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成立“赤卫队”(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赤火汉末魂》最新章节。
荆扬大地上,赤火播下的星星之火,非但没有在外部势力的渗透腐蚀和内部偶尔的动摇中熄灭,反而在经历了一番淬炼之后,燃烧得更加纯粹,根基也扎得更加深邃。
一系列的风波与斗争,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从识破“开明士绅”的画皮,到拉回迷途的渔帮头领,再到建立起“三人小组”、“交叉监察”、“赤卫队”等一道道防腐拒变的制度堤坝——所有这些,非但没有削弱组织,反而像一次次高强度的锻打,将散漫的民众锤炼成了一个更加紧密、更具战斗力的整体。
五十万这个数字,不再仅仅是纸面上覆盖人口的统计。
它代表的是一个经历了思想洗礼、初步掌握了自我管理能力、并且誓死扞卫自身权益的庞大共同体。其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外部势力沮丧地发现,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一盘可以随意拿捏的散沙,而是一块啃不动、嚼不烂的铜墙铁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重金收买?那些带着金帛而来的说客,往往连话都没说完,就会被警惕的赤卫队员“请”去喝茶盘问,或者被普通的农会会员冷笑着拒之门外。
糖衣炮弹失去了目标,因为最重要的“靶子”都被关在了“三人小组”和群众监督的笼子里,难以单独击中。
派遣细作?在高度组织起来的村庄渔区,任何一个陌生面孔的出现都会引起注意。
更别提还有无处不在的“赤卫队”和被发动起来的群众雪亮的眼睛。细作的活动空间被压缩到了极致,往往还没来得及展开行动,就已经暴露。
这一日,鄱阳湖边一个普通的渔村,来了个衣着光鲜、自称是“州府采办”的中年人。
他找到村里一位颇有威望的老渔夫,先是夸赞渔村变化大,接着便屏退左右,神秘地掏出一小锭银子,压低声音说:
“老丈,如今这湖上,还是你们说了算。我家主人想交个朋友,日后这鱼获买卖,价钱好商量……”
老渔夫原本乐呵呵的表情慢慢收敛了。
他没看那银子,只是用粗糙的手指指了指村口立着的一块大木牌,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村渔会公约》和最新的物资分配清单。
“这位先生,”老渔夫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意味,“你这一套,不好使啦。”
那“采办”一愣,强笑道:“老丈这是何意?一点心意而已……”
旁边几个正在补网的年轻渔民闻声围了过来,脸上没有惧色,反而带着几分看笑话的神情。
一个膀大腰圆的后生扛着鱼叉,笑着说道:“回去吧!告诉派你来的人,咱们这儿不兴这个!咱们打多少鱼,卖什么价,怎么分,是咱渔会自个儿商量着定!周大姐说了,这叫…哦对,叫‘经济自主’!”
另一个婆娘一边缝着渔网,一边头也不抬地插话:“就是!还想用几个铜钱糊弄俺们?当俺们还是以前那样好骗呐?俺们现在吃的用的,是赵先生、周大姐带着咱们自己定的规矩!不稀罕你们那点施舍!”
那“采办”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在这些拿着鱼叉锄头、眼神却充满自信和嘲弄的渔民面前,他感觉自己像个蹩脚的小丑。
那锭银子在手心里变得滚烫,再也送不出去。他最终只能灰溜溜地走了,身后传来渔民们爽朗甚至带着几分戏谑的笑声。
这样的场景,在荆扬地区的许多角落都在发生。
五十万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们将赤火的事业,真正看成了自己的事业。他们守护的,不仅仅是分到手的田地、公平的鱼价,更是那份来之不易的“自己做主”的权利和尊严。
这由五十万颗紧密相连的人心构筑起的城墙,远比任何砖石堡垒都更加坚固。
它意味着,赤火在南方的存在,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军事或政治影响,开始深度融入社会的肌理,成为一种难以被轻易摧毁的、新生的力量。铜墙铁壁,自此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