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升官但署职(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620!夺舍大明从辽东开始!》最新章节。
如今能臣死伤殆尽,让他在辽东一时无人可用。思忖半晌终于开口:
“邹义,替朕拟旨…”
皇帝和内阁如何焦头烂额不提。却说开原城内,马林逃回之后,城内只剩数千老弱残兵。只能勉强守住城池,对城内治安彻底无能为力。
李四白的巡检司,忽然之间重要起来。不但要弹压城内治安,还要抓捕逃兵和后金奸细。
他这个从九品小官,作为主要治安负责人,也得以多次参加高级会议,得到不少内部消息。
开原文武一致认为,如今开原、铁岭兵力空虚,很有可能成为建奴下一个进攻目标。亟待加强防守。
然而此时不但缺兵少将,更糟的是,节制开原军务的潘宗颜为国捐躯,城内就没有主事之人。
马林无奈之下,每日急报辽东都司,请朝廷派人主持大局。
然而此时杨镐已自身难保,辽东都司同样缺额甚多,只能飞报朝廷请派官员。
万历原本想把杨镐一并拿下,然而经略位高权重,一时间还选不出继任者,只能让他先站着位置。
兵备道这些五品以下的官员,却是很快就有了安排。
四月初,原兵科给事中韩原善,被任命为山东按察司佥事整饬开原兵备。
与此同时,一纸调令送抵开原。开原巡检李四白,调任金州巡检,署辽东煎盐提举司,正七品煎盐提举。
那位说万历皇帝挺大气啊。从九品直升正七品?
殊不知李四白接到调令时,心里早骂翻了皇帝老儿八辈祖宗!
所谓署职,并不是真正的升官。而是暂时代理的兼职而已!
李四白的真正官职仍是从九品,只不过从开原巡检变为金州巡检。俸禄还是每年六十石。
有读者好奇明朝的官还能兼职?其实署职现象在大明,一直都是权宜之计。直到遇上个二十几年不上朝的万历,竟然把临时举措做成常态。
如今大明六部,实职主官只有一位。其他的要么缺额,要么是临时署职。甚至夸张到有一人身兼六职七职的。
各中缘由,除了万历帝体弱多病难以理事。更主要的原因是此时皇帝已经丧失了大部分人事权。
自张居正后,一应奏折都是先先经内阁再转呈皇帝。包括人事任命,如果只有皇帝圣旨,而无内阁用印,地方文官根本不认,称其为白板官联合抵制。
这种情况下,百官任用,往往由内阁选任,呈交皇帝朱批。万历只剩同意和反对的权利。一国至尊,连任用心腹都做不到,你说他能开心的起来?
所以万历干脆躲在后宫养病,内阁吏部所选官员,但凡不合心意一概留中不发。和文官集团消极对抗。这才导致了万历中后期官员缺额过半,又人人身兼数职的乱象。
让官员们拿着低品的俸禄,却干着好几个高品的活。既削减了文官的羽翼,又省下大笔银子。对抠门的万历来说真是一举两得。
那位说你把明朝皇帝说的太废了吧,崇祯不是杀文官如屠狗么?
其实万历一样能杀文官如屠狗,但是制度上,皇帝确实是没了军权和基层人事权。
迫不得已,只能倚靠手中顶层人事权,频繁更换阁臣。尽可能选出听话的,不敢封驳圣旨的首辅来。
比如当今内阁首辅方从哲,就很少驳回皇帝的圣旨。但捏到软柿子只是运气,制度上只要首辅只要够强硬,就能驳回皇帝的“乱命”。
没有内阁大印的圣旨,被称为“中旨”。文官们那是说不认就不认的!
皇权和相权的博弈千头万绪暂且不提。且说李四白虽恨万历小气,但转任金州巡检却让他喜出望外。自己心心念念远离开原,机会这不来了么?
只要新任巡检一到任,交接钱粮印信,他就能安全脱身,赶往金州上任了!
然而任他左等右等,没等来新巡检,倒等来了顶头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