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双院计划(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妈祖教我做神女》最新章节。

妙善首先打破了短暂的沉寂,她的提议直指清云一直以来的短板:“师父,诸位,海天之行,我们深刻体会到医道仁心在四海皆通,其价值无可估量。

反观我们济安堂在内陆推广之难,根源在于医者匮乏。弟子提议,是时候在福州建立‘清云医学院’了!”

她条理清晰地阐述构想:

“其一,广开医路:面向天下,不论出身,尤其欢迎寒门与女子,凡有志于医道、品行端正者皆可报考。入学第一年,以基础医理、药性辨识、望闻问切为主,严格考核,无天赋或心术不正者,予以清退。

其二,以工代学:前三年,免除一切学杂费用,由清云承担。但自第三年起,学生必须跟随济安堂经验丰富的师父们,深入各分堂,尤其是新建分堂进行为期三年的半工半读式学习与义诊!在实践中精进医术,同时解决济安堂人手不足的问题,惠及更多贫苦百姓。

其三,定向培养:入学即签订协议。毕业后,必须在清云济安堂体系内服务至少五年!五年后,去留自便,清云绝不为难,亦可推荐至各地官办惠民药局或自行开业。”

妙善的提案如同一块投入湖心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

负责济安堂的陈老大夫激动得胡子直抖:“好!好啊!此法甚妙!既开源,又保证质量,更解了燃眉之急!义诊三年,更是活人无数的功德!”

其他管事也纷纷点头,这无疑是从根本上解决医者匮乏的长远之计。

穗安眼中闪过赞许:“妙善此议,深谋远虑,切中要害。医学院乃百年大计,当尽快筹建!选址、章程,由你牵头,济安堂全力配合,务必办成我清云又一块金字招牌!至于资格许可与师资我亲自去办。”

妙善郑重领命。

紧接着,风尘仆仆从泉州赶回的妙珠站了起来。两年历练,她眉宇间的书卷气未减,却沉淀了一份从容干练的大家气度。她汇报了泉州乃至整个闽地的喜人进展:

“穗安,泉州女塾已遍及各县,入学女子远超预期。吴宗伦大人升任泉州知府后,对我清云更是鼎力支持,清云商行在泉州发展迅猛。

加之闽地百姓对妈祖娘娘的虔诚信仰,以及师父献仙种的巨大声望,其余几州的推广也颇为顺利。如今最大的瓶颈,是人手!”

妙珠的语气带着一丝忧虑:“前几年慈幼院成长起来的孩子,读书天赋上佳的男孩已送往各地书院深造,余下的男孩和部分女孩已充实到商行、工坊、女塾、慈幼院基层。

女塾毕业的学生,固然优秀,但一部分远嫁他乡,影响力分散;留在本地的,面对我们如今爆炸式的发展需求,也是杯水车薪!人才培养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我们扩张的脚步!”

她深吸一口气,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我以为,仅靠平民女塾培养基层骨干已显不足。此次回来,想筹建一所‘清云女子书院’,面向富商巨贾、官宦权贵之家的闺秀招生!”

此言一出,厅内微微骚动。面向权贵富户?这与清云一贯的“普惠”理念似乎有些不同。

妙珠不慌不忙,声音清越:“诸位,这些闺秀,看似养在深闺,但她们是未来名门的主母,是权贵的妻子,是才俊的母亲。

她们对其夫婿、儿女乃至整个家族的影响力,潜移默化,深远无比。若能将清云‘兴文教、启民智、重实干’的理念、将济世利民的胸怀、甚至是对新式农工技艺的认知,通过这些闺秀传播出去,其影响将远超我们直接面向平民的千万倍。

她们能调动的资源,也能为我们清云的事业提供难以想象的助力。这并非背离普惠,而是以点带面,开辟另一条影响深远、汇聚资源的通道!”

穗安看着侃侃而谈、目光灼灼的五姐妙珠,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欣慰。当年的天真的少女,如今已成长为拥有战略眼光的教育家。

她毫不犹豫地点头:“妙珠此言,深得我心,‘清云女子书院’当立。招生标准、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琴棋书画外,务必加入格物、算学、商道、医理常识、甚至健体术,由你全权负责。

要办就办成天下闺秀趋之若鹜的顶尖学府!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能影响时代的‘贤内助’,更是未来的‘女先生’和‘女当家’!”

妙珠得到师父的全力支持,眼中光芒更盛:“是!妙珠定不负所托!”

紧接着,负责内陆商行扩张的海生站了起来,这位曾经在闽地商海叱咤风云的干将,此刻脸上却带着深深的疲惫与愧疚:

“东家……诸位……海生有负东家重托!”他声音低沉,“出了闽地,尤其在北地、西南,我们清云商行步履维艰!”

他痛陈困境:

“我们带去的,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新式曲辕犁、省力水车、高效脱粒机……农户用了都说好!可……可当地官府强取豪夺,美其名曰‘征用’、‘推广’,实则分文不给,或者象征性给点钱,转头就高价卖给与他们勾结的豪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