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谁养活了谁?》——价值的源泉(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赤火汉末魂》最新章节。
“听起来很‘公平’,对不对?”他目光扫过全场,“可我们北疆,靠着大伙儿一滴汗摔八瓣,从饿殍遍地到仓廪渐实,靠的是这种‘公平’吗?如果勤快人和懒汉分得一样多,能干的和不能干拿得一般齐,那我们是在鼓励创造,还是在惩罚劳动?是在建设家园,还是在供养蛀虫?”
一连串的问题,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坎上。台下,一个皮肤黝黑的老农忍不住低声对旁边的人道:“就是!俺起早贪黑伺候那几亩试验田,要是跟村头二溜子分一样粮,俺也不干!”
陈烬仿佛听到了这声低语,他提起那柄旧锄头,指向台下:“我们反对的,从来不是公平!我们反对的,是这种绝对平均的、懒惰的、毁灭生产的‘公平’!”
他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金石交击:“我们赤火公社实行的按劳分配,才是根植于‘劳动创造世界’这一真理的、最现实、最正义的公平!”
他放下锄头,双手虚按,仿佛在抚平一张无形的画卷。
“之前我们讲过,任何一件物品的价值,由生产它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那么,我们每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也该由我们付出的、有效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
“你深耕细作,亩产三百斤,他敷衍了事,亩产一百斤,你创造的‘价值’就是他的三倍!你多分粮食,天经地义!你改良了纺车,让一人能抵三人工,你为社里节约了大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你的奖励,就是对你这份智慧和辛劳的肯定!”
“这不是惩罚懒惰,这是奖励创造! 这不是制造不公,这是扞卫劳动的神圣!”
他环视全场,目光灼灼:“程昱之流,要么是愚蠢,不懂这世间财富从何而来;要么就是包藏祸心,想用这种虚假的‘公平’,来磨灭我们生产的热情,瓦解我们社的根基,让我们重新回到一起穷困、一起挨饿的旧日子里去!我们,能答应吗?”
“不答应!”台下,如山呼海啸般的回应炸开。石锁第一个站起来,挥舞着拳头;孟瑶在记录本上重重划下一笔;就连坐在角落的徐文,也微微颔首,严谨的逻辑让他无比认同这一论断。
陈烬等待声浪稍平,语气转为深沉:“同志们,按劳分配,不是我们的终极梦想。我们的梦想,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大同世界。但在抵达那个彼岸之前,我们必须乘着‘按劳分配’这艘最坚固的船!它告诉我们,在这艘船上,摇橹划桨的人,就该比坐着不动的人,先吃到饭,吃饱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齐心协力,把这艘船驶得更快、更远,才能积累起足以让所有人未来都能‘按需分配’的庞大财富!”
理论是灰色的,但实践之树常青。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场深刻的学习和讨论热潮席卷了整个北疆。
在龙骧谷最大的农具工坊里,工匠们围着新打造的曲辕犁和旧式直犁。
“看这新犁,”一位老师傅摸着光滑的犁辕,“俺们用了新淬火法,加了那啥……‘导流板’,耕同样一亩地,能省小半个时辰哩!这省下的,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工坊管事拿着新拟的“贡献积分表”大声宣布:“以后,谁出的活儿多、质量好、还能搞出省工省料的新法子,谁的工分就高,年底分红、家属待遇,都跟这个走!”
工匠们眼神发亮,议论的不再是“凭什么他比我多”,而是“我怎么才能做得更好,更省时”。
在雁门附近的公社田埂上,当年的老农徐五,如今已是社里的种田能手。他捧着一把金黄的麦粒,对围拢过来的年轻社员们说道:
“社长讲的在理啊!俺这块地,精耕细作,用的也是公社发的新粮种,亩产比那边粗放打理的高出五十斤不止。俺多流了汗,多用了心,多打了粮,多分一些,俺心里踏实,你们也该服气!这工分,记的是俺的辛苦,更是俺给社里多创造的‘价值’!”
甚至在赤火公学的孩童课堂上,教员也在用浅显的方式传授着这一理念。
“譬如你们制作风筝,”教员拿着两个风筝,一个精致结实,一个粗糙易坏,“同样时间,小甲做出了能飞得又高又稳的风筝,小乙做出的却飞不起来。那么,在‘风筝评比’中,小甲是否应该获得更多的夸奖和小红旗呢?”
“应该!”孩子们异口同声。
“这就是‘按劳分配’最朴素的道理。我们奖励的,是有效的劳动和创造。”
这场源于理论澄清的学习运动,迅速转化为澎湃的生产力。追求效率、改进技术、珍惜工时,成为北疆上下的自觉。曾经因程昱谣言而泛起的一丝混乱涟漪,早已被这追求“公正效率”的洪流冲刷得无影无踪。
韩澈从赤火谷送来简报,上面记录着各地生产效率在讨论月之后的显着提升。他批注道:“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便化为物质力量。此役,我社根基愈固。”
陈烬合上简报,望向窗外热火朝天的景象。他知道,程昱的毒计已彻底破产,而“按劳分配”的原则,如同那柄淬炼过的锄头,不仅夯实了北疆的经济基础,更深深地镌刻进了每一个“赤火”成员的心中,成为他们走向未来、对抗一切不公的又一件锋利武器。
理论的闪电,终于抓住了这片质朴的土地,燃起了更加旺盛的实践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