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亮剑:开局黑云寨,爆兵四十万》最新章节。
“练兵十年方成精锐。”许平似是看透他的心思,摆手道,“与其凑数养着乌合之众,不如锻造真钢。这道理,你这老兵痞该比谁都清楚。”
朱传武轻叹一声,略显沉闷地说道:"不过我觉得您的训练方式很有新意,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在我看来,这种训练水准已经接近军校的标准了。"
许平嘴角微扬,心中却掀起波澜。军校训练?这评价正中下怀。他本就是精通军事理论的高手,来到这个世界后,不过是广纳人才,严格操练罢了。
然而成效有限。这一万多人里,仅培养出千余精锐,另有二千勉强达标。余下七千,大多表现 ,与后世战士相比差距悬殊。
原因复杂多样。首先便是体力问题。这些士兵长期食不果腹,面黄肌瘦,许多人还患有腹泻等传染病。山寨中疾病肆虐,状况堪忧。
待病情好转,饮食改善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士兵们虽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却未能练就强健体魄。白米饭、红烧肉养出了赘肉,而非肌肉。
个体差异明显。部分人天生体质欠佳,即便经过短期训练,也只能充任后勤。许平不得不从难民和部属中反复筛选,现已选拔三轮,凑齐千名精兵和二千合格者。
剩余 仍需持续训练淘汰。除身体素质外,长期积累和文化素养同样关键。识字只是基础,协同作战、战术配合才是重点。
士兵们要掌握基本军事动作、负重行军等技能。这些本该是基础训练,但许平发现,若按现代标准要求,莫说眼前这些士兵,就连敌军也未必达标。
现代士兵与近代士兵存在显着差异,无论是体能、智力还是综合素质都无法相提并论。若想通过训练弥补差距,所需的时间与资源成本实在难以承受!
为解决这一难题,许平不得不一再降低选拔标准。最终,他参考了新一团和358团的训练体系,勉强将要求定得略高一些。
然而,即便标准只提高了一点,真正符合精锐条件的士兵数量却大幅减少。原本预计上万人的队伍中,至少有三分之一能成为精兵,三分之一保持普通水准,剩余三分之一即便不达标也无妨。
按此推算,麾下应有七千可用之兵,但实际筛选下来,连三分之一都难以凑齐。这便是现实的残酷——不仅华夏军队如此,日军同样面临困境!
随着战线延长,日军不断抽调老兵支援前线,导致其战斗力急剧下滑。战争初期,一名日军士兵可对抗七八名华夏士兵,甚至以一敌十;如今却只能勉强应付三四人。
持续四年的战争消耗,使得日军整体水平大不如前。许平估算过,若正面交锋,华夏军队仍处劣势,但在伏击战中,若能以三倍兵力围剿,尚有一战之力。
例如,伏击一支千人日军中队,需投入三千兵力。虽难以全歼,但借助突袭优势,仍可重创敌军。尤其在近身肉搏时,人数优势更能发挥作用。
当然,若想全歼敌军,除非己方装备水平接近日军。直到战争末期(1944彼时日军训练不足、补给匮乏,战斗力锐减。华夏军队则凭借经验与装备提升,开始实现以三围一的歼灭战。残存的日军只能龟缩防守,甚至弃守据点。
众人纷纷聚集到类似县城的地方,这便是战争中的一种默契状态。
许安轻叹一声,微微摇头。他心中盘算着建立军校的念头,但转念一想,历史上的军校也不过如此,对自己而言并无太大意义。
另一边,朱传武虽未开口,目光却扫过漫山遍野的训练场景,眼中满是新奇。他小心翼翼地指向远处,说道:“大寨主,你这儿对军事素养的要求可不低啊。”
“无论是进攻、遭遇战、偷袭还是防守,你都做了充分准备,确实高明!”
许平摆了摆手,语气凝重:“这只是开始。我想培养的是真正的钢铁战士,而非军校里的普通学员。这对我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
他深知,想要手下强将如云并非易事。目前山寨中,勉强称得上精锐的只有三千人,剩下的 还需进一步筛选。若实在不行,他打算从中再挑出两千人组成预备队,余下的五千人则分散到百姓中去。
鬼子的扫荡即将来临,势头凶猛。尽管已是秋后蚂蚱,但困兽犹斗,这次行动必将波及黑云寨、大沽镇乃至周边的358团、新一团、新二团。能否守住山寨,牵制敌人火力,仍是未知数。
许平心中已有大规模规划,但对于是否纳入眼前这位魁梧的朱传武,他仍有些犹豫。
据他推测,鬼子的扫荡将在一个月后展开。那时正值秋收,鬼子会逼迫百姓在前,伪装扫荡。一旦主力进攻,无论是山区还是山寨,都将陷入包围。358团和八路军的武装再想抢夺秋粮,恐怕难有机会。
届时,敌方可能派出两个军的兵力,彻底扫荡这片区域,时间可能持续近三个月,从秋收直至年关。尽管鬼子不重视华夏的新年,但秋粮未收,其他势力能否熬过寒冬,对他们而言已无关紧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由于粮食短缺,许多部队不得不缩减规模。358团、团、新一团和新二团都面临大规模缩编,有的甚至被迫撤往更偏远的山区。若无法突破敌人的包围圈,很可能全军覆没。
许平沉思片刻,觉得一个月的时间足够重新部署。他在考虑是否该与其他势力沟通此事。
许平并不着急,因为他清楚自己虽然聪明,但别人也不傻。楚云天之前就提醒过他,要警惕日军的扫荡,尤其对黑云寨威胁极大。
许平认为夺取大沽镇并非关键,抢收日军秋粮才是重中之重。没有粮食,再强的扫荡也难以支撑过冬。物资和武器不会凭空而来,用简陋装备对抗全副武装的日军无异于送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