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倾听的艺术(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赤火汉末魂》最新章节。
“第三,我代表赤火党河间县工委,向所有受了委屈的乡亲们,道歉!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
他对着在场的百姓,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躬,让原本还带着怨气的百姓们愣住了,随即,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带着哽咽的欢呼和掌声。许多老人喃喃道:“青天……这才是青天大老爷啊……”
王成羞愧无地,泪流满面。
陈烬扶起他,语气缓和了些,却依旧严肃:“记住这次教训。革命的‘刀把子’不能指错人,执行政策的‘笔杆子’和‘嘴巴子’,同样也不能歪了方向!倾听,是咱们最重要的艺术,也是咱们最强大的武器。”
一场风波,在坦诚的倾听与果断的纠错中化解。
赤火党的旗帜,在河间百姓的心中,非但没有倒下,反而因为这份敢于直面错误、倾听民意的勇气,更加牢固地树立起来。
河间县的风波平息后不久,一份由陈烬亲自执笔、加盖赤火党总部印鉴的文件,被快马送至各州郡根据地,传达至每一个党支部和工作队。
文件的标题朴实无华,却重若千钧——《关于正确对待群众不满与加强自我革新的决议》。
文件开篇并未空谈道理,而是直接引用了河间事件的详细经过,从王成的粗暴工作方法,到百姓的跪地请愿,再到诉苦评理大会上的具体对话,以及最后的处理结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烬用近乎白描的笔触,将这场风波完整地呈现在所有党员面前。
接着,文件进入了核心论述部分,陈烬的笔锋变得犀利而深刻:
“河间之事,非孤立之个案,实为我党未来可能面临之诸多考验之预演。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负责干部,必须从此事中汲取深刻教训,并牢牢树立一个根本观念:群众的不满,是我们政策的镜子,是我们工作的哨兵。”
“镜子,能照见我们容颜之污垢。一项政策是好是坏,不在于我们起草时觉得它多么完美,不在于我们在会议上论证得多么天花乱坠,而在于它落到田间地头、坊肆街巷后,老百姓是笑逐颜开,还是愁眉苦脸,是衷心拥护,还是腹诽怨望。他们的不满,甚至他们的骂声,正是照出我们政策偏差、工作失误最真实、最清晰的镜子。若我们厌恶这面镜子,甚至企图将它打碎或蒙蔽,那我们便是存心要做瞎子,自欺欺人!”
“哨兵,能预警我们前路之险情。百姓有苦说不出,或说出无人听,其怨气便会在地下积聚,如同地火运行,终有爆发之日,足以焚毁一切。而当他们愿意将不满表达出来,哪怕是采取跪请这等沉重的方式,也如同忠诚的哨兵,在我们即将踏入陷阱、走向歧路时,发出了最珍贵的警报。善待这个哨兵,认真听取他的警报,我们才能及时调整方向,哨兵危机于未萌。”
文件中的字句如同沉重的鼓点,敲在每一位阅读者的心上:
“保护这面镜子,善待这个哨兵,我们才能不迷路、不变质。 反之,若闻过则怒,闻颂则喜,甚至动用力量去堵塞、压制、镇压不满,那便是亲手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自绝于人民,最终只能是自取灭亡!历代王朝之覆辙,莫不由此开始。我赤火党人,若不想重蹈覆辙,便须将此理,刻于骨髓,融于血脉!”
在文件的最后部分,陈烬提出了具体的制度性要求:各地必须建立畅通的民情上达渠道,定期召开类似“诉苦评理会”的群众会议,将对待群众意见的态度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标准。
同时宣布,由总部直接领导的“肃风司”,其职责之一,便是监督各级干部有无漠视、压制民情之举。
这份文件,与其说是一份决议,不如说是一份宣言。
它将对“不满”的态度,提升到了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
它让“赤火党”这个名字,在拥有了“刀把子”之后,更明确地拥有了“镜子”和“哨兵”。
许多基层干部在宣读和学习这份文件时,额头冒汗,内心受到极大震撼。
他们意识到,手中那点微不足道的权力,不仅不能被滥用,还必须时刻准备接受那些他们旨在服务的、最普通百姓的审视与批评。
这面由陈烬亲手擦亮的“镜子”,从此悬挂在了每一个赤火党人的头顶,明澈,冰冷,却又蕴含着使组织得以不断新生的、最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