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六章 深渊光语,重启的星标(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最新章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巨型生物猛地转向,触须张开成防御姿态,头部的发光腔发出急促的脉冲。林默注意到,它触须末端的蓝光正在变暗,像是在消耗某种能量。而那团黑暗中,突然伸出无数细长的触须,它们没有发光器官,却能吸收周围的光线,所过之处,光链纷纷断裂,化作飘散的光点。

“是异种?”小张的声音带着哭腔,他盯着压力监测仪,原本稳定的数值正在剧烈跳动,“外部压力场在变化,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挤压空间。”

林默猛地拉升操纵杆,深潜器向上跃起,避开了一条袭来的黑暗触须。那些触须擦过舱体时,观测窗上瞬间结了一层白霜,尽管钛合金的熔点极高,此刻却传来刺骨的寒意。王莉迅速切换到热成像模式,画面里,黑暗触须的温度低至零下272摄氏度,无限接近绝对零度——这根本不是自然界能存在的物质。

“不是生物,是反物质凝聚体。”小李突然想起某篇冷门的天体物理论文,“它们能吸收能量,包括光和热……可能是金字塔的‘清理程序’?”

巨型生物发出一声尖锐的脉冲,像是在嘶吼。它的六根主触须突然爆发出刺眼的蓝光,组成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屏障,将深潜器护在身后。黑暗触须撞在屏障上,发出无声的爆炸,无数光点从接触点飞溅,如同被点燃的星云。林默看到,巨型生物的触须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透明,那些电路状的纹路正在断裂——它在燃烧自己的躯体。

“它在保护我们。”王莉的声音哽咽,她将红外摄像机对准屏障,发现蓝光中竟包含着某种复杂的能量场,能中和反物质的湮灭反应,“这是……量子纠缠态构建的防护层。”

林默的手指在武器系统按钮上悬停。“蛟龙三号”搭载的深水炸弹本是用于清除障碍,此刻却像玩具般可笑。他回头看向那座金字塔,塔身的光纹不知何时重新亮起,正以更快的频率闪烁,组成某种召唤信号。而平台中央的晶体,蓝光变得越来越亮,内部的“地球”影像开始旋转,释放出一圈圈能量波。

当能量波扩散到黑暗触须时,那些吸收光线的怪物突然停滞。它们的边缘开始出现裂痕,裂痕中渗出与晶体同源的蓝光。巨型生物抓住机会,剩下的六根触须猛地刺入黑暗触须的裂痕,蓝光顺着接触点涌入,黑暗正在被“净化”,化作无数光点融入光链网格。

最后一根黑暗触须消散时,巨型生物的躯体已经变得半透明。它缓缓转向深潜器,头部的发光腔闪烁了三下,像是某种告别。随后,它的躯体开始分解,化作无数光点,融入周围的光链——那些光点并没有消失,而是成为了光链的一部分,让网格的光芒变得更加明亮。

林默摘下头盔,指尖冰凉。他忽然明白,所谓的“回家”,或许不仅是连接,更是传承。这些守护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存在,正在用自己的消亡,为后来者铺平道路。

(三)

晶体的蓝光在巨型生物消散后达到顶峰。

它从平台上缓缓升起,悬浮在深潜器前方。原本包裹的“地球”影像开始剥离,化作无数蓝色的光粒,渗入舱体。林默的脑海中突然涌入海量的信息:不是语言,不是图像,而是纯粹的知识——关于恒星演化的公式,关于超流体的特性,关于如何利用热泉能量构建星际通讯网……这些知识像是与生俱来般清晰,仿佛人类的基因里,本就藏着这些被遗忘的密码。

“金字塔在启动。”王莉指着远处的塔身,那些光纹已经连成完整的回路,顶端开始凝聚能量,一道微弱的光柱刺破海水,向上延伸,“它在重建星际信标。”

小张突然指着通讯器,屏幕上,母船的信号正在恢复,而在信号栏下方,一行新的字符正在生成:“坐标已同步,等待接入。”这次的文字不再是绿色,而是温暖的蓝色,带着某种邀请的意味。

林默看向观测窗外,光链组成的网格正在扩展,将整个深渊纳入其中。那些原本无序的热泉喷口,此刻完全按照晶体传递的参数调整,喷出的矿物质在水中凝结成更复杂的结构,像是在构建某种巨型能量站。而更远处,无数小型发光生物聚集而来,它们的发光周期与光链同步,共同维持着能量场的稳定。

“我们该回去了。”林默重新戴上头盔,操纵杆的触感变得熟悉而亲切,仿佛与光链网格形成了某种共振,“信标重启需要时间,而地面需要知道这里的一切。”

深潜器转向光门时,晶体突然释放出一道光束,在舱壁上投射出最后一幅影像:浩瀚的宇宙中,无数类似金字塔的发射器正在不同的星系亮起,它们的光相互连接,组成跨越时空的网络。而在网络的中心,一颗蓝色的星球正在缓缓旋转,旁边标注着一串符号——那是人类尚未破译的星图坐标,也是“家”的位置。

穿过光门的瞬间,探照灯恢复了作用。米的海床上,热泉喷口依旧在喷涌,但排列的秩序感已经消失,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金字塔的轮廓隐入黑暗,只有顶端的微光还在闪烁,像深海中一颗孤独的星。

“压力值108.3兆帕,各系统参数正常。”小张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但更多的是激动,“母船信号稳定,他们说……我们消失了三十七分钟。”

