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隔阂(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妈祖教我做神女》最新章节。

然而,就在帝国武功赫赫、看似铁板一块之时,暗流开始涌动。

随着政权彻底稳固,安宁作为一代女皇的威仪愈发深重。她的身边,开始出现一些年轻俊美的面孔。

他们或是精通音律,或是才华横溢,或是仅仅因为容貌昳丽而被选入宫中,担任起居郎、翰林待诏之类的闲职,陪伴圣驾,点缀宫廷。

起初,无人敢置喙。

但渐渐地,一些善于揣摩上意、或是心怀他念的臣子开始试探。

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称颂陛下的文治武功,奏折中开始出现“请为社稷计,广纳贤德,充实后宫”的委婉建议。

更尖锐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立太子。

陛下与并肩王恩爱甚笃,却至今无子。

朝堂之上,开始有大臣公开上书,言辞恳切:“陛下承天景命,泽被苍生。然国本未立,神器无主,非社稷之福也。

恳请陛下或择宗室贤良立为储君,以安天下之心;或选纳健硕宜男者入宫,以期诞育皇嗣,延续宗庙。”

消息传到边关时,杨昭正对着沙盘推演下一步的军事部署。

亲信部将小心翼翼地汇报了长安的流言与朝议。

杨昭握着代表敌军旗帜的手微微一顿,随即若无其事地将那面小旗插在了一个险要的关隘上。

他面色平静,看不出丝毫波澜,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表示知道了。

当夜,大将军的营帐灯火通明至深夜。巡夜的士兵能听到帐内传来沙盘推演的细微声响,以及偶尔一声极轻极轻的、几乎融入夜风的叹息。

远在长安的安宁,面对这些越来越频繁的立嗣奏请,并未明确表态。

她不动声色地将那些言辞最激烈、提议“选纳后宫”最积极的奏章,留中不发。

她享受着那些年轻美貌带来的愉悦与放松,却也知道,这帝国未来的继承人问题,终究是她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而这道难题,已然将她与杨昭之间那坚不可摧的联盟,推开了一丝裂痕。

当立嗣与选纳后宫的言论在朝野间甚嚣尘上,几乎要形成一股逼人态势之时,李安宁一道诏书,将一切喧嚣骤然压下:

“诏,并肩王杨昭,克定边患,功在社稷,即日班师回朝。朕将携尔,共赴泰山,行封禅大礼,告成功于天地。”

这道诏书,瞬间扼住了所有流言的咽喉,无人再敢妄议“后宫”与“嗣君”。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那场即将举行的、意义非凡的盛大典礼。

銮驾出长安,旌旗蔽日,仪仗绵延数十里。文武百官、宗室贵戚、四夷使臣随行,队伍浩浩荡荡,直指东岳泰山。

杨昭风尘仆仆自边关赶回,在洛阳与御驾汇合。

他卸下戎装,换上亲王冕服,与安宁并肩立于御辇之上,接受万民跪拜。

两人目光交汇,无需多言,过往种种猜忌与流言,似乎在这无声的对视中冰雪消融。

夜色尚未褪尽,泰山脚下已是灯火通明,人山人海。

李安宁与杨昭,皆身着最为庄重繁复的十二章纹大裘冕,玄衣纁裳,在无数火炬的映照下,宛如自神话中走出的神只。

他们摒弃了帝后通常一前一后的仪制,并肩携手,踏上了那条通往玉皇顶的、漫长而陡峭的“天阶”。

石阶千级,云遮雾绕。

每上一步,都仿佛更接近苍穹。

礼乐庄严肃穆,回荡在山谷之间。两侧是肃立的禁卫军,如同沉默的磐石。

安宁的步伐沉稳而坚定,杨昭则稍稍落后半步,目光始终追随着她的身影,在她步履稍顿之时,会不着痕迹地伸手虚扶。

他虽未着铠甲,但那历经沙场淬炼出的挺拔身姿与凛然气度,与身旁女皇的雍容华贵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

终于,抵达山顶。

此时,东方既白,云海翻腾,一轮红日正挣扎着欲喷薄而出。

万丈金光刺破云层,将整个山顶染成一片瑰丽的金色。

祭坛已设,牺牲已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