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江上悟道(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妈祖教我做神女》最新章节。
为了一个渺茫的前程,他们能忍受清贫、孤寂和无数次的挫折,这份心志,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道”。
一次激烈的辩论后,话题不知怎的,转到了鬼神精怪之说上。一个略显迂阔的李姓学子引述某地城隍显灵之事,说得煞有介事。
一直沉默旁听的郑淮却摇了摇头,正色道:“夫子有云:‘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他声音清朗,带着读书人特有的认真,“我等读书人,当务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实学,探究天地万物运行之常理。鬼神之事,幽微难测,敬之可也,然沉溺其中,惑乱心神,甚至以此谋利惑众,则非君子所为,更偏离了求知的根本。”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这句话如同清越的钟磬,在穗安心中轰然敲响!她猛地抬眼看向郑淮,眼中精光一闪而逝。
敬而远之!并非否定其存在,而是将重心放在可知、可为的人间事上!这不正是她苦苦追寻的另一种视角吗?
神仙或许存在,如默娘所遇观音,如那海中兴风作浪的妖物。但儒家学子们,他们选择将目光投向人间,投向如何用人的智慧、人的力量去建立秩序,改善民生!他们不依赖神仙显灵,他们相信“人定胜天”的实践精神!
这朴素的智慧,瞬间与她心中对神仙秩序的质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神仙高高在上,讲着玄奥的“规律”和“宽恕”,而眼前这些年轻的学子,却脚踏实地,试图用圣贤的道理和自身的努力去解决人世的问题!哪一种,更接近“道”的本质?
“郑公子此言,深得我心。”穗安忽然开口,声音带着由衷的赞许,打破了沉默。
她目光灼灼地看着郑淮,“敬其存在而不惑于其虚妄,专注于人事之可为,此乃大智慧!小道一路行来,所见所闻,愈发觉得,这世间许多困厄,根源在人,解法亦当在人。求神拜佛,不若求己求智。”
郑淮没想到这位清云道长竟对他的观点如此认同,而且见解如此通透豁达,完全没有寻常道人的玄虚或避世,反而充满了对人间事的关切和一种积极入世的智慧。
他心中顿生知己之感,连忙拱手:“道长高见!郑淮愚钝,只是恪守圣人教诲。道长身在山林,心系尘寰,这份见识与胸怀,更令在下钦佩!”
旁边的李姓学子有些不服,还想争辩鬼神之事,却被另一个更稳重的同窗拉住了。
他们也都感受到了这位清云道长的不同凡响——她不像那些只会念经打坐的道士,她懂医理,有见识,谈吐间既有道家的洒脱,又蕴含着一种对世事深刻的洞察力,甚至隐隐有几分不输于他们这些读书人的锐气与格局。
船行至日暮,江面铺满碎金。学子们与穗安的交谈越发深入。从儒家经典到道家典籍,从民生疾苦到天地玄理。
穗安虽不系统研习儒学,但她来自现代的广博见识和独特的思考角度,常常能引发出新颖的见解,令学子们耳目一新,争论不休又大呼过瘾。
郑淮更是频频点头,看向穗安的眼神充满了真诚的欣赏与敬佩,视其为难得的良师益友。
夜深人静,学子们回舱歇息。穗安独自留在船头,望着黑沉沉的江水和远处隐约的灯火。
儒家学子的“敬鬼神而远之”,像一道光,劈开了她心中盘踞已久的迷雾。神仙或许存在,但那不是她的路,也不是解决人间苦难的根本。
默娘选择了成为神明与凡人之间的桥梁,用慈悲和法力庇护一方。而她,林穗安,她的“道”,或许就在这脚踏实地的人世间,在洞悉规则、运用智慧、甚至必要时以雷霆手段去清除那些人为的黑暗!
南剑州在望。余杭的路,似乎在她心中更加清晰了。她摸了摸藤篓里的道家典籍,又想起白日里学子们引述的圣贤之言,嘴角勾起一抹洒脱的笑意。
道,在脚下,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