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瓜分盛宴(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桂系、晋绥与重庆的代表争得面红耳赤,延安的李代表刚提出技术学习的条件,暂时压住了场面。
就在这时,仓库大门“哐当”一声被推开,裹挟着西北风沙,又走进来几个人。
为首一人,身着滇军将官服,脸色黝黑,眼神锐利,正是龙云的代表,滇军参谋长刘耀扬。
他身后跟着的,是傅作义麾下一位神情沉稳的骑兵师长,以及一位面容憔悴但腰板挺直、代表着流亡关内东北军系统的前东北军参谋长,还有一位嗓门洪亮、带着浓重川音的川军将领。
“诸位,分金娃娃这等好事,怎么也不等等我们这些苦主?”
龙云的代表刘耀扬环视全场,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满,“建这飞机厂,我们云南出的铜、锡,可没短过一斤一两,如今飞机下线,莫非就想把我们撇在一边?”
傅作义的骑兵师长紧接着开口,声音沙哑却有力:
“我部刚在绥远血战,牵制日军驻蒙军主力,为诸位争取时间,傅长官有令,我军可以不要大头,但用于保卫河套、拱卫西北门户的空中力量,必须有!”
那位东北军代表更是情绪激动,他上前一步,声音都有些发颤:
“我东北三千万父老乡亲,至今还在日寇铁蹄下挣扎,我们东北军流落关内,无时无刻不想着打回老家去!
这飞机,就是我们打回去的希望,哪怕只有三五架,也能让天上的父老乡亲看看,我们没忘本!”他说着,眼圈已然泛红。
川军将领把帽子往桌上一拍,嚷嚷道:
“格老子的,我们川军儿郎出川抗日,哪个不是把脑壳别在裤腰带上,论流血,我们没怕过,这飞机,凭啥子没得我们的份,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要公平!”
这一下,仓库里更是炸开了锅。
原本三方(重庆、桂系/晋绥、延安)的博弈,瞬间变成了多方混战。
龙云要资源补偿,傅作义要战略保障,东北军要复仇希望,川军要公平待遇。
重庆的胡中将头大如斗,他知道,今天若不能摆平这些人,别说飞机分配不下去,这联合飞机厂好不容易维系起来的脆弱同盟,可能当场就要分崩离析。
“安静!诸位请安静!”
胡中将不得不提高音量,试图控制局面,“国家艰难,抗战大业高于一切,飞机分配,自然要兼顾各方贡献与前线需要,断不会让任何一支抗日力量寒心!”
他立刻与东山体系的王工程师以及延安的李代表紧急磋商。
王工程师满头大汗地重新计算着产能和零部件供应,李代表则再次展现了顾全大局的姿态,主动表示延安的份额可以再让出一些,优先保障更急需的前线。
经过又一番近乎撕破脸的激烈争吵、妥协、权衡,直到深夜,一个更加复杂、但也勉强能让各方接受的最终分配方案才艰难出炉:
重庆方面: 35架(仍需保持中央的最大份额)
桂系:18架(以其战功和矿产资源为筹码)
晋绥军:15架(凭借其投入的钢铁和人力)
滇军(龙云):10架(以其稳定的稀有金属供应换取)
傅作义部:8架(基于其战略位置和近期战功)
东北军系统:8架(象征意义与政治考量,给予其希望)
延安方面:5架(主动让步,换取技术培训名额翻倍)
川军:5架(基于其出兵规模和牺牲)
备用及训练机:剩余6架
同时,协议明确规定,除重庆方面外,其他各方获得的飞机,均享有极大的使用自主权,并可派遣人员进入飞机厂及相关培训学校学习飞行、地勤乃至初步的维修技术。
协议签署,众人散去时,已是繁星满天,戈壁的夜风冰冷刺骨,但每个人心头都揣着一团火。
有人满意,有人不满,但终究是拿到了一点实实在在的力量。
龙云的代表盘算着如何用这十架飞机巩固云南的防空,并在未来可能的博弈中增加筹码。
傅作义的师长想着如何尽快让这些“铁鸟”在河套上空撑起一把保护伞。
东北军代表紧紧攥着协议副本,仿佛攥着打回老家的通行证,泪水终于无声滑落。
川军将领则骂骂咧咧地想着,回去怎么跟兄弟们交代这区区五架飞机,但总比没有强。
延安的李代表走在最后,他看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又回头望了望灯火阑珊的飞机厂。
他拿到手的飞机最少,但他换来了最宝贵的东西,人才和技术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