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大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一九三八年五月,“东山”基地深处,第三兵工厂。
巨大的山洞车间里,回荡着机床的轰鸣与锻锤的闷响,空气里弥漫着切削液和钢铁灼热的气息。
但此刻,车间一角的精密钳工台前,却是一片异样的寂静。
十几名老师傅和年轻学徒围成一圈,目光都聚焦在台上一根小儿臂粗、布满精密孔洞与凹槽的金属部件上。
这是“风啸-37”战斗机发动机燃油调节阀的核心阀芯。
能加工它的精密镗床,正有其他任务,暂时顾不过来。
而飞机正急等这批发动机。
兵工厂的几位七级老师傅轮流上阵,试图用手工方式修复加工最后一个关键凹槽的精度,
却始终无法达到图纸上那苛刻的公差要求,公差带仅有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
“不行,还是超了半丝。”负责检测的老师傅放下千分表,叹了口气,脸上满是疲惫和无奈。
“这活儿,没那些精密机器,光靠手,简直……”
人群一阵骚动,没有发动机,飞机就上不了天,制空权就要拱手让人。
“让我试试。”
一个声音从人群后方传来,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人都静了下来。
人们自动分开一条路,看着一个三十岁不到的青年走了过来。
他叫晏墨铮,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眼神沉静,双手骨节分明,却异常稳定。
几位七级老师傅皱了皱眉,但没说话。
晏墨铮是基地有名的“怪才”,也是柯明义亲自编写的《东山理工教材体系》最早一批、学得最痴迷的学生。
他不仅手艺好,还总喜欢拿着教材和笔记,对着加工零件琢磨那些“力线”、“材料内部应力”、“公差配合原理”。
在传统的老师傅看来,他有些“不务正业”,但没人能否认,他解决过几次连老师傅都挠头的古怪问题。
晏墨铮走到工台前,没有立刻动手。他先是拿起那个报废的阀芯,用手指细细抚摸每一个表面,感受着那微不可查的瑕疵。
然后,他闭上了眼睛。
周围的人屏住了呼吸。
他们知道,晏墨铮不是在装神弄鬼,他是在用他那种近乎天生的“手感”,在脑中构建工件的三维模型,模拟加工时刀具的路径和受力。
几分钟后,他睁开眼,目光锐利如刀。
他没有去拿那些精密的电动工具,反而挑了一把最普通、也最考验功力的细纹锉刀。
“他要用锉刀修到一丝以内?”有人低声惊呼,充满了难以置信。
晏墨铮深吸一口气,将工件稳稳固定在台钳上。
他的动作变得极其缓慢而富有韵律,锉刀在他手中,仿佛不再是工具,而是他手指的延伸。
每一次推锉,力度、角度、行程都控制在毫厘之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