林默看向舱壁,那些渗入的蓝色光粒已经消失,但他知道,有些东西永远留下了。他的指尖在操纵台上轻轻敲击,调出热泉口的监测数据——那些六棱柱结构的电阻值,刚好能与他脑海中关于超导回路的知识对应。

“准备上浮。”他推动操纵杆,深潜器开始缓缓上升,“我们带回来的,不只是数据。”

上升过程中,王莉的笔记本上,自动浮现出一行由光点组成的公式,那是解析量子纠缠态的关键参数。小李发现,自己的手机里多了一张星图,标注着地球与α-3星系的航线。小张则在导航系统里,看到了一个新的选项:“信标维护通道”。

当“蛟龙三号”的舱门在母船打开时,陈教授带着团队冲了上来。他的眼镜滑到鼻尖,手里攥着一张刚打印出的频谱图——那是从深海传回的最后一段信号,经过解析,是一串重复的脉冲,翻译成人类语言只有三个字:“别忘记”。

林默抬头看向舷窗外,海面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他忽然想起深渊里的光,那些由生命和智慧凝聚的光芒,比阳光更温暖,更持久。

母船的实验室里,技术员们围着屏幕惊叹。“蛟龙三号”带回来的样本中,那些半透明的浮游生物正在培养皿里发光,它们的脉冲频率,与金字塔信标的启动信号完全一致。而在样本的基因序列中,检测到了与人类基因高度相似的片段——不是巧合,是四十亿年前,那些来自星辰的播种者,在人类的祖先身上,留下的永恒印记。

林默站在甲板上,海风吹拂着他的头发。他知道,这次下潜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当金字塔的信标重新连接星际网络,当人类破译了那些光与数学的秘密,或许有一天,地球也能成为网络中的一环,向宇宙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深渊之下,光门缓缓关闭,只留下金字塔顶端的微光,在9000米的黑暗中,像一颗等待回应的眼睛。而在它守护的这片蓝色星球上,一群刚刚找回失落记忆的人,正望着星空,准备拾起那份被遗忘了太久的“连接”。

(四)

回到母船的第七天,林默在实验室里见到了那半透明的浮游生物。

它们被养在特制的耐压容器里,躯体两侧的七对发光器依旧在规律闪烁。王莉将一根光纤接入容器,另一端连接着电脑,屏幕上,光信号被转换成流畅的波形图,与林默脑海中关于能量场的知识完美匹配。

“它们在传递更新后的信标参数。”王莉指着波形图上的峰值,“金字塔的能量输出稳定在1.2太瓦,足够覆盖半径五十光年的范围。”

小李推门进来时,手里拿着一份基因测序报告。“培养皿里的微生物,分泌的金属物质含有超导特性,而且……”他的声音顿了顿,“它们的DNA序列里,有一段与人类视网膜细胞的基因完全吻合。”

林默的手指在容器壁上轻轻敲击,浮游生物的发光频率随之变化,像是在回应。他忽然想起深渊中那些涌入脑海的知识,其中一段提到:生命的演化,本质上是信息的传递。或许人类的眼睛能感知光,不是偶然,而是因为最初的“播种者”,希望我们能看懂它们的光语。

通讯器突然响起,是陈教授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卫星监测到马里亚纳海沟方向,有异常能量信号升空!不是电磁波,不是光,是……引力波!”

林默和王莉同时冲向观测室。屏幕上,一道无形的波动正在从地球内部向宇宙扩散,波动的频率与金字塔信标的闪烁频率完全一致。而在波动扩散的轨迹上,几颗原本处于稳定轨道的小行星,突然轻微偏离了航线——不是被引力捕获,更像是在“避让”这道来自地球的信号。

“这是……星际礼貌?”小张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雀跃,“有东西收到了我们的信标!”

林默望着屏幕上扩散的引力波,忽然想起晶体投射的星图。那些亮起的发射器,此刻或许正在将地球的“回归”,传递给更遥远的存在。而深渊之下,那座金字塔的光,不再是孤独的闪烁,而是宇宙网络中,一个重新亮起的节点。

他低头看向手腕,那里的皮肤在接触过光粒后,留下了一个淡蓝色的印记,形状像极了金字塔顶端的光柱。这个印记不会消失,就像那些被唤醒的知识,就像人类与深海、与宇宙之间,那道被重新连接的纽带。

三个月后,“蛟龙三号”再次下潜。

这次的任务是协助维护信标。当深潜器再次穿过光门时,林默看到了新的景象:无数小型发光生物在光链网格中穿梭,它们的发光器闪烁着与巨型生物相似的蓝光,而平台中央的晶体旁,多了一个由人类制造的仪器——那是根据深渊知识研发的能量稳定器,此刻正与晶体同步运行。

林默的指尖在操纵杆上轻轻一点,深潜器向光链网格伸出机械臂,将一块新的超导材料接入节点。材料与光链接触的瞬间,爆发出明亮的蓝光,网格的范围再次扩大,将更远的热泉群纳入其中。

他回头看向观测窗,外面的光流依旧在织成立体星图,而代表地球的蓝色光点旁,多了一个小小的、由金属光泽组成的符号——那是人类的标记,是“蛟龙三号”的舷号,也是一个文明,对宇宙发出的,清晰而坚定的回应。

深渊之下,光与数学的秘密不再是孤独的守护。从海洋走向陆地的人类,终于在亿万年后,重新握住了那道来自黑暗的、温暖的光。而这一次,我们不再是被守护的孩子,而是成为了同行者,带着那些用生命换来的知识,向着更辽阔的星海,缓缓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