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司马懿的毒计升级(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赤火汉末魂》最新章节。

那些新晋的“副亭长”、“大工头”们,像一颗颗毒钉,楔入了原本开始凝聚的阶级阵营,制造着猜忌与裂痕。

面对这更为隐蔽的攻势,陈烬并未急于出台硬性规定,而是再次祭出了他最信赖的武器——民主讨论,思想启蒙。

一场主题为 “谁是我们的兄弟?” 的全民大讨论,在赤火公社的组织下,如火如荼地展开。

从北疆核心区的公社议事堂,到曹魏境内秘密活动的学习小组,所有人都在思考、辩论这个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

讨论的焦点,迅速超越了简单的出身论。

在赤火公社内部的一次高级别研讨会上,一位来自河北的干部痛心地说:“我们村那个新提拔的税吏赵四,他家祖上三代都是佃农,穷得叮当响!可他现在催起租来,比原来的胥吏还狠!这……这还算我们的兄弟吗?”

陈烬引导着讨论:“同志们,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只看他过去吃什么饭,更要看他现在端谁的碗,办谁的事。一个人的阶级属性,不仅由他的出身决定,更由他现实的立场和行为来决定!”

他环视众人,语气铿锵:“一个出身贫农的税吏,如果他利用职权,盘剥百姓,为虎作伥,那么,无论他血管里流的是谁的血,他都已经站到了压迫者一边,他就是我们的敌人!反之,一个出身士族的人,如果他认同我们的理念,投身解放事业,那他就是我们的同志!”

这番论述,如同拨云见日,让许多困惑的干部豁然开朗。

讨论深入到基层,道理变得更加朴素而深刻。

在黑山公社的讨论会上,老农赵石头站起来,大声说道:“乡亲们!咱们得把眼睛擦亮!司马懿那老小子,就是想用几个‘工贼’,让咱们自己人打自己人!咱们不能上当!”

“对!”王栓柱接口道,“咱们要团结大多数!那些只是暂时被蒙蔽,或者为了口饭吃不得不应付差事的,咱们要尽力争取,让他们醒悟过来!就像……就像咱们当初在诉苦大会上一样!”

“那对于那些死心塌地给官府当狗,专门欺负咱们的呢?”有人问道。

卫恒总结道:“对于极少数冥顽不灵、甘为鹰犬、罪行累累的‘工贼’,我们必须坚决打击,以儆效尤!但要记住,我们的主要敌人,是曹操,是司马懿,是那个旧制度!不能因为几只苍蝇,就乱了我们的阵脚,忘了我们真正要推翻的是谁!”

讨论形成的共识,迅速转化为具体的政策。

在北疆控制区,一场针对“工贼”的公审大会召开。被审判的,正是那个谯郡的“副亭长”刘三。他面对的不再是官府的审问,而是昔日乡邻的血泪控诉。

然而,与曹魏刑场不同的是,审判的目的并非单纯的惩罚。

主持公审的干部严肃地对刘三说:“刘三,你看看台下这些乡亲,他们和你一样,都是苦出身。你现在穿着这身皮,吃着那几斗‘禄米’,可你想过没有,你这点好处,是踩在多少兄弟的脊梁上得来的?是曹操和司马懿施舍给你的残渣!他们今天能给你,明天就能收回去,甚至要了你的命!”

刘三在铁证和舆论面前,涕泪交加,幡然悔悟,当众揭露了官府如何利诱他、如何让他监视乡里的内情。

最终,法庭依据其悔过态度和罪行轻重,给予了相应的惩处,但也给了他一条改过自新的出路——通过劳动和学习教育,重新回归集体。

此举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既严厉惩戒了叛卖行为,扞卫了阶级纪律,又昭示了赤火公社“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与曹魏政权纯粹依靠恐怖统治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些尚在观望或被胁迫的“工贼”,听闻此事,内心开始动摇。

通过这场全民大讨论,北疆乃至更多地方的民众,对“同志”与“敌人”的识别能力大大增强。

他们不再简单地以出身划界,而是学会了用“立场”和“行为”这面照妖镜。

司马懿企图用“特权”制造分裂,而陈烬则用“思想”和“政策”铸就了更坚韧的团结。

当无产阶级学会了不仅看清谁把自己关进笼子,还能识别出笼子里哪些是甘心为看守驱使的“同类”时,这个阶级,便真正走向了成熟。

“谁是我们的兄弟?”——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血与火的洗礼和思想的碰撞中,变得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