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世界万花筒(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他们在担忧帝国远东利益的同时,也隐秘地庆幸,

一个被彻底激怒的美国,其庞大的工业潜力终将惠及整个盟军阵营,尽管过程可能比预想的更加曲折和痛苦。

莫斯科的观察则一如既往地冷静而务实。

苏联的分析报告认为,日本虽取得大胜,但其深陷中国战场的同时,

又与一个被完全激怒、潜力无限的美国进入不死不休的全面战争,其长期战争能力将面临极限考验。

这进一步坚定了苏联避免两线作战、暂缓对日开战的决心。

同时,中国战场,尤其是那个能在华北持续消耗日军的“东山”体系,在苏联的战略天平上显得愈发重要。

对延安以及“东山”的有限援助,被视为一笔性价比极高、能牵制大量日军的战略投资,其价值因此水涨船高。

轴心国阵营自然弹冠相庆。

柏林的欢呼迅速转化为精准而冷酷的行动。

德军总参谋部以最高效率派出了高级军事考察团前往东京,其核心使命是拆解日本胜利的基因:

航母运用、两栖突击、以及在占领区建立“就地补给”体系的经验。

这些经验被迅速消化,并立刻开始影响德军的战略规划:

技术融合:德国空军与海军内部,关于优先发展航母及远程舰载机的呼声陡然升高。

来自“零式”和新战机的设计理念,与德国自身的精密工程学结合,催生出对下一代战机的全新要求。

资源破局:随着日本完全掌控南洋,一条通过印度洋、波斯湾,甚至经西伯利亚铁路的 “欧亚大陆资源桥” 构想首次具备了可行性。

德国急需的橡胶、稀有金属和燃油,看到了稳定输入的曙光,其长期受困于资源短缺的战争机器,注入了新的血液。

战略协同:德日参谋本部启动了远比历史上更密切的协调。

一个宏大的 “欧亚大陆堡垒” 计划被提上日程:

德国在西线摧毁苏联,日本保障东线并西进印度洋,最终目标是会师中东,彻底肢解大英帝国,将美国孤立于新大陆。

东京的反应则充满了建立霸权的自信。

借此无可争议的胜利,日本以主宰者姿态,将其“大东亚共荣圈”从宣传口号变为强制执行的政治军事体系。

与此同时,其对德关系发生了微妙而关键的转变:

日本首次以对等战略伙伴的身份,而不再是次要盟友,

要求德国履行承诺:在美军主力被牵制于太平洋时,阻止英美力量东调。

在其帝国内部,关于下一步战略的辩论已有了清晰答案:

西进! 联合舰队主力将毫不犹豫地西进印度洋,扫荡残存的英国力量,兵锋直指印度与波斯湾,将太阳旗插上欧亚大陆的桥梁。

南慑! 对澳大利亚进行彻底的海空封锁,将其变为太平洋中的孤岛,掠夺岛上的资源。

东防! 以一系列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岛屿防线,严阵以待美国注定到来的、但已被延迟的反扑。