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集中力量办大事(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人才的问题算是有了个方向,但下一个难题立刻摆在了眼前:工厂。
光有人还不行,得有事儿给他们干,有机器让他们操作,最终还得能造出东西来。
左玉波提出的那个“分期分批、滚动培养”的计划,核心就是“工厂即课堂”。
可现有的工厂,光是维持前线部队的日常消耗和装备补充就已经绷得很紧了,
哪还有多少空余的机床和产能来给几千甚至上万的生手学员“练级”?
会议上,这个问题被直接抛了出来。
“柯先生,左先生,”
这次开口的是滇军代表,语气带着云南人特有的实在,
“咱们就算按计划,第一批来了三千好苗子,总不能让他们天天在沙地上画图纸吧?
得有机床,有炼钢炉,有电,有真正的生产任务。
可咱们现在……西北这摊子,还有‘东山’那边的厂子,怕是也挤不出多少地方了吧?”
这话说到了所有人的痛处。
西北工业区是建起来了一些工厂,但规模远远不够。
“东山”体系的核心工厂要么在太行山深处,要么在北平、东北等地,且都处于高度保密和满负荷运转状态,不可能大规模对外开放接收学员。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柯明义身上。
柯明义沉默了片刻,手指在粗糙的木桌面上划拉着,仿佛在勾勒什么。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眼神里是一种下了决心的光芒。
“挤,是挤不出来的,唯一的办法,是建。”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扩建现有的,远远不够。
我们要新建,集中力量,在西北这里,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的、综合性的重工业区。”
“新建?”
几个代表几乎是异口同声,语气里充满了惊讶和疑虑。
这可不是建几间厂房那么简单。
“对,新建。”
柯明义站起身,走到墙上那幅巨大的西北地图前,手指点在他们所在的这片戈壁滩,然后划了一个圈,
“就在这里,以我们现有的联合飞机厂和几个配套厂为基础,向外扩张。
我们要在这里,集中建设大型炼钢厂、特种钢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大型化工厂、足够功率的发电厂、重型机械厂、发动机厂以及各种精密加工厂。”
他转过身,面对众人:
“我们要把这里,建成一个几乎能自给自足的,涵盖军工生产几乎所有核心环节的重工业堡垒。”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吸气声。
这个蓝图,太大了,太震撼了。
“柯先生,这……这得投入多少?时间又需要多久?”
重庆来的陈诚代表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语气沉重,“前线等不起啊。”
“正因前线等不起,所以才必须这么做,而且必须快!”
柯明义语气斩钉截铁,“分散建设,力量不集中,管理困难,更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集中建设,有几个好处:
第一,方便人才培养。
学员可以在这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内轮转学习,从采矿冶炼到精密加工,都能接触到,成长会更快。
老师傅和技术人员也集中,不用东奔西跑。
第二,效率高。
工厂之间距离近,原材料和半成品运输成本低,协作方便。
比如,炼钢厂出来的钢锭,可以直接运到特种钢厂或机械厂,省去千里转运的损耗和风险。
第三,便于保护。
西北地广人稀,相对安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