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借鸡生蛋!双管齐下渗透两校(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风险极大,但收益也极高!”柯明义眼神锐利,“我们不求他能担任多么核心的职务,哪怕只是作为一个被聘用的‘高级技术顾问’、‘翻译’甚至是能接触到外围资料的‘助理工程师’,只要能接触到那些直接进口的设备说明书、设计图纸、外籍教官的讲义、采购清单,价值就无可估量!”

他立刻开始规划这个大胆的计划:

1. 人选是关键中的关键: “这个人选,万里挑一!”

柯明义沉声道,“首先,年龄要在三十五六岁到四十岁之间,这个年纪既有足够的资历显得可信,又不至于太老而精力不济。”

“其次,他必须有极其扎实的工科基础,特别是机械、动力或冶金方面,理解能力要超强,能快速消化吸收新知识,哪怕只是半懂,也要能唬住外人。”

“第三,心理素质必须绝对过硬,应变能力要极强。第四,英语或意大利语至少要达到能进行技术交流的水平(注:当时航校主要聘请美、意教官)。”

柯明义甚至想到了一个可能的人选——那位在北平被救下、精通机械且人脉颇广的张泽远,但他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张泽远目标太大,且是基地技术核心,不能冒险。必须找一个背景更干净、更不起眼,但能力足够的人。

2. 身份伪造要天衣无缝: “让左玉波和何振军动用所有北平、上海乃至香港的关系网!”

柯明义指示,“必须伪造一套完美的海外经历——比如美国某二流理工学院(不易查证)的航空工程或机械工程文凭、在某个中小型外国飞机或汽车制造厂‘工作’数年的经历。”

“所有的证明文件、推荐信、甚至几张‘海外’的生活照片,都要做得毫无破绽。家庭背景要设定为早年侨居海外,国内亲人早已离散,无从查考。”

3. 知识恶补与角色扮演: “人选确定后,不能立刻派出。要在基地进行高强度、针对性的紧急培训!”

柯明义强调,“由我们现有的专家(如张泽远、朱建平)给他恶补当前世界航空和炮兵技术的最新概况(基于柯明义提供的超越时代的框架性知识)、关键术语、以及可能接触到的设备型号的基本原理。

更重要的是进行角色扮演训练,模拟各种可能遇到的盘问、技术讨论场景,确保他能应对自如,即使不懂,也要学会如何巧妙地回避或引导话题。”

4. 切入点的选择: “不要直接去南京或杭州应聘。”

柯明义深思熟虑后说,“让何振军先在北平、上海的技术圈子放风,说有一位海外华人工程师心怀报国之志,携眷归国,欲寻求为国防效力之机会。

通过一些中间人(大学教授、工业界人士)引荐,最好能先进入某个相关的筹备委员会、翻译团队或者采购评估小组。

这种外围机构反而更容易接触到大而全的资料,而且审查可能相对核心部门稍松一些。站稳脚跟后,再伺机向航校或炮校靠拢。”

5. 任务目标与撤离方案: “他的核心任务不是创新,而是‘复制’和‘记忆’。”

柯明义明确指令,“利用一切机会,阅读、记忆、甚至找借口借阅那些核心的技术文档、图纸、手册。

优先获取:关键设备的操作手册和维护规程、特种材料的规格和加工工艺、核心部件的设计图纸、外籍教官的内部培训教材。

用脑子记,用密写的方式记录,想尽一切办法将情报传回。同时,制定最严密的紧急撤离方案,一旦身份受到任何怀疑,立即启动‘沉睡’指令,切断所有联系,利用预设通道迅速消失。”

“这是一步险棋,”柯明义最后总结道,“但如果成功,我们就能跳过漫长的摸索阶段,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使失败,我们损失的也只是一个精心培养的特工,不会牵连到基地和学员计划。”

命令下达,“东山”基地再次高效运转。一边是选拔年轻学员进行培训,另一边则开始秘密物色那位能承担“伪专家”重任的绝佳人选,并开始为其编织一个完美的、来自海外的幻影。

两条线,一明一暗,一长一短,目标直指老蒋苦心经营的两大技术摇篮,企图从中汲取最宝贵的营养。

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渗透战,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