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杏林新枝(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妈祖教我做神女》最新章节。
福州港的喧嚣,在初冬微寒的海风中,蒸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
相较于穗安初来时的萧索与混乱,如今的码头如同被注入了蓬勃的血脉。
清云商号那独特的蓝底白浪旗,在众多桅杆间猎猎作响,几乎占据了一半视野。
巨大的“清云号”、“安济号”、“海丰号”等新造海船,以其更宽大的船体、更合理的结构,正繁忙地装卸着货物。
码头上,不再是昔日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苦力。统一穿着靛蓝色短打的清云船队工人,动作麻利,号子声整齐有力。
一筐筐刚从远洋捕捞船上卸下的银亮海鱼,散发着浓烈的咸腥,立刻被送入旁边规模扩大了数倍的罐头工坊。
工坊里蒸汽弥漫,巨大的蒸煮锅和密封机器轰鸣着,将海产的丰饶转化为易于储存和远销的财富。
更引人注目的是从南洋归来的船只卸下的货品:散发着奇异香气的珍贵香料堆积如山;
色泽温润、大小均匀的珍珠被小心翼翼地抬下,那是与狴犴合作的近海养殖场最新的收获;还有来自占城、真腊的优质硬木、象牙、玳瑁……每一箱都价值不菲。
而运出的,则是清云工坊生产的印花棉布、肥皂、蜡烛、罐头,以及安济堂配制的、以“清云”为标识的常用成药包。
海商便民所早已从最初的小铺面,扩展成了码头区一座三层的气派楼宇。
妙善如今是真正的“妙总管”,手下管理着数十名经过严格培训、精通算学和各地行情的“信息专员”。
巨大的木制公告板上,密密麻麻贴着由海上船队传回最新的海上天气,各地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航线风险提示以及用工需求。
这里俨然成为了福州乃至闽地海贸的神经中枢和信息心脏。
穗安每月必来的“大数据分析会”,总能从这些看似杂乱的信息流中,精准捕捉到稍纵即逝的商机,指挥船队无往不利。
巨大的利益,自然引来了无数觊觎的目光。然而,福州知州赵海,这位穗安的师兄兼坚定的支持者,以其日益稳固的官声和雷厉风行的手段,为清云商号构筑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他推行有利于海贸的政策,严厉打击海上劫掠和岸上欺行霸市,更在官场中明里暗里为穗安挡下了无数来自保守派和利益受损者的明枪暗箭。
海上有默娘的神光普照,清波涤荡,驱散迷雾,震慑邪祟;岸上有知州赵海的官威护持,政策开明——清云商号这艘巨轮,在双重护航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财富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就在这商贸繁荣、日进斗金的鼎盛之时,穗安的心思却飞向了另一个同样关乎根基的领域——医药。
清云体系庞大,码头工人、工坊女工、船队水手、慈幼院孩童、女塾学生……成千上万依附于此体系生活的人,健康是最大的保障,也是最大的隐忧。
她早年投资的济安堂,聘请的坐堂大夫们勤勉尽责,品德高尚,为无数贫苦百姓解除了病痛。
然而,穗安深知,这些大夫多靠家传或师承,理论根基深浅不一,临证经验也受限于常见病,面对复杂或罕见的病症,匠气有余而变通不足,后继乏力的感觉日渐明显。
她想起了自己在湄洲岛的授业恩师——刘景松大夫。这位真正的杏林国手,性情淡泊却医术通神,尤精内科杂症与针灸。
数年前,他曾感慨医道传承之艰,欲着书立说,将毕生所学传于后世。如今,算算时间,师父那耗费心血增补修订的医书,该是完成了。
念头一起,穗安片刻未停,安排好商号紧要事务,她便乘船返回了湄洲。
湄洲岛也因清云商号的带动,面貌一新。渔民们不再仅靠搏命出海,许多青壮加入了船队或近海养殖场。穗安径直来到师父刘大夫那依旧简朴却药香弥漫的院落。
刘大夫须发更白,但精神矍铄,眼神清亮如昔。看到爱徒归来,脸上露出真切的喜悦。
“师父!”穗安恭敬行礼,“弟子闻听师父大作已成,特来贺喜!”
刘大夫捋须微笑,从内室捧出厚厚几大册线装书稿,书页泛黄,墨迹犹新,每一页都凝聚着心血:“《景松医案精要》与《针经补注》,幸不辱命,终得完稿。”
穗安郑重接过,翻阅几页,里面不仅有精妙的方剂和针法,更有刘大夫对无数疑难杂症的独到见解和详实医案,字字珠玑。
她心中激荡:“师父,此乃泽被苍生之宝卷!然宝卷蒙尘,明珠暗投,岂不可惜?弟子斗胆,恳请师父移步福州!”
刘大夫抬眼看她,带着询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