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启明学院”的星火(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赤火汉末魂》最新章节。
这一次,推动力来自内部。
孟瑶,这位赤火公社的“大管家”,自身便是女性能力的最好证明。
但越是参与核心事务,她越是深切地感受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有半数的人口被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她们的智慧与力量被严重低估和浪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苇,那位在流亡途中失去弟弟、从此将全部心力投入账目与制度的女子,也有着同样的切肤之痛。
一次跨越三地的通讯中,孟瑶首次明确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的公社里,妇女能顶半边天!她们一样下田劳作,一样支援前线,一样抚育后代。可是,启明学院里,女童的数量还不到男童的三成!公社的账房、工坊的技术岗、甚至伤兵营的护理员,识字的女子凤毛麟角!这是我们赤火公社的巨大损失!”
她的提议得到了陈烬和韩澈的原则性支持,却也感受到了无形的阻力。
陈烬表示:“理念上完全正确,但推行需格外谨慎,切忌冒进引发民间反弹。”
韩澈则回信:“中原风气相对保守,可先从边缘区域试点,以实用技能培训为先导。”
阻力是现实而具体的。
北疆,一些归附不久的部落头人直言:“女人嘛,生娃做饭挤奶就行了,识什么字?学了心思就野了!”
中原,不少老农嘀咕:“闺女早晚是别人家的人,花钱花功夫让她上学,图个啥?”
即便是赤火公社内部,一些思想守旧的干部也认为这是“不急之务”。
然而,孟瑶和周苇的决心并未动摇。
她们决定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先从需求最迫切、阻力相对较小的领域开始试点。
在北疆,孟瑶借助牧耕学院的资源,首先开设了“妇幼医护识字班”。
名义上是培养能应对常见妇产疾病、幼儿急症的护理人员,教材紧密结合实际,学习认识草药、学习基础卫生知识、学习记录母婴健康情况。
报名者多是部落中经历过生产之苦或失去过孩子的中年妇女,她们的学习动机极其强烈,因为这是切切实实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知识。
在江南,周苇则利用根据地纺织业逐渐兴起的势头,在鄱阳湖基地创办了“改良纺织技能培训班”。
她招募的对象多是军中女眷、寡妇或贫苦人家的女子。
培训班不仅教授改进后的织造技术,也强制要求学员必须同时学习识字和算数,否则无法看懂复杂的工艺图纸、计算工料和工分。
在这里,技能提升与识字扫盲被巧妙地捆绑在一起,目标直指解放生产力和提升经济地位。
试点工作举步维艰。
流言蜚语从未断绝,甚至有人暗中破坏。
但孟瑶和周苇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
她们亲自给学员们上课,讲述自己如何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参与伟大事业的故事;她们千方百计地为结业学员寻找工作机会,让第一批“女护士”、“女技工”用实实在在的收入和贡献,堵住悠悠众口。
星星之火,终于开始闪烁。
在北疆,一位从医护班结业的匈奴妇女,用学到的止血草药和护理知识,成功救助了一位难产的部落姐妹,赢得了整个部落的尊重,也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女子读书”的意义。
在江南,一位从纺织班出来的寡妇,凭借出色的技术和识数能力,被提拔为小型纺织工坊的组长,不仅养活了自己和孩子,还成为了公社的模范。
尽管规模尚小,尽管前路依旧漫长且布满荆棘,但女子识字班和技能培训班的出现,无疑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它像一颗悄然埋下的种子,预示着赤火社所追求的“大同”,不仅仅是土地的均平,更包含了对人的解放——尤其是对占据人口半数、却长期被压抑的女性的解放。
孟瑶她们深知,唯有解放女性的生产力和智慧,赤火公社的理想才能真正获得最磅礴、最深厚的根基力量。
这萌芽,虽柔弱,却指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