希望之光。
南下小队,终于在荆南这片看似沉寂的土地上,成功地撕开了第一道口子,埋下了一颗炽热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