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多了0.21克(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还阳令》最新章节。

前天是学术大佬,今天是市里领导?我这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我深吸一口气:“王老师,接待流程你熟,你牵头。林总,你跟我一起。张小姐,老钱,你们先去忙‘创新项目’和‘灵韵街’的筹备。”

我、王丹,还有负责协调资源的林九渊,陪着领导们从黄杨迷魂阵走到九歌台,再从匠心工坊逛到未央渡。

王丹的解说条理清晰、数据扎实,把园区的文化内涵、创新运营和社会效益讲得明明白白。

领导们听得频频点头,尤其是对咱们挖掘传统文化、搞沉浸式体验的路子赞不绝口,当场就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什么“文旅融合新标杆”、“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的典范”之类的词儿一套一套的,听得我脚底下跟踩了棉花似的,深一脚浅一脚,光顾着傻笑和点头了。

随行的记者扛着摄像机,按照王丹提前沟通过的采访提纲(主要是围绕创业初心、文化传承理念和未来规划这些安全话题),把话筒怼到了我面前。

灯光一打,我脑子瞬间空白了三秒,全靠平时王丹灌输的那些“官话”和本能支撑,磕磕绊绊也算把采访对付下来了,后背冷汗差点浸湿了衬衫。

当晚,南都新闻果然播报了这条消息。

当我那张强装镇定、偶尔还露出点憨笑的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正在办公室里边啃鸡腿边看回放,差点没噎着。

(两天后,校企合作挂牌)

和南都建筑科技大学的合作协议签署得异常顺利。

双方都对合作寄予厚望。

于是,在“长乐界”气派的仿古城门旁,隆重地挂上了一块锃光瓦亮的大铜牌:

【南都建筑科技大学——古建筑保护与创新实践教学基地】

郭教授看着这块牌子,激动得眼圈又有点红,握着我的手连声道谢。

与此同时,“业务二部”在张昭禾的掌舵下,展现了惊人的效率。

《鬼工传奇》的周边产品线迅速扩张,短短时间内,竟然推出了大大小小六十多款产品!

从精美的手办、文具、茶具,到复刻版鲁班尺、微缩古建模型,琳琅满目。

这些产品在经过张昭禾带领的“特殊工艺组”(对外宣称是掌握了独特古法技艺的匠人团队)的“深度文化赋能”后,正式推向市场。

定价嘛,确实不菲,一个精致的手办能顶普通白领好几天的饭钱。

王丹的策略很明确:走高端精品路线,突出其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果然,产品一经上市,尤其是在南都本地,迅速掀起了一股抢购热潮。

一开始,大家是被其精美的设计、考究的工艺和背后的文化故事所吸引。

但很快,一些“玄妙”的效果就开始在购买者中小范围流传开来:

某个熬夜赶方案的设计师发现,把那个“飞天”手办放在电脑旁,居然不那么容易犯困了,思路也清晰不少。

一个备考的学生发现,用了“灵韵”书签后,背诵效率好像提高了。

甚至有个爱美的白领信誓旦旦地说,每天对着那个“仕女”手办看一会儿,感觉皮肤都变好了……

这些说法一开始被当作心理作用或者巧合。

直到有一天,一个以测评严谨、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出名的视频博主“硬核阿哲”站了出来。

他发布了一条视频,标题就很抓人眼球:【实锤测评!长乐界“灵韵”手办,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视频里,他一脸严肃地拿出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工匠”手办,放在高精度电子天平上。

数据显示,重量完全一致,分毫不差。

“看来,所谓玄学,不过是营销噱头。”他略带嘲讽地说。

然后,他当着镜头的面,用小刀小心翼翼地破坏了其中一个手办的底部结构,接着,他将损坏的手办再次放回天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