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硬仗,静待黎明(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集中使用“东山”提供的105毫米榴弹炮营,实施“打了就跑”的机动反炮兵作战,专打日军炮兵集结地。

航空队“猎杀小组”优先攻击日军油料车队与架桥设备,迟滞其装甲部队机动。

通过敌后武工队散播“坦克缺油”“援军受阻”消息,动摇日军军心。

四月十五日

晋察冀方向,日军“疾风支队”以二十七师团主力猛攻清风店防线。

聂荣臻下令执行“剥洋葱”战术:

· 外层:地方民兵与游击队频繁夜袭,破坏通讯线路。

· 中层:主力团梯次阻击,火箭筒小组埋伏于反斜面,专打坦克侧装甲。

· 核心:谢毅峰派出的多个装甲步兵营从侧翼突然切入,在“风啸”战机俯冲掩护下,直扑日军指挥所与炮兵观测点。

此战,日军损失坦克十八辆、步兵七百余人,被迫后撤五公里整顿。

我军伤亡虽重,但强化了“步—炮—坦—空”协同性。

四月十六日

北线,傅作义五万部队与东北军十万部队已实现阵地衔接,但遭日军大同方向反扑,激战竟日。

西线,阎锡山十二万部队在炮火支援下攻克定襄,与太行山部队会师在即。

“日军增兵虽多,但战线拉长,后勤压力倍增。”

周副主席分析,“我们内线作战,补给线短;他们外线增援,物资输送效率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一。”

毛委员指出关键:

“胜负手在于:谁能更快适应现代化消耗战的节奏。

我们靠的是组织力和群众支援;他们靠的是装备优势和军事素养,现在比的是谁犯错误更少。”

四月十七日

窑洞外万籁俱寂,地图上的红色防线依然稳固。

日军虽增兵五师团,却未能撕开任何一道缺口。

“冈村宁次想用实力压垮我们,但他忘了,咱们这支军队的骨头是用理想和科学武装起来的。”

毛委员推开窑洞木门,望向夜空,“明天,将是更残酷的一天,但只要我们守住这道线,华北的天,就快